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考察調研,調研中前往贛州市于都縣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
總書記為何這個時候來到于都,此行背後有何深意?
7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今年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週之後,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來到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江西于都,探尋“初心”的源頭。
“領導機關、領導幹部首先要抓好自身的教育,作出表率”,正是此次主題教育的要求之一。
于都,80多年前,因為一顆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初心”,紅軍集結於此北上進發,歷經萬里跋涉,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
習近平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親手整理花籃上的緞帶,深深鞠躬。他動情地説,當年黨和紅軍在長征途中一次次絕境重生,憑的是革命理想高於天,最後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
不禁讓人想起三年前,習近平考察寧夏,從固原市六盤山機場一下飛機,就來到西吉縣將臺堡,參觀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紀念館,向紀念碑敬獻花籃,向革命先烈三鞠躬。
也正是那一次,總書記講出了“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指明瞭從民族到個體,在不同時代節點和歷史環境下,對“長征精神”的傳承與踐行。
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新的長征路上,“初心”永遠是精神航標。
習近平曾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産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國內考察期間,一次次踏上紅色熱土,用腳步丈量信仰高地,從革命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安徽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英雄紀念碑、古田會議會址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對我們來講,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聖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僕意識和為民情懷。”習近平言近旨遠。
公僕意識、為民情懷就是革命者的初心。
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引得他駐足凝視,連連感嘆。
一座座紀念館、一個個舊址再現了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情景,“深受教育和鼓舞”成為他真摯的體會。
一次次接受思想洗禮,不斷引發他對“從哪出發的、為什麼出發的”這一時代之問的思考。
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週,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體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追溯中國共産黨的初心。
習近平指出,建黨時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我們要經常回憶、深入思索,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
如何解讀?
習近平站在《中共第一個綱領》前、站在《中共第一個工作決議》前,逐字逐句細細品閱。他走到栩栩如生的一大代表群雕前,聽講解員的講述。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産黨一開始就在自己的綱領文件中開宗明義確立了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鮮明寫下“工人階級”“無産階級”這些字句。儘管處於初創階段,但奠定了我們黨的前進方向和基石。
在革命先輩謝覺哉的日記本前,習近平久久駐足。1921年6月29日,日記寫道:“午後六時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潤之,赴全國〇〇〇〇〇之招。”為避免搜查所畫的五個圓圈,意為“共産主義者”。那個年代,信仰的選擇也是生命的抉擇。
……
一件件文物、一幕幕情景見證中國共産黨的偉大覺醒和開端。
從弱小到強大,從九死一生到蓬勃興旺,一個百年大黨永葆生機、屹立不倒的動力源泉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
“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後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習近平探尋了前行的力量。
習近平深知革命勝利來之不易,熟稔勝利必有其道:
“主要是黨和人民水乳交融”“靠有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一大批將帥之才和戰鬥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援和奉獻”……
每次到革命老區,他都會專門抽時間看望老戰士們、革命烈士後代等。
此番在於都,他來到梓山鎮潭頭村看望慰問老區人民。在紅軍烈士後代、退伍軍人孫觀發家,習近平同他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詳細了解老區人民生産發展和生活改善等情況。
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説,我們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們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們中央蘇區、革命老區的父老鄉親們。
紅色基因,血脈相傳。習近平對革命老區的一往情深,對老一輩革命家的尊崇敬重,是擲地有聲的引領,是潤物無聲的感召。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産黨人的不變初心。
“我們要好好回報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習近平的“初心”矢志不渝、不言懈怠,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