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四 個 偉 大 ” 意 義 重 大
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明確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以下簡稱“四個偉大”)。“四個偉大”是貫穿這一重要講話的主線靈魂、思想精髓。無論把“四個偉大”分開來看,還是把“四個偉大”作為一個既區別又聯繫的有機整體來講,都具有非凡的實踐意義、理論意義和戰略意義,值得關注和研究。
“四個偉大”: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根本總結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進行系統總結。如何總結?“四個偉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具有總體性的方法論。
從理論來説,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不同程度上都貫穿著“四個偉大”的總體思路。改革開放以來召開的每一次黨代會,都要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經驗。有從思想路線、基本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角度進行總結的,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要注重一系列矛盾雙方的結合上進行總結的。但歸根結底,貫穿各种經驗中的一條根本紅線,可聚焦到“四個偉大”上來。例如,作為“偉大事業”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強調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作為“偉大夢想”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認為它能夠凝聚共識,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與“偉大鬥爭”密切相關的良好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我們指出這是戰勝各種困難、風險的重要法寶;作為新的“偉大工程”的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我們認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等等。
從實踐上講,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也蘊含著“四個偉大”的完整邏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召開的每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都有一個鮮明主題,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要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旗幟和道路,實質上講的就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實質上講的是以不同方式進行且具有不同意義的“偉大鬥爭”;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和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不同程度上且以不同方式都與實現“偉大夢想”密切相關;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質上就是上述三大宣示的根本保證。它由“偉大事業”緣起,由“偉大夢想”引領,由“偉大鬥爭”支撐,由“偉大工程”提供根本保障。這樣,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四個偉大”之系統整體,就邏輯形成了。
“四個偉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從根本上是如何展開的?有沒有一個總體框架、根本紅線可以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從中可以看出,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從根本上是圍繞“四個偉大”展開的。
首先,分開來看,“四個偉大”的每一項都在治國理政中舉足輕重,意義重大。
一是作為“偉大事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每次黨代會都確立的主題,它要回答“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根本問題,具有舉旗定向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改革開放以來”“全部”“理論”“實踐”“主題”這五個關鍵詞,明確顯示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體現了黨中央治國理政在“偉大事業”問題上所具有的充滿自信的戰略定力。
二是與“偉大夢想”緊密相關的黨的奮鬥目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每次黨代會都要特別明確強調和確立的,它要回答“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的根本問題,具有目標引領作用。如“三步走戰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這些奮鬥目標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置於重要位置。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治國理政的目標追求和根本主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所有理論和實踐,都緊緊圍繞著實現這個崇高奮鬥目標精進展開。
三是作為與“偉大鬥爭”緊密相連的精神狀態,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每次黨代會都要鮮明強調的,它要回答“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的根本問題,具有滋養鬥志作用。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一些黨員幹部的“精神懈怠”,更強調精神狀態問題。這一精神狀態,是“偉大鬥爭”的本質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高度,把它概括提煉為“積極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四是作為新的“偉大工程”的推進黨的建設,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每次黨代會都要徹底強調的,它要回答“提供什麼樣的領導力量”的根本問題,具有政治保證作用。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領導力量和領導主體,是進行好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領導力量和領導主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政治保障。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更是從全面從嚴治黨切入和突破的。其次,聯結起來看,“四個偉大”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中,已顯示出整體性,並最終形成一個有機的總體框架。
改革開放以來,每次黨代會大都把“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連在一起來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除了把“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連在一起外,還往往把“偉大事業”與“偉大鬥爭”“偉大夢想”“偉大工程”直接或間接地連在一起來講。如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首次把“偉大事業”與“偉大鬥爭”“偉大工程”並提。
習近平總書記這篇重要講話,第一次把“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並提。類似這樣的論述還有:要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就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等等。
從這些論述可以看出,“四個偉大”是一個有機整體。這一點,可以從邏輯和歷史兩個維度去把握。從邏輯維度看,存在決定意識,客觀決定主觀,打鐵還需自身硬。“四個偉大”的內在邏輯關係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實現中國夢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十分艱難曲折的過程,要實現中國夢,必須積極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要領導好、進行好這一偉大鬥爭,就必須推進黨的建設,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從歷史維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更需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要進行好“偉大鬥爭”,需要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所有這些,旨在推進新形勢下的“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四個偉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理論創新的實踐基礎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産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怎樣看待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理論創新的實踐基礎?
馬克思説過:“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理論創新只能從問題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説,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理論創新,正確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課題,不斷根據新的實踐推出新的理論。那麼,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需要分析解決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面臨新的實踐究竟是什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理論創新的生長點和聚焦點究竟在哪?
對這些問題的解答,需要到“四個偉大”當中來尋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顯然,這裡所講的“四個偉大”,就是時代的呼喚,就是黨和國家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根本問題。這是因為,從深層次看,“四個偉大”是圍繞“需求與供給”“目標與路徑”的關係展開的,這涉及理論創新的根本問題。理論創新是“供給”方,時代呼喚、實踐要求、黨和國家發展需要是“需求”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就是目標,是黨、國家和人民的殷切期待,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分別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必由之路、精神支撐和政治保障,能滿足黨、國家和人民的殷切期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所推進的理論創新,就是建立在“四個偉大”實踐基礎上的,是從“四個偉大”的實踐中生長出來的,是在對“四個偉大”所蘊含的時代課題、根本問題的解答中形成的。“四個偉大”蘊含著黨的創新理論形成的實踐邏輯、現實邏輯。“四個偉大”是黨的創新理論的生長點和聚焦點。比如,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使中國強起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新發展理念”,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體方略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良好國際環境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支撐的“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以“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徵”“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努力建設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為基本內容的“堅定政黨自信”,等等,都植根于“四個偉大”實踐之中。這些理論創新成果,都是從“四個偉大”的實踐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多是為解決“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而提出的。因此,要圍繞“四個偉大”實踐拓展理論新視野,基於“四個偉大”實踐,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創新理論作出新概括。
“四個偉大”:制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行動綱領的基本遵循
我們需要從走向“強起來”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來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這篇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如何為這一新的發展階段制定科學有效的行動綱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如何制定科學有效的行動綱領?行動綱領主要包括政治上和實踐上的綱領。其中在政治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要明確宣示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從政治上認識和把握行動綱領提供了方向指引,是從政治上制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行動綱領的基本遵循。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屬於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他還指出,我們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在這裡,高舉“一面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四個自信”、提出“三個新”、推進“兩大佈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等等,都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旗幟和道路進行的明確宣示,表達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鮮明政治態度。
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主要屬於具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問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想一帆風順推進我們的事業,想順順噹噹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預見,在今後的前進道路上,來自各方面的困難、風險、挑戰肯定還會不斷出現。”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就要確保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關鍵在人,就要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幹部隊伍。”這些重要論述,對於我們深入理解如何“進行準備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屬於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我們要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些重要論述告訴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前後接續的奮鬥歷程,前者是後者的必要前提、量的積累,後者是前者的必然趨勢、質的飛躍。我們必須妥善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係。
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屬於怎樣為“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偉大鬥爭”提供政治保障問題。要真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好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就必須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因此,“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偉大鬥爭”是“偉大工程”內在根據和推動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進一步把黨建設好,確保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我們黨才能帶領人民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他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搞得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