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溪水庫是溫州市民的“大水缸”,也是溫州唯一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
庫區工作人員使用無人機檢查勘察。圖源:珊溪水庫
近年來,珊溪水源地治理保護工作成效顯著,但因水源地治理保護的體制機制及自然地理客觀條件限制,還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如何保護好這個“大水缸”,一度成“老大難”問題。
做生態保護的實踐者,做溫州“大水缸”的保護者,溫州市政協委員潘林昶肩負起“護水人”的責任擔當……
“心聲”“民聲”:
“治水方案”擲地有聲
“珊溪水庫,是數百萬市民日常飲水的源泉,直接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希望通過政府部門的一系列綜合治理,讓我們喝到的每一滴庫區水都能更加清凈和甘甜。”作為生活在水源保護地的一名溫州市政協委員,潘林昶一直關注這項工作。近兩年來,他的身影頻繁地出現在珊溪庫區水源保護地,足跡遍及庫區的鄉鎮村居,深入百姓家中耐心傾聽訴求,並將這些寶貴的民聲匯聚成一份沉甸甸的政協委員心聲。
在2024年召開的溫州市“兩會”上,潘林昶提交《關於加強珊溪水源地綜合治理的提案》,並在溫州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作大會發言。
潘林昶提出,要謀劃制訂長遠的發展規劃,成立專門的水源地野生動植物保護基地,建議細化跨區域、跨部門的執法執勤工作協同機制,確保在水源保護上形成合力,建立完善“河長+檢察長”的府院協作模式,對破壞水源地的行為進行全過程監督與整治。同時,他建議強化庫區數字聯動,實現市縣鄉鎮縱向貫通,以及安全管理相關部門的橫向聯通,形成排查錄入、辦理跟蹤、反饋督辦的工作閉環;增設人臉識別、應急廣播等智慧設施,以及無人機、無人船等科技裝備,以完善實時感知監測系統,實現對水源地的全方位、無死角監控。
他還建議探索建設“生態行刑共治中心”,倡議成立生態義警隊伍,發動群眾力量參與水源保護;拓寬“兩山”轉化通道,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發展獲利反哺庫區和流域周邊的村居群眾,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河長”“檢察長”:
組合治水“十八掌”
《關於加強珊溪水源地綜合治理的提案》由分管副市長領辦,溫州市水利局作為主辦單位。2024年7月2日,溫州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召集相關部門與潘林昶進行座談面商,就構建高效聯動體系、高水準治理能力以及高品質水源地發展規劃等討論交流。
提案激起的“漣漪”不斷擴大。文成縣政協立即與潘林昶溝通,組織開展保護大水缸再調研,並根據調研成果,舉行一場聚焦“飛雲江水環境綜合治理”懇談會。會上,住文成的市縣兩級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潘林昶這份重點提案的建議,共商飛雲江水環境改善提升新路徑。
“在實際的水源地保護治理中,部門對保護強調的比較多,出臺的具體舉措比較少,實際解決珊溪水源地保護和經濟發展矛盾的辦法比較少,這是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懇談會一開始,潘林昶直切主題,點出當前珊溪水源地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懇談會統一了思想認識,達成了一致意見。會後,文成縣政協立即聯合文成縣檢察院就“飛雲江水環境綜合治理”主題共同開展提案內容梳理及現場實地調研。
督促部門履職,檢察部門自身要帶頭履職。文成縣檢察院珊溪檢察室立即著手對往年飛雲江流域案件開展“回頭看”,總結通報9類飛雲江水環境綜合治理存在的違法情形,並提出相對應的主要職能部門及相關法律法規依據,建議其在日常履職中強化管理,進一步推動《關於加強珊溪水源地綜合治理的提案》的落實。
溫州市檢察院主動與溫州市河長辦溝通,積極探索建立聯合執法、線索移送、配合取證、生態環境損害補償等全流程協作機制。自該協作機制實施以來,僅在泰順縣就開展縣級聯合巡河21次,發現涉河湖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55條,立案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書32份。
有關部門主動靠前,公安機關2023年以來成功破獲以余某為首的盜竊、銷售鰱魚、鳙魚系列案件,先後抓獲該團夥犯罪嫌疑人22人,其中17人被判刑,退出違法所得47.2萬元,判處罰金3.8萬元。去年全市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查辦水利領域案件117件,處罰金額323萬餘元,有效震懾了庫區違法行為。
“天空上”“水面上”:
“治水利劍”在弦上
潘林昶的提案引起了政協系統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共鳴。瑞安市、文成縣、泰順縣的聯合執法隊伍通過調整完善長效管護體制機制,加強綜合治理能力,並牽頭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每天定時或不定時,分三個時間段對庫區進行無死角巡邏,及時處置涉水涉庫違法違規行為。
2024年以來,溫州市珊溪水庫管理中心啟動庫區綜合管理系統迭代升級項目建設,升級庫區綜合管理平臺,有效提高水源地綜合治理能力。如今,庫區12個主要碼頭監控點位工業級無人機巡航,全面提升了水庫岸線管理水準、涉庫問題發現能力和執法管理震懾力度。自系統啟用以來,先後收繳漁具1102具,行政處罰32人次。
有效的保護下,水庫裏的魚兒越來越多,溫州市公用集團將漁業養殖産生的經濟效益反哺給庫區周邊經濟薄弱村社、補助村內困難群眾,用於扶持庫周集體經濟薄弱村建設。同時,庫區周邊的居民群眾也紛紛自發參與保護大水缸行動。
溫州市珊溪水庫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人介紹,目前珊溪水庫主要入庫支流水質穩定達標,其中珊溪水庫大壩前長期保持在I類,主航道也長期保持在I至II類,為全市近600萬人提供了質優量足的用水保障,《珊溪水利樞紐高品質水源地創建和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啟動。
“圍繞珊溪水源地綜合治理這個主題,市縣政協聯動開展調研,廣泛匯聚市縣政協委員真知灼見,聚合市縣工作部門合力,助力惠及民生問題切實解決,推動了提案建議轉化落實,也讓我看到了提案辦理落實的新提升、新氣象。”潘林昶説。(溫州晚報 袁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