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決定出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需要新的發展理念。正如習近平在做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説明時闡述的,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為此,建議稿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並以這五大發展理念為主線對建議稿進行謀篇佈局。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 30 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新的發展理念是依據中國現實國情對如何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回應。中國共産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説,新的發展理念如同改革一樣,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發展。一是沒有創新就無法發展。如前所述,中國的改革和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站在了一個以前沒有過的高度,在很多方面沒有創新就無法前行,所以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為此要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産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等。二是不補齊短板注重協調發展就無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平衡不協調是中國過去將近 40 年時間裏與快速發展相伴隨的突出問題,表現為經濟發展不平衡,包括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不平衡,民生建設和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看短板,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為此必須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三是不堅持綠色理念無法實現持續發展。在其他國家工業化進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資源耗費大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儘管中國作為後發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對此有比較高度的重視,但資源環境問題依然是制約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需要全球共同面對和解決的重大問題,更是人民最為關切的民生問題。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是必須的選擇。為此,要全面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四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不堅持開放理念要實現發展幾無可能。在過去的近 40 年間,我們通過對外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貿易國最重要的對外投資大國,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歷史和實踐都已經證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新的發展理念中最後一條是共用,這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追求。經濟發展不是目的,只是實現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前提和條件。社會主義發展生産力不是目的,發展生産力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需要,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滿足人民需要,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體現在很多方面,過去比較強調的是收入水準的提高,是經濟上的共同富裕。實際上,滿足人的需要,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體現在很多方面,消除貧苦、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使不同收入群體的收入在經濟增長基礎上都有所提高、縮小收入差距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品質,擴大就業、提高就業能力,增加公共服務、提高公共福利也同樣甚至更為重要。不斷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更要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本文節選自《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年第12期 原標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定位、現實條件和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