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嘍!”近日中午,隨著一聲吆喝聲,原已熱鬧的溫州樂清南嶽杏灣老人居家養老食堂更加喧鬧,30多位老人排起隊伍,等待開飯。
此番老人聚餐的幸福場景,在南嶽杏灣老人居家養老食堂已持續11年。
一間鄉村公益老年食堂,緣何能持續多年人氣漸漲?
南嶽杏灣老人在窗口排隊等待開飯。劉言勇/攝
南嶽杏灣盼來老人食堂
韭黃炒蛋、茭白炒肉、清蒸鯧魚、紫菜蝦皮湯……看著一個個冒著熱氣的菜肴被盛入餐盤、遞到手中,77歲老人吳安釧不由地誇讚起來:“老師母,今天的菜做得好!”
邊上的老人也紛紛點頭。一時間,飯香與笑聲相融,“老年食堂”一派和諧。
被大家誇讚的“老師母”原名邱強芬,是南嶽鎮杏灣片為老服務中心的志願者。為採購實惠且新鮮的菜品,每日7時許,她和搭檔邱金媚就趕到村農貿市場採購菜品,隨後守在“老年食堂”為周邊老人張羅一天的飯菜。
“這裡每天供應中晚兩餐飯,目前每餐有30多位老人就餐,最多時有60多人。”邱強芬介紹,平日裏年輕人外出發展,許多老人需要獨自做飯,不僅麻煩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辦一個“共用老年食堂”成了不少老人的願望。
2014年,鎮駐村幹部走訪時獲悉了老人們的這個心願,在杏灣地方事務理事會創始人吳存義的共同努力下,將閒置的杏三村碾米廠改造成老人居家養老食堂,周邊老人一月只需支付300元即可享用中、晚兩餐。
“當時,杏灣片5個村每村出了2萬元,市民政、慈善等部門也幫忙資助。”時隔11年,吳存義仍記得當時情景,聽聞要辦老年食堂,周邊的愛心人士紛紛熱心捐資。
為了感謝愛心人士,“老年食堂”入門口的墻上挂了一塊大大的樂捐榜,將捐贈人的姓名、捐贈數額一一登記。同時,有著多年會計工作經歷的吳存義還指導志願者記賬出款,將每個月的收支明細進行公示,讓大家開開心心做公益,明明白白齊奮鬥。
如今,南嶽杏灣老人居家養老食堂分上下兩層,一樓300多平方米的空間,寬敞明亮,20多張餐桌整齊擺放,配備了空調、電扇等。在食堂一角,還專門定制了儲物櫃,用來收納老年人的餐盤等物件。二樓則打造成老年人活動中心,設有躺椅、跑步機等器材,供老人們飯後休息、日間運動。
志願者為老人加餐。劉言勇/攝
為老服務藏著愛心智慧
服務老人有不少大智慧。
這些年,根據老人們的生活習慣,杏灣為老志願者們摸索出了不少經驗。比如“老年食堂”裏有兩個電飯煲,一個煮飯,一個煮粥,滿足不同老人的吃飯習慣。志願者歸納了老人喜食魚肉的習慣,每餐三菜一湯,每天不重樣,並做到低鹽低糖少辣,口感軟爛。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老志願隊還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參與其中。村裏8位老人自發組建了銀齡互助隊,每兩人一組開展為老服務志願輪值,做好買菜、記賬等後勤工作。考慮到部分高齡老人腿腳不便,年齡相對較輕的老人自覺加入“帶飯小組”,或護航高齡老人前來吃飯,或幫忙打飯送飯。
在採訪時,86歲老人吳存川正拿著餐盒,幫90歲的鄰居帶飯。“這幾天他腿疼,不方便出門,就托我幫忙打飯,説這裡的飯菜最合胃口。”吳存川拎著剛打好飯菜的餐盒,説道:“你看,老年食堂還給每位老人免費配備了2套保溫餐盒,中午拎回家吃飯,晚上拿回來由志願者幫忙洗刷、消毒,非常方便。”
除了來吃飯,對於不少老人而言,到“老年食堂”同大家一起聊天亦是一件樂事。為此,南嶽鎮政府積極盤活“老年食堂”周邊閒置地,于近期打造了鄰里活動中心,並進行適老化改造,開展為老服務系列活動,讓老人們盡享幸福時光。
老人打包飯菜準備回家。劉言勇/攝
黨建引領匯聚愛心磁場
隨著“老年食堂”越來越熱鬧,管理壓力也越來越大。一年多前,“老年食堂”的廚師因年歲增長,體力吃不消,再加上物價上漲和運營成本的增加,食堂運營面臨著不小壓力,曾停擺1個多月,老人們反響很大。
身為鎮老年協會會長的妻子,邱強芬自告奮勇接過了這個擔子。“剛開始,心裏沒底,既怕沒人來,又怕人太多。”邱強芬仍記得剛接手時的忐忑心情。怕眾口難調,大家先行將粥煮好置涼,再將煮好的米飯根據硬度分上下兩層,如此一來,老人便可以隨自己的口感選擇軟硬適中的米飯。
長者食堂,知味悠長。此番用心,老人們怎能感受不到?
在現場可看到,來就餐的老每人平均將盤中的飯菜吃乾淨,並自覺將餐盤端到回收處,努力讓桌面保持清潔。
在“孝行樂清”建設的推動下,這場愛的雙向奔赴,猶如一個愛心磁場,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敬老孝親行動。以南嶽鎮為例,近年來,該鎮依託各黨群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文化陣地,結合“共用社•幸福裏”建設,打造了一批孝行文化傳播和活動場所,凝聚越來越多人關注和參與孝老敬親活動,為老服務模式多種多樣,諸如杏灣老年食堂這樣的幸福場景變得越來越多。(樂清市融媒體中心孔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