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彩觀點

把握和平發展時代主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發佈時間:2019-02-18 16:09:04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 作者:王新生 | 責任編輯:曹川川

在當今世界的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不同文明、國家、民族、宗教之間相互尊重、和諧共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整個世界緊要而迫切的任務。作為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和悠久歷史的國家,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怎樣理解這一問題?會給出怎樣的方案?這是全世界都非常關注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們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是中國對這個問題鮮明的回答。這個回答真切地表明,中國把握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努力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提供鮮明而獨特的中國方案。

當今世界國家關係格局的變化和調整,與大國力量對比的變化息息相關,但根本上還在於冷戰結束後舊的世界間矛盾向新的國家間矛盾的轉化。費爾南·布羅代爾在其《文明史綱》中説,對於西方人而言,將文明理解為“複數形式”只是19世紀之後的事情,而在資本主義興起之後很長的歷史中,西方人始終以西方文明為基準理解其他文明,將文明理解為“單數形式”。即是説,西方文明因其與工業文明的共振而代表了世界文明發展的方向,因而成為終結其他文明的文明的單數。但是,“由西方輸出的‘工業文明’僅是整個西方文明的特徵之一而已。世界接受了它,並非就是在接納西方文明之整體,事實遠非如此。”因此,在今天“單數形式的文明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喪失了其權威性”。

在當今世界,“單數形式的文明”已經成為一種不受歡迎的觀念,與此同時,不同的國家、民族和文明間的聯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多樣性與一體化並存,這是當今世界的基本圖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命運相連、安危與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種世界圖景所要求的恰恰是和而不同的多樣性共存。冷戰時期,那種弱肉強食、你死我活、贏者通吃的“零和博弈”已經過時。面對環境惡化、重大疾病威脅、核威脅、貧困等重大全球性問題,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單獨應對,也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面對日益深刻關聯而又深度分裂的世界,面對日益深化的現代性困境和全球性危機,沒有任何一種文明可以宣稱能夠提供唯一正確的解決方案。以西方文明為圭臬的單數文明所提供的標準日益顯現出歷史局限性,由此世界只能在文明的複數形式下尋求普遍接受的解決方案。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歷史性地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則:“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這一中國方案並不是一種單純的理想,而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從站起來到富起來,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的社會發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又進入了新的階段,這意味著近代以來飽受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在追求現代化過程中所走過的這條道路,是在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蘊含著獨特的中國智慧;這條道路是在不同於自由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基上建立起來的,蘊含著唯物史觀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洞見。這條道路的成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和而不同的“和合理念”,主張“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推崇不同文化之間的“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因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的提出提供了文化滋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不是為了某個“單數文明”的獨家利益,而是符合各國人民願望和根本利益。從長遠歷史角度看,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近代的出現極大地推進了整個世界的現代化過程,資本的擴張過程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大大加速了現代世界的形成。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本的無限擴張也帶來了世界發展的不平衡,造成一系列西方思想家所深懼的“現代性問題”和“現代性病症”。從當前看,世界發展正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一方面,發展鴻溝日益加深,地區衝突頻繁發生,恐怖主義和難民潮相伴而生,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面臨重大挑戰。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低迷,也使得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面臨困難,而當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受到影響的時候,質疑全球化的聲音開始出現,形成各種社會政治思潮激烈交鋒的亂局。在這種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指明瞭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的方向。推動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和實踐,不僅符合不同發展水準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且得到廣泛的支援和響應。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中國的崇高理想和目標,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和歷史使命,因此必須依靠各國人民同心協力、共同奮鬥。為了實現這一崇高目標,在經濟上,世界各國無論處於怎樣的現代化發展水準,都要同舟共濟,在親誠惠容的原則下促進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與便利化,使自己融入全球化經濟體系之中,而不是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更不是見利忘義,將自己的利益淩駕於他國之上。在政治上,應當秉持國家之間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原則,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對抗思維,走對話協商的道路,不走強權政治道路。在文化上,不同國家、民族、文明、宗教之間,應當秉持相互尊重的原則,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在交流中超越隔閡,在互鑒中超越衝突,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生態上,各國應當摒棄以鄰為壑的狹隘利益觀,攜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發展水準承擔生態責任,共同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崇高的理想,也是一種崇高的實踐,沿著這條道路,我們一定能夠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