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扶貧思想的核心內容,是貧困治理的重大理論創新,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貧困治理體系不斷創新完善,貧困治理能力逐步提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了偉大成就。
精準扶貧思想系統完整邏輯嚴密
基於對我國貧困問題的科學認識,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1月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時提出“精準扶貧”概念。之後,他多次對精準扶貧作出重要論述,形成了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精準扶貧思想,是設計和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理論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的核心內容,就是要針對貧困人口差異化的致貧原因分類施策,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基本問題,做到“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其中,扶持對象精準是“六個精準”的基礎和前提,項目安排精準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必然要求,資金使用精準是實施項目安排精準的資金保障,措施到戶精準是精準扶貧政策措施落實和精準脫貧有效性的重要路徑和手段,因村派人精準是貧困村治理結構和組織體系的新探索,脫貧成效精準是“六個精準”落腳點和目的。
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成就顯著
精準扶貧直接減貧效果明顯。一是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按現行國家農村貧困標準(2010年價格水準每人每年2300元)測算,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2016年末的4335萬人;全國農村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2016年末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二是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續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準,生活品質不斷改善。2013年至2016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10.7%。其中,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8355元,實際水準是2012年的1.52倍,是2010年的2倍,提前實現翻番目標。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增加,消費結構明顯優化,吃飯穿衣支出佔比下降。居住條件不斷改善,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傳統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穩步提高。三是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準明顯提高,農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基礎設施方面,貧困地區通電、通有線電視信號、通寬頻、村內主幹道路面經過硬化處理、通客運班車的自然村比重均比2012年有明顯提高;教育方面,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全面改善,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力度加大;醫療方面,貧困地區農村擁有合法行醫證醫生或衛生員的行政村比重明顯提高,針對貧困人口的大病醫療救助體系也基本形成;住房方面,累計解決了2000萬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生態保護、投資環境以及人力資源狀況都有較大提升。
基本建立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體制機制,農村貧困治理體系不斷創新完善。建檔立卡,摸清底數,建立起了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資訊系統,使我國貧困數據第一次實現了到村到戶到人,為中央決策打下了基礎。強化駐村幫扶,截至2016年末,全國共選派77.5萬名幹部駐村幫扶,選派18.8萬名優秀幹部到貧困村和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打通了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突出産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實施勞務輸出扶貧、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探索生態保護脫貧,開展電商扶貧、旅遊扶貧、光伏扶貧,推進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政策有效銜接等,不斷完善因地制宜、因人因戶因村施策的精準扶持體系。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為脫貧攻堅重點區域,強化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從政策制定、規劃編制、資金安排和項目佈局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援,打破瓶頸制約的機制基本形成。推進扶貧資金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到縣,開展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全面加強扶貧資金項目監管,不斷提高扶貧資金精準度、有效性的保障體系得到根本性完善。建立貧困退出機制,明確規定貧困縣、貧困人口退出的標準、程式和後續政策,奠定了確保脫貧品質的制度基礎。
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基本方略的脫貧攻堅戰,産生了多個方面的重要影響。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共産黨的執政宗旨和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大批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為貧困群眾辦實事,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黨群關係、幹群關係更加密切,鞏固了中國共産黨的執政基礎。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全黨和社會各界全面動員,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發力,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的精神得到煥發,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文化傳統得到弘揚,先富幫後富,走出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路子,強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實戰中培養錘鍊了一大批幹部和人才,成為提升農村貧困治理水準,推動農村實現更好更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脫貧攻堅促進了各項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為貧困群眾生存權、發展權提供了有力保障,為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的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創造了有利條件,為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凝聚了黨心民心。
精準扶貧為全球減貧貢獻中國智慧
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實施精準扶貧,年均精準脫貧人口均在1000萬人以上,創造了世界減貧的新奇跡。我國精準扶貧的新理論、新實踐為全球減少貧困提供了中國範例。精準扶貧的偉大成績,充分展現了精準扶貧思想的巨大價值:以實施綜合性扶貧策略回應了發展中國家貧困問題的複雜化和艱巨性;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的貧困識別機制,解決了貧困瞄準的世界難題。
以精準扶貧思想為指引,中國政府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貧困治理體系,其核心內容包括:發揮政治優勢,層層落實脫貧攻堅責任;不斷完善精準扶貧政策工作體系,切實提高脫貧成效;堅持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不斷增加金融資金、社會資金投入脫貧攻堅;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有機結合的大扶貧格局,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尊重貧困群眾扶貧脫貧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貧困村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這一整套經過實踐檢驗的減貧治理體系,不僅為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的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將為全球更有效地進行減貧治理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