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縣域旅遊 經濟觀察 縣區風采 最美縣區 一縣一品

全南縣大吉山鎮斜溪村的振興之路

時間:2023-05-22來源 : 江西日報作者 : 譚昕 唐燕

原標題:甲魚躍“龍門”

——全南縣大吉山鎮斜溪村的振興之路

“一畝魚塘能産出3000公斤甲魚,一公斤甲魚能賣出120元……”全南縣大吉山鎮斜溪村的村民説。近日,記者在採訪時發現,這個擁有70餘年養魚歷史、400畝魚塘的小村落,如今不養魚而養起了甲魚。於是,記者帶著好奇探個究竟。

“我們村在鎮裏是數一數二的富庶。那時,家家戶戶都做些小買賣,養魚賣魚是最多的。”談起上世紀70年代的斜溪村,57歲的李義雲臉上露出一絲驕傲。

大吉山鎮位於全南縣最南端,因有豐富的鎢礦資源而聞名。1958年,大吉山鎢礦建成投産,在源源不斷向外輸出礦産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人流。斜溪人借著地理優勢和勤勞肯幹做起了小買賣。

“每天都像趕集,每家每戶都會拿出最好的物品叫賣,魚總是暢銷的。”村民李水雲當年承包了近20畝魚塘。他回憶説,“那時每天能賣出幾百斤魚,忙也開心。上世紀90年代,斜溪村一年各類魚年産高達萬噸,每年給農戶帶來近萬元收入。”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大吉山鎢礦連年虧損陷入困境,與之伴生的斜溪村也遭受重創。

下崗工人陸續搬離了礦區,人口的流失讓草魚陷入滯銷。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斜溪村勞動力外流加劇。此外,全南縣各鄉鎮都在特色養殖、深加工等領域鉚足幹勁抓發展,一批批農業項目接連落地,各類時鮮以其獨特的風味迅速搶佔市場。時任斜溪村黨支部書記的袁育賢回憶説,2005年到2015年,村裏的魚價每公斤只上漲了4元。逐漸地,村裏400畝魚塘超八成被荒廢。

2021年,譚永鋒就任大吉山鎮黨委書記,斜溪村的轉機隨即出現。如何幫助斜溪村擺脫困境,在絕境中求生?譚永鋒選擇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400余畝魚塘形狀規整且集中連片。”在斜溪村支部書記廖梅英介紹中,譚永鋒了解到大部分魚塘雖年久失修,但底子還在。

既然魚價低迷,何不換一種水産進行養殖?人口老齡化嚴重,何不引進大型企業帶來新活力?經過數次考察調研,斜溪村最終以商引商,引進了在生態水産品養殖、數字化養殖及銷售等領域頗有建樹的宏淼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全新的數字化生態甲魚養殖基地及精深加工廠的落地投産如一針強心劑,讓斜溪村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2022年,該公司第一批投産的甲魚迎來豐收。斜溪村還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企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增長、農民增收“三贏”。“村集體收入從2020年的5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86萬元,農民年收入超4萬元,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廖梅英説。

進取,永不停步。眼下,村裏的預製菜工廠建設已接近尾聲,300多畝魚塘也在緊鑼密鼓改造著。談起未來,廖梅英話語裏全是自信:“明年,我們村甲魚製成的預製菜還將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商超。”

斜溪村的蝶變,值得期待!(譚昕 記者 唐燕)

(責任編輯:李鑫)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