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精選

郭建寧:“四個全面”的豐富內涵與哲學意蘊

發佈時間:2018-07-24 09:22:41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郭建寧 | 責任編輯:魏博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內在邏輯、理論內涵、實踐要求和重大意義,都是理論界、學術界應當特別關注與加強研究的重大課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形成一個相互聯繫、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整體。我們要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來引領各項工作、統領經濟社會發展。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豐富內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是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來制定的。全面小康是全面發展的小康,體現在覆蓋的領域、人口、區域都是全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發展,而發展的落腳點是增進人民福祉。習近平總書記説過,“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活力之源。中國的改革已經30多年了,到了深水區和關鍵時期,需要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一篇大文章,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國的改革進入新階段,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來謀劃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鮮明的特徵。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點,是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的關聯性、各項改革舉措的耦合性,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

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工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對於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和影響。要更好發揮法治的保障和規範作用,著力建設法治體系、樹立法治權威、運用法治思維、形成法治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全面從嚴治黨,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針對管黨治黨過程中失之過松、過軟的現象,要“嚴”字當頭,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問題,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正是著眼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一個重大安排。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哲學意蘊

探究“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哲學意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有利於更好地把握時代大勢和發展大局,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能力。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本質。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的觀點。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沒有實踐的精神,創新的追求,探索的勇氣,就沒有改革開放和中國道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在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實踐中發展的,它是堅定中國自信、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問題提出來的。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凸顯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民性特徵。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連著人民幸福;全面深化改革要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全面依法治國是要使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全面從嚴治黨是要加強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這“四個全面”都和人民以及人民的幸福緊緊地連在一起,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民性,體現了我們黨人民至上、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破解改革發展難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有全局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同時,又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各項工作,就牽住了“牛鼻子”,並以此帶動其他問題的解決。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既在實踐中充分體現了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又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我們要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引領,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