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太員送上太空。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探索太空的腳步又邁出了關鍵而堅實的一步,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更是航太人充分發揚航太精神的重要體現。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太日”,首個“中國航太日”將以“航太夢,中國夢”為主題。
2013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神舟十號任務團隊代表時指出,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偉大的事業需要並將産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航太精神就是建設航太強國、實現航太夢的崇高精神力量。
航太精神,就是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
航太人的奉獻是長年累月地忍受寂寞,是鮮血汗水的無悔付出,是掌聲背後的默默堅守。航太人為了祖國的航太事業付出的心血,甚至犧牲自我的奉獻,才成就了我國航太事業的長足進步,使我國的航太事業在國際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們每個人的工作也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生命健康的考驗,卻需要學習航太人的奉獻精神,把這種精神融入到具體工作點點滴滴,踐行到盡忠職守方方面面,多做對得起自己工作的事。
航太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神舟航太工程,是一個系統工作,必須通過在設計、製造、試驗、測試等各環節,把工作做深、做細、做透、做到極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風險,確保100%成功。僅對接器而言,框裏就有100多個測量動作、位置、溫度的感測器,近300個傳遞力的齒輪,1萬多個緊固件,數以萬計的導線、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擊能量的材料等。每一個小的細節都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失效,沒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難以做到這一切的。我們學習航太精神,就是要把這種嚴謹細緻、精益求精、深耕細作的精神融入工作中,不斷向萬無一失、盡善盡美的工作極致挑戰,用航太人的標準丈量工作的水準。
航太精神,就是頑強攻堅的戰鬥精神。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該院技術團隊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在型號研製一線人員中,青年比例超過70%;45歲以下的型號總設計師或總工程師佔46.8%;35歲以下的主任設計師佔28.3%。這是這樣的一個個年輕充滿朝氣、充滿戰鬥力的航太技術團體,他們承載著航太精神,承載著我國航太事業的未來。我們學習航太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們的戰鬥精神,勇於擔當、善於擔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在自己的領域做出更大的業績。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逐夢征程任重道遠。中國航太人正牢記使命,向著實現中國夢、強國夢、航太夢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力爭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