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時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的根本原因在於習近平扶貧思想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理論和實踐都證明,精準扶貧思想是習近平扶貧思想的核心,把握精準要義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關鍵。
把握精準要義內涵豐富
把握精準要義就是在扶貧實踐中要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概念,指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精準扶貧作出重要論述,“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手榴彈炸跳蚤’不行。”“扶貧開發成敗繫於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症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脫貧摘帽要堅持成熟一個摘一個,既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長、圖虛名。”“要增加資金投入和項目支援,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鄉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
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隨著脫貧攻堅實踐不斷推進而不斷豐富和完善,形成了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這一方略是扶貧理念的重大創新,充分體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戰略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方法論。“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的本質特徵,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所有政策措施明確了工作目標。做到“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根本要求,為扶貧工作方式轉變提供了方向和著力點;實施“五個一批”(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保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現路徑,為脫貧攻堅指明瞭重點任務;解決“四個問題”(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目的,是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建構等頂層設計及基層落實的行動綱領。“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四個問題”三者之間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貧困治理的科學體系。
把握精準要義的科學性源於成功實踐
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扶貧思想有深厚的實踐基礎,既來源於他七年知青的特殊經歷和長期在地方主政的探索積澱,更來源於他擔任黨的總書記成為黨和國家的領導核心之後親自領導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習近平“精準扶貧”的閩東實踐》用四個扶貧脫貧故事,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早期實踐。
《連家船民的幸福生活》講的是徹底解決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問題的過程及成效,體現了習近平“安置好所有連家船民,更要解決他們上岸後的生活出路問題”的精準要求,因為船民上岸僅僅是解決貧困問題的開始,只有建立穩定增收來源,才能實現船民的精準脫貧。
《赤溪村的30年脫貧路》敘述了一個集“老、少、邊、窮”于一體畬族自然村的變遷故事。十年“輸血”就地扶貧、十年“換血”搬遷扶貧、十年“造血”“旅遊+産業”扶貧的艱苦歷程,赤溪村走出一條“旅遊富村、農業強村、文化立村、生態美村”的路子。而這條路子正是習近平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扶貧扶志、內生發展等精準扶貧思想的成功實踐。
《下黨村的致富“茶”經》中通過“下鄉的味道”扶貧定制茶園項目,搭建起的“網際網路+物聯網+傳統農業+合作社”精準扶貧新模式,以及《南平的産業興村富民實踐》中葡萄産業、小徑竹産業的成功實踐均表明,只要精準識別出比較優勢,精準發力,就能走本地特色的發展路子,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産業優勢,發展産業就能真正成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中國扶貧進入脫貧攻堅階段以來,在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門以“精準”為要義,開展建檔立卡、強化駐村幫扶、堅持分類施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加大扶貧投入、管好用好資金、加強考核評估、規範貧困退出,打出政策組合拳,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使精準扶貧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産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精準識別扶持對象、推進扶貧資金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到縣、開展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全面加強扶貧資金項目監管、不斷創新完善以不斷提高扶貧資金精準度和有效性為目標的保障體系、多途徑促進産業發展、全面動員幹部參與等一系列“精準”政策舉措,既是習近平“精準扶貧”閩東實踐在新時代、全國範圍的繼續,更是體現了高水準的治理藝術,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論意義。
準確把握精準要義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方略,是一項長期而細緻的系統工程。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準確把握精準要義。
觀念轉變是前提。深刻領會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防止用精準未到位帶來的問題否定精準扶貧方略,防止打著精準旗號搞縮小版的“大水漫灌”,防止用增加的扶貧資源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
精準識別是基礎。繼續完善建檔立卡,確保扶貧對象應納盡納,應退盡退,動態管理。加強大數據共用和應用分析,為宏觀決策和工作指導提供支撐。注意發揮群眾在貧困識別中的主體作用,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參與能力,通過精準識別激發內生動力。
強化駐村幫扶是關鍵。強化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選派管理,著力解決駐村幫扶中選人不優、管理不嚴、作風不實、保障不力等問題,更好地把充分發揮駐村幹部精準幫扶作用和幹部培養集合起來。
實施精準施策是核心。紮實推進“五個一批”,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産業扶貧要建立帶貧機制,防止簡單發錢發物,切實把貧困群眾組織動員起來,依靠發展産業和就業增收脫貧。各項政策措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扶貧、社會扶貧均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落實到村到戶到人。總結推廣各類成功精準脫貧典型。
確保精準退出是保障。按照貧困退出標準、程式嚴格評估,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對摘帽貧困縣、貧困村和脫貧人口,攻堅期內相關扶貧政策保持穩定。注重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注重精準扶貧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注重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互銜接。
(黃承偉: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