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是民營經濟之都溫州的一張金名片。2024年,溫州的青年創業者們是如何燃情奮鬥創未來的?
頒獎典禮現場。蔣文廣/攝
12月27日下午,2024溫州創業青年楷模頒獎典禮暨溫理工“四千精神”創新創業文化工程啟動儀式在溫州理工學院舉行,20位當選創業楷模的優秀青年企業家登上領獎臺,與大學生創業者分享成長歷程及創新創業感悟,並受聘成為該校大學生創業導師。
聚焦“四千精神”這一主題,新出爐的創業楷模們與現場的高校學子展開了一場關於新時代創新創業的精彩對話。
民企二代佔比提升,退役軍人創業表現亮眼
從行業分佈看,2024溫州創業青年楷模既有來自皮鞋、電氣、閥門、五金這些溫州傳統優勢産業的,也有活躍于網際網路、新材料、文化創意等新興産業的,雖然所處領域各有不同,但基本都與溫州主要支柱産業密切相關,共生發展。
與上一年度不同的是,在今年當選的創業楷模中,溫州籍的青年企業家佔比有了明顯提升,達到了11人,同比提升了近20%。這種變化與溫州民營企業傳承接力順利推進、越來越多民企二代走向前臺並逐漸成為了企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有關——在今年新當選的溫州籍創業楷模中,溫州民企二代企業家多達5人。
來溫逐夢的“新溫州人”創業者依然是創業青年楷模的“主力”——此次當選創業楷模的9位新溫州人企業家,大多是從各行業最基層的崗位起步,通過努力一步步創立自己的事業,他們不僅以自己的艱苦奮鬥、興業創富為創業之都溫州增添了一個又一個的勵志故事,還以自己的創新發展融入諸多溫州傳統優勢産業中,為溫州産業的延鏈補鏈強鏈貢獻自己的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的創業楷模中,退役軍人在創新創業中的優異表現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浙江鐘錚鎖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錚、浙江城央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偉、浙江國禹輕工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項禹在創業前均有過從軍經歷,其中項禹還曾作為一名儀仗兵,現場見證了澳門回歸等歷史性時刻。當他回顧起這些激動人心的經歷,現場觀眾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地為其鼓掌喝彩。
“練就過硬的素質、鋼鐵的精神,同時特別注重團隊協作。”項禹總結軍旅生涯給他帶來的終身影響或許正是退役軍人成功創新創業的關鍵所在。
有海歸學子、有博士碩士,有歸巢的家燕也有紮根溫州近二十年的新溫州人青年,不同背景、經歷各異的創業青年齊聚于溫州創未來,他們對溫州的營商環境都給出了高度一致的好評。
“供應鏈特別強大,工業底蘊深厚有利産業人才梯隊建設,政府服務理念也非常先進。”從蘇州回到家鄉創業的溫州貝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加明甚至現場為溫州打起了招商廣告。
打破傳統思維拓市場,溫州青年以“創”破局
國際市場彌散著逆全球化的寒流,不少行業都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在諸多不利因素下,溫州青年該如何以創新創業破局?在頒獎典禮的互動對話環節,創業青年楷模們以新生代獨有的新思維方式,用極具銳氣的回答展示了當前溫州青年創業者的新風尚。
2025年,在美國揮舞“關稅大棒”背景下該如何拓展海外市場?
“自強者不會抱怨環境的惡劣。”正康國際集團總經理黃文博説,對內,他會通過加強研發設計讓産品不斷升級以適應海外各個區域不同的市場;對外,則要面向全球做更多佈局,從新興市場打開空間。“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民會對物美價廉的好産品説NO。”浙江雷亞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孔鈴熤認為,加強産品硬實力、品牌影響力,結合數字化行銷手段,市場依然會向我們敞開懷抱。
新時代,傳統産業如何才能向新發展?
浙江永聯閥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表示,要在守住主營業務前提下勇於創新,開拓新賽道。他便是以此為準繩,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了産品應用從化工領域到新能源領域的突破。“很多人習慣把我們建築行業的創業者叫‘包工頭’,但我對員工説,我們以魯班為祖師,是最純正的工匠。”浙江城央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偉説,以工匠精神融合數字化改造,他的公司如今已普及建築工程模型設計,正成為一家以設計為導向的科技型企業。
“蘿蔔快跑”等無人駕駛出行模式橫空出世,網約車行業該如何應對巨大挑戰?溫州黃金假日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亮説,網約車歸根結底是服務業,人的服務輸出永遠是AI無法替代的。面臨衝擊與挑戰,關鍵在於找準自身在市場中的位置,為此他將服務重心放在為網約車降本增效上,通過佈局充電樁、集中洗車、餐飲等服務,有效降低網約車的運營成本。
“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在市場中找到讓企業可以一展所長的空間。”在對話中,創業楷模們展現了新生代獨有的新思維方式,他們多次表示,在傳承溫州産業發展、賡續“四千精神”的同時,新生代企業家要放下包袱,以創新創業真正實現向創一代或創二代的蛻變。
現場解惑傳遞“四千精神”,贈書寄語高校學子
頒獎典禮現場,20位創業楷模接過了溫州理工學院的聘書,受聘成為該校新一批大學生創業導師。他們將與創業大學生結對,通過楷模傳授學生創業經驗、學生到企業裏歷練等方式,創業導師與創業學子師生共創等方式,為廣大師生提供創業指導、諮詢和幫助,為創業大學生打造絢麗多彩的創業夢想。
現場,面對高校學子的“花式提問”,創業楷模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了精彩的回答。
“作為企業家,你們在招聘時最看重學生的哪些能力,願意給學生什麼待遇?”面對“求職式”的提問,溫州君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范賢鋒給出了自己心目中好員工的“模板”:有能夠持續學習的能力;具備思維邏輯能力,能夠找到解決事情的關鍵點;有較強的責任心。同時他表示,學生在求職時除了薪酬待遇外,還要多關注企業能否提供更多學習培訓的機會。在職業生涯早期,助力成長比薪酬更重要。
“從上班族到下海創業,該如何判斷創業時機已經成熟?”溫鼎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林以自己的經歷解答這個疑問。在創辦企業之前,他是一名年薪18萬元的企業高管,因為看到了一種産品市場潛力而萌生創業念頭,在徵求了家人同意並做好了“創業失敗便一起打工還債”的心理準備之後才開啟了創業生涯。“創業沒有最好的時機,只有合適不合適之分。”他總結説。
“在學校裏辦社團,該如何處理它與學習之間的衝突?又該如何招攬更多同學加入社團?”這種關於“校內事務”提問也難不倒創業楷模,浙江銀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説,其實社團實踐與書本知識一樣,都是個人學習成長的一種途徑,當你明晰這一點時它們之間便不會有衝突。對於社會如何招新,他以打造團隊的思維建議説,把自己的閃光點做好,自然會有志同道合者被吸引加入其中,這樣的團隊最為堅固。
“衝破思想的牢籠”“做生命的強者”“每次挫折都是成長的契機”……活動中,每位創業楷模都向結對大學生贈送了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籍,在扉頁上,他們寫下了這些寄語。甚至有楷模將書本的扉頁寫成了一封信,講述自己的創業心路變化,在信的結尾,他説:“無論你起點如何,只要敢於行動、敢於挑戰、不斷創造價值,你們路途就會一帆風順。”
這些昂揚向上的話語見證著創業楷模們百折不撓的創業歷程,也是蘊含了他們對於更年輕的後來者最殷切的希望。(溫州日報李顯、朱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