日前,記者走進織金縣貓場鎮川硐社區的千畝“皂角+”産業基地,只見一排排皂角樹依山連綿,枝頭飽滿的皂角隨風搖曳,皂角樹下,漫無邊際的白色地膜鋪滿大地,綠白相間,相互映襯,蔚為壯觀。
2019年9月,“織金皂角精”入選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皂角樹種植不僅綠了荒坡山頭,還為當地群眾帶來了財富。
在科技的助力下,截至目前,織金皂角種植面積達52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皂角種植基地,從種植到加工、銷售,年産值超3.8億元,常年輻射帶動7200余戶3萬餘人實現增收。
皂角産業的高品質發展離不開科技賦能。2022年以來,織金縣統籌各級科技特派員力量,組建30個科技特派團服務縣內特色産業,以培育本土人才、發展優勢産業、打造特色品牌為重點,借助科技特派員力量,大力發展皂角産業。
“皂角食心蟲産卵的時候,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4000倍液噴霧可以有效防治。”劉朝輔是織金縣皂角科技特派團團長,在病蟲害綠色防控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心得,在織金縣皂角種植地裏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織金縣借助科技特派團幫扶專家資源及本縣“小專家”資源,大力培育本地“田秀才”“土專家”,定期組織縣內科技特派團奔赴鄉鎮(街道)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截至目前,已開展培訓2007次,培訓群眾26262人次。
皂角樹是生態經濟型樹種,生長週期長,一般需要6至8年的營養生長才能挂果,其結果期可達數百年。結合皂角樹生長特性,織金縣聚焦“以短養長、以耕撫林”,大力發展皂角林下套種南瓜、蔬菜、辣椒、大豆、馬鈴薯等矮稈農作物。
在此基礎上,織金縣皂角科技特派團依託貴州省皂角種植管護及品種改良人才基地,定期組織皂角林下套種技術培訓,並在貓場、馬場、化起、龍場等9個鄉鎮打造了10個皂角種植科技特派員産業示範基地,推廣皂角標準化、無害化種植3.16萬畝。目前,該縣皂角挂果面積0.18萬畝,挂刺面積21.7萬畝,今年共發展皂角套種15萬畝。
科技特派團不僅注重培育本土人才、發展優勢産業,更注重在科技研發方面的示範帶動。國家科技特派團皂角團老師黃衛娟,與織金縣皂福萬家實業有限公司合作,申報的“織金縣籽用皂角定向培育與精深加工關鍵技術整合與示範”課題獲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支援。
在國家科技特派團的帶動下,織金縣皂角科技特派團堅持自主創新,大力推廣皂角全産業鏈加工,強化科技研發,與織金縣皂福萬家實業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皂角精、桃膠、雪燕“三寶”組合套裝。
“下一步將建設完善科研體系,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交流合作,引進更多專業人才,壯大科研隊伍,爭取項目支援,建好科研基地,為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環境,著力提升皂角産業科技水準。”織金縣相關負責人説。(蔣香玲 記者 王星)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