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接力棒”,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這一總課題,遵循“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執政思路,力求通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進行好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偉大鬥爭”),有效破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難題和問題(“偉大事業”),最終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偉大夢想”)。
從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可以看出,“偉大工程”、“偉大鬥爭”、“偉大事業”、 “偉大夢想”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偉大事業”: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是“執政主題”,講的是執政的歷史責任,著眼于“幹什麼”。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主題,貫穿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的主題,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它承載著中國的崛起,體現著中國共産黨人的偉大創造,但也意味著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任務,是“開闢道路”、“創立理論”和“完善制度”,其本質特徵是要處理好一系列基本的“矛盾雙方”,如馬克思主義一般原則與中國具體實際、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改革開放與四項基本原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效率與公平、經濟全球化與獨立自主等。這意味著,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我們共産黨人需要“打”的那塊堅硬的“鐵”,因而需要“攻堅克難”。
從執政背景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是在中國和平崛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決定期”接過執政“接力棒”的。在國際上,世界力量正在發生轉移,大國關係出現重大調整,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局部地區發生動蕩混亂。在國內,社會階層、利益主體、思想觀念出現分化,利益固化格局客觀存在,政府公信力、民眾創造力、社會凝聚力有待提高,社會發展動力、社會創新活力不足,社會和諧穩定因素不夠,各種社會矛盾、問題、困難、風險、挑戰交織在一起。在這種執政境遇中,既要“對外”妥善處理國際關係以應對複雜局面,又要“對內”經受“四大考驗”、應對“四大危險”,還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國夢。因而,如今既是我們黨執政以來取得最大歷史成就的時期,也是面臨難題最集中的時期。於是,打堅硬的“鐵”並“攻堅克難”,不僅成為我們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所面臨的基本事實,也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本質特徵。這好比在攀登一座沒有探測過的險峻高山,不進則退,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臨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
具體來説,打好這一堅硬的“鐵",就是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主要就是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這一總課題展開其執政的。即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破解體制機制弊端、利益固化藩籬以及發展進程中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這些弊端、矛盾和問題,正是影響“發展”和“穩定”的癥結。對此,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具有“問題意識”和“敢於擔當”精神。他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中國共産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問題倒逼改革。改革由問題而産生,又在不斷破解問題中得以深化。這就鮮明地揭示了改革的本質,就是要解決問題。
“偉大鬥爭”: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是“執政方略”,講的是執政所應具有的精神氣質、精神氣概和精神氣度,著眼于“怎麼幹”。
這裡所講的偉大鬥爭,就是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中所面臨的“艱巨任務”、“四種危險”、“體制機制障礙”、“利益固化藩籬”、“突出的矛盾問題” 和“挑戰、困難”的鬥爭。當今,我國處在歷史大變革、結構大調整、格局大變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可概括為:力量轉移、時空壓縮、結構調整、社會分化、安全困境、命運決斷。為了在我們的偉大事業進程中不出現顛覆性錯誤,把堅硬的“鐵”真正打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講話時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這種偉大鬥爭,是使鬥爭精神具有新的歷史特點。這種鬥爭,既是一種“強硬”的精神狀態,又是一種攻堅克難且需“自身硬”的實際行動。
進行好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首先需要認清形勢,明確方向,統一認識,敢於擔當。對形勢作出準確判斷並明確前進方向,是科學決策的前提。認清了形勢、明確了方向,則需要在全黨全社會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力量。在這一基礎上,還需要敢於擔當,勇於碰硬,志在必得。面對歪風邪氣,必須敢於亮劍、堅決鬥爭,絕不能聽之任之,這是政治擔當;面對艱難險阻的任務,必須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絕不能畏縮不前,這是使命擔當;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必須攻堅克難,尋求出路,這是歷史擔當。繞開矛盾、問題、困難走,是難以進行好偉大鬥爭的。只有敢於擔當,敢於承擔政治使命和歷史責任的人,才能清醒看到我們前進征途中的艱難、困苦、曲折,才真正敢於碰硬,以積極向上、開拓進取、勇於拼搏的精神狀態來打好堅硬的“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進程中,我們一定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要具有“釘釘子”精神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精神,真正做到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敢於擔當。
其次,需要凝聚力量,善於鬥爭。中國共産黨人要把“鐵”真正打好,就必須帶領人民並凝聚民族的團結力量、人民的奮鬥力量、每個人的創新力量。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主要從三個方面凝聚力量: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的力量;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中華兒女共同奮鬥的力量;用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凝聚每個人的創新力量。
第三,需要發揮比較優勢,克服發展軟肋,打牢發展支點。我們國家的比較優勢是容易集中資源和力量辦大事,但也由此生成行政權力主導一切而且缺乏有效監督的軟肋。我們必鬚髮揮比較優勢,克服發展軟肋。同時還需要打牢發展支點,即基於公平正義做好改革發展穩定文章,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
第四,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真正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健全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與平衡機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各項工作提高到科學化、現代化水準。
“偉大工程”:加強、改進黨的建設
加強、改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是“執政主線”,講的是執政的主體條件,著眼于“誰來幹”。
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確保黨始終成為“偉大事業”和“偉大鬥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主要擔當,就是科學實施偉大工程,全面深入推進偉大事業,積極進行好偉大鬥爭。
打鐵還需自身硬,如何使我們黨自身硬?從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可以看出,他更注重克服我們黨面臨的軟肋,即我們黨面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大危險。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直面我們黨面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大危險,且以無所畏懼的勇氣,首先把破解“四大危險”並使“自身硬”作為治國理政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只有正視問題、分析問題、破解問題,才能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正能量,才能成為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才能成為推進“偉大事業”和進行“偉大鬥爭”的堅強領導核心。由此,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針對我們黨面臨的“四大危險”,強調從精神、能力、作風、先進性上硬起來,即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風、硬在先進。其目的是強化黨中央的權威,為建設、發展“偉大事業”和進行好“偉大鬥爭”提供堅實的政治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關鍵在黨。我們的責任,就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針對精神懈怠,強調“硬在精神”。在我國社會轉型、體制轉軌、利益多元、思想多樣、誘惑多種的情境下,在物化生存的背景中,一些黨員幹部信念淡化、信仰迷失,忘記遠大理想而奉行功利主義;一些黨員幹部認為理想是天上的“星”,利益是地上的“燈”,天上的“星”雖美好卻遙不可及,只有地上的“燈”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可以説,精神上的“軟骨病”是一些黨員幹部出問題的“病灶”。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缺失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實際上,如果理想信念喪失了,我們黨的一切就難以真正“硬”起來。由此,為了把堅硬的“鐵”打好,我們黨必須首先在精神上“硬”起來。
針對能力不足,強調“硬在能力”。 即積極倡導學習之風,減少應酬之風,加強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組織建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努力克服“本領恐慌”。當今我們共産黨人面臨“四大考驗”,即“黨長期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和“外部環境的考驗”。這些考驗實際上就是對我們黨的幹部隊伍之能力素質的考驗。要積極有效應對這“四大考驗”,我們黨就必須積極自覺地提升其“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的能力”、“領導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應對複雜環境和局面的能力”。這“四種能力”,是應對“四大考驗”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針對脫離群眾,強調“硬在作風”。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我們黨要跳出“歷史週期率”,就必須始終加強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為核心的黨的作風建設。目前,一些黨員幹部脫離群眾的不良作風主要體現在“四風”上,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針對這“四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加強作風建設作為工作開局的重要切入點,不僅制定並實施了“八項規定”、“六項禁令”、“限制三公消費”等,而且在全國積極部署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其目的就是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是通過抓黨風促民風,進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環境。
針對“消極腐敗”,強調“硬在先進”。即注重並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在反腐倡廉上敢下重手、敢打“老虎”。黨的權威、黨員的威信主要來自黨和黨員的純潔性、先進性。如果黨內問題叢生、黨員覺悟落後於群眾,那麼就沒有先進性可言,也就會因此而失去公信力和説服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強調從嚴治黨,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反腐力度空前加大;強調凡是影響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的問題都要及時解決,凡是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病症都要認真醫治,凡是滋生在黨的健康肌體上的毒瘤都要堅決祛除。其目的,就是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腐敗分子得到震懾,讓腐敗無處藏身。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這是我們黨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的一條基本經驗。
“偉大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偉大夢想是“執政目標”,講的是執政的歷史使命,著眼于“幹成什麼”。
“偉大事業”、“偉大鬥爭”、“偉大工程”歸根結底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偉大夢想”,是“偉大事業”、“偉大鬥爭”和“偉大工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中國古代的許多朝代在當時世界都較為強大,屬於“輝煌中國”。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近代中國淪為被宰割、被侮辱的境地,沉淪為“沒落中國”。由輝煌到沒落,這種巨大的歷史反差,就轉化為歷史記憶、民族性格、社會心理和歷史夢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人民追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國近代以來的最偉大夢想。無數志士仁人前仆後繼、不懈探索,尋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自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後,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終於找到了實現夢想的道路。
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本方式和具體路徑。 中國夢,是當代中國目標、中國理想、中國夢想的大眾化表達,是世界歷史力量轉移和時代發展趨勢的反映,其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征程中,必然會遇到一系列複雜的矛盾、難題和問題,遇到各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要攻堅克難,就必須積極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政治保證。只有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才能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才能進行好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此,中國共産黨人既要凝聚共識、凝聚力量、凝聚合力,又要積極唱響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力量和匯聚社會正能量”。中國道路是中國夢的“實現路徑”,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撐”,中國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依靠”。
歸根結底,在建設“偉大事業”,加強“偉大工程”的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釋了“偉大鬥爭”和“偉大夢想”,由此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圍繞“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進行,且服務於“偉大事業”和“偉大夢想”;“偉大事業”要求進行“偉大鬥爭”,召喚“偉大工程”,以不斷為其注入新活力、開闢新前景,“偉大鬥爭”、“偉大工程”支撐“偉大事業”,確保其始終蓬勃發展,即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通過“偉大鬥爭”和“偉大工程”來破解“偉大事業”中的矛盾、難題和問題,才能實現“偉大夢想”。這可簡稱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偉大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與執政活動多是在“四個偉大”這一總體框架中進行的,其中蘊含著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的總體框架和基本方略。
(作者韓慶祥係中央黨校校委委員、副教育長兼科研部主任;張艷濤係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