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縣域旅遊 經濟觀察 縣區風采 最美縣區 一縣一品

文旅如何深度融合?探尋湖南溆浦的“圈粉”密碼

時間:2023-05-08來源 : 中國新聞網作者 : 傅煜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湖南懷化溆浦旅遊市場一片火熱。挂著粵、贛、浙、蘇等外地牌照的車輛穿梭于山背花瑤梯田、穿岩山森林公園等景區,慕名而至的各地遊客讓建在風景裏的民宿、酒店“一房難求”。

“光是從車窗往外看去,沿途的山水就美得讓人沉醉,這裡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旅居體驗無一不讓人流連忘返。”從江西與朋友一同自駕前來的呂女士,興致盎然地穿著一身花瑤服飾在各景點“打卡”。

地處湖南雪峰山腹地的溆浦是革命老區縣,這裡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屈原文化、抗戰文化等在此交相輝映。近年來,立足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當地力推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通過不斷豐富旅遊業態和産品供給,在眾多旅遊板塊中異軍突起。

傳承文化血脈讓“老古董”展現“新姿態”

20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流放溆浦,寫下《涉江》《山鬼》《橘頌》等千古名篇。在這座湘西山城,從讓人耳目一新的花瑤挑花,到令人拍手叫絕的辰河目連戲,再到婀娜多姿的蠶燈舞、古老神秘的儺戲等,種類繁多、積澱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正在文旅融合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

據悉,目前溆浦公佈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共46項,涉及文學、藝術、工藝、民俗等多個種類。“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發揚好,對文旅産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溆浦縣委書記鄭湘看來,保護傳承利用非遺,需要推動非遺走進鄉鎮村寨,走近老百姓的生活。

有著600多年曆史的辰河目連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被譽為中國戲曲“活化石”。在明清時期,演唱目連大戲一直是溆浦辰河地域最盛大的全民文娛活動。為了讓“老古董”以“新姿態”走進更多人的精神世界,溆浦縣專門成立辰河目連戲傳承保護中心,安排專項資金在縣職業中專開設“非遺班”,成功培養30名“00”後傳承人,同時精心編排大型原創辰河目連戲《孫學辰》在各大景區巡演。

“自去年首演以來,演員的足跡遍佈全縣25個鄉鎮,幾乎場場爆滿。”對於《孫學辰》的受歡迎程度,溆浦縣辰河目連戲傳承保護中心主任鄭麗萍有些始料未及。

花瑤是瑤族的一個分支,總人口僅1萬人左右,分佈在湖南的溆浦、隆回兩縣。這個世代聚居崇山峻嶺的民族分支,有著自己的傳統文化——國家級非遺花瑤嗚哇山歌和花瑤挑花,湖南省級非遺花瑤婚俗和花瑤“討僚皈”。以此為基礎創作的《花瑤喜宴》《花瑤挑花》等非遺節目,每天常態化在溆浦各大景區演出,同樣深受廣大遊客歡迎。

在溆浦山背花瑤梯田景區,39歲的奉寨妹憑藉世代相傳的挑花手藝在家門口找到一份工作,現為該景區花瑤挑花傳習所負責人。“我和丈夫都在景區工作,一年收入加起來能有7萬元左右。”這份既“對口”又能兼顧家中老小的工作,讓奉寨妹很稱心。

植入文化元素將“山區”建成“景區”

佇立在溆浦穿岩山景區的雁鵝界古村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因昔日有大雁棲息而得名。古村雖老,卻不顯衰退破敗。放眼望去,這裡板凳龍、木偶戲、打鐵、彈棉花等非遺體驗遍地開花,前來觀光旅遊、體驗民俗的遊客絡繹不絕。目前,該村正著力打造非遺文化集市,助力非遺文化産業形成良性“造血”,帶動村民吃上“旅遊飯”。

文化是景區品質提升的核心要素。“在景區建設之初,我們就考慮到文化元素的植入。”鄭湘介紹,對全縣文旅發展,溆浦規劃了“一核三圈”總體佈局,建設了40余處“旅遊+非遺+文創”景點,根據區域不同特點,植入不同文化元素,賦予獨特靈魂。

2014年,當地引入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雪峰山公司”),通過挖掘非遺文化産品,開展文旅融合,在溆浦縣內大力發展高山臺地休閒度假旅遊、花瑤民俗體驗旅遊、傳統農耕文明鄉愁旅遊等。這裡的千峰萬仞、高山流雲、天文地理、人文奇觀等文旅要素都被調動起來,使良田沃土變身觀光熱土,古宅老院變成遊客樂園。

“將散落在雪峰山高山臺地上碎片化、淹沒了的鄉村文化重新撿拾起來,將當地人的生活場所、習性、婚俗等都變成具有煙火氣的旅遊場景新體驗。”湖南雪峰山公司實控人陳黎明介紹,該公司堅持“文化先行”理念,自成立以來就組織凝聚了一大批包括非遺在內的文化人,持續不斷地挖掘、整合豐富的非遺資源和成果,在雁鵝界古村創辦非遺集市,綻放了非遺的獨特風采。這個昔日寂靜無人的“雲端古村”,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打卡地”。

在溆浦思蒙國家濕地公園溆水兩岸,分佈著3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乘船沿溆水而行,只見農田屋舍點綴在一座座形態多姿的山巒間,倣若在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中穿梭。

該景點的打造,同樣植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當地將思蒙景區定位為楚文化公園,打造了屈子峽、三閭灘、風雨橋等人文景點,再現了屈原泛舟思蒙、上下求索、揮毫春秋的場景,于去年成功創建為國家4A景區。景區旅遊品質得到全面提升後,建成不到3個月,遊客接待量就達15萬人次。

共用旅遊紅利將“資源”變為“股權”

位於穿岩山景區高山上的楓香瑤寨,是溆浦另一處備受遊客追捧的網紅景點。這個充滿花瑤風情的寨子,由三棟木質結構大樓與一條文化長廊形成四合院結構,在此體驗特色民宿、地方美食的同時,遊客還可以賞日出和雲海奇觀,或浸泡在“雲端瑤池”的高山泉水之中,或被熱情的花瑤阿哥阿妹拉著一起圍火起舞。

4年前,家門口景區發出的一紙招聘公告,讓從小在這裡長大的當地村民張琳決定辭去縣城的工作,返鄉發展。作為湖南雪峰山公司員工,而今張琳白天帶團當導遊,晚上在楓香瑤寨兼職當篝火晚會主持人,幹兩份工,拿著雙份收入。在旅遊旺季,她每月收入能達到8000元。

文旅産業只有真正成為富民産業,才會具有更強的生命力,走得更加長遠。近年來,溆浦縣把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産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依託湖南雪峰山公司,積極探索“公司+景區+農戶”發展模式,幫助景區發展農家樂和民宿300余家,直接參與餐飲、住宿接待從業人員達2000余人。

此外,該縣還引導景區近2萬名民眾,以資金、山林、土地、房屋等折價入股雪峰山公司,參與企業分紅;通過勞務用工、就業安置、扶持創業等形式,帶動景區周邊近10萬名農民吃上了“旅遊飯”。

幾年前,在沿海打工的賀方禮回到家鄉,以自家古宅入股,在雁鵝界古村最高處建起民宿雁棲山莊,自開業運營以來,年收入最高時達50余萬元。目前,溆浦縣200余家鄉村民宿中,就有不少像賀方禮這樣由農戶出房屋自行管理,公司為其裝修、打造。這樣一來,村民既是員工也是房東,既能拿工資還能收穫房租。

據悉,溆浦雪峰山文旅助推脫貧攻堅經驗做法,曾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評為全國“公司+農戶”旅遊示範項目,被國際減貧聯盟納入全球20個減貧案例之一。而今,文旅産業已成為撬動溆浦縣域經濟發展的杠桿産業和窗口産業。 (記者 傅煜)

(責任編輯:李鑫)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