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永嘉:柿子裏的山村學問

時間:2024-11-13 16:07:33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佚名

立冬後,柿子紅了。

天氣晴好的週末,流連于永嘉縣東爐西爐柿子村,漫山遍野的紅柿子,宛如一盞盞紅燈籠挂在枝頭,美了心情,暖了時光。

楠溪江正迎來為期兩個多月的“賞柿”季,吸引一批又一批攝影愛好者和遊客前來打卡。一個個紅彤彤的柿子不僅扮靚山間枝頭,帶紅當地旅遊,也振興了美麗鄉村。

我們不禁好奇:小小柿子裏究竟藏著哪些山村學問?

山霧瀰漫,樹上琳瑯滿目的顆顆柿子很是亮眼。何建勇/攝

山霧瀰漫,樹上琳瑯滿目的顆顆柿子很是亮眼,一位農民挑著裝滿柿子的籮筐,從朦朧中款款走來……這是榮獲浙江“鄉村振興年度最美圖片”榜首的作品畫面,也是永嘉當地近期隨處可見的山村實景。

霜降前後,柿子成熟,楠溪民間有“霜降吃柿子”的風俗。

這個風俗,傳説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

相傳朱元璋自幼家貧,常以乞討為生。有一年霜降時節,餓得奄奄一息的朱元璋路過一個小村莊,發現一棵挂滿柿子的柿子樹。他拼命爬上樹,飽餐了一頓。

後來,朱元璋登基稱帝。某年霜降時節,他再次路過那個小村莊,又看到那棵柿子樹,依然挂滿紅彤彤的柿子。他緩緩脫下紅色戰袍,再次爬上樹,將戰袍披在了柿子樹上,並封它為“淩霜侯”。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咏紅柿子》詩中寫道:“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意思是清晨的柿子在晨光中影影綽綽,夜晚的柿子在星輝中閃著日光。紅紅的柿子吸收了日月精華,瑩潤而美麗。

柿子又名朱果,是柿科柿屬落葉喬木植物的果實,溫州各地都有大面積種植。柿原産中國,在浙江、江蘇、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福建等省的山區林中,尚有野生和半野生的柿樹存在。

柿子中富含果糖、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味甘甜,性寒涼,可清肺熱、潤肺燥,對於燥邪傷肺有一定的預防和保護作用,但脾胃虛寒、泄瀉便溏、體弱多病、病後初愈、産後氣虛、外感風寒等人群要少吃或不吃,且不宜空腹吃柿子。

早在2000多年前(漢)司馬相如所著的《亡林賦》中,便有“枇杷燃柿”之句記載。可見,柿在漢初已有栽培。又據戰國時代子思所著的《禮記》內則篇中涉及食物時,也有“棗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等果品”的記載。對野柿的記載,也有近2000年的歷史,如漢朝張衡的《南都賦》中有“乃有櫻、梅、山柿……”的記述,《齊民要術》中也有涉及。

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廣袤的山地適合種植柿子樹。

在鶴盛鎮東爐村,3800多株紅柿遍佈全村。柿子園裏,攝影愛好者拿著相機聚焦紅柿快速按下快門,遊客們或駐足觀賞千畝柿園的壯觀景色,或在一棵棵網紅柿樹下定格美好瞬間。

從賣柿子轉向“賣風景”。自2017年開始,東爐村依託紅柿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從賣柿子轉向“賣風景”,村集體經濟也實現零的突破。每年柿子成熟期,全村旅遊收入不斷增加。遊客們在打卡拍攝之後,還會購買番薯棗、土雞蛋、芋頭等本地農副産品,帶動周邊産品銷路。當地還改造提升10多畝梯田景觀,圍繞紅柿樹周邊種植觀賞性農作物,進一步提高紅柿的觀賞價值。同時,推進村景觀提升改造工程,打造柿子觀光園,讓遊客留下來、住下來。小小柿子紅了,村民腰包也鼓了。

祖孫三代接力村支書。浙江省級文明村西爐,因為紅柿而聞名。西爐村的紅柿種植歷史久遠,村裏百年以上的紅柿樹就有1000多株,加上後期的大量培植,一到深秋,滿山柿子紅。“柿子紅了”的故事裏還藏著一段感人的“親情”:西爐村祖孫三代接力村支書,爺爺任村支書,一條山路解決村民溫飽;父親當村支書,從賣柿子走向“賣風景”;新晉90後村支書,探索“鄉村旅遊+”經濟,帶領百姓走上新的致富路。

紅柿文化節聚人氣。“靈運山居·賞心悅柿”楠溪江首屆紅柿文化節在鶴盛鎮東爐村開幕。雲海翻騰,懸挂枝頭的紅柿若隱若現,遊人仿佛置身山水畫中,來自各地的攝影師、遊客紛紛舉起手中器材拍照記錄這一震撼場景。當天還舉行溫州大學時尚創新研究所東爐柿染研創基地授牌儀式,並簽署了“百村千企興百村”協議以及鄉村運營戰略合作協議。永嘉、甌海兩地將通過挖掘紅柿歷史文化底蘊,創新特色文化産業,進一步深化推動兩地山海協作項目。這一切手筆,都留在“柿子紅了”的後續文章裏。

柿子樹上碩果纍纍。陳勝豪/攝

溫州多地栽培柿子,不約而同地紅了,永嘉柿子怎樣才能紅得與眾不同?

加入宋韻文化元素。“柿柿”如意,收穫滿滿,一邊欣賞永嘉山村柿子風景線,一邊在二十四節氣中品味宋韻之美。走進源點宋韻糕點鋪,只見造型逼真的柿子和花生,寓意著“好事發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柿子也是一種寓意吉祥的水果,被視為“事事如意”的象徵。時下,柿子還常常被用來製作柿子口味的蛋糕、奶茶等,引領秋冬季的飲食風尚。

柿子形狀的糕點。永嘉縣委宣傳部供圖

融入人文鄉村建設。把柿子文化融入人文鄉村建設,創建若干個楠溪江紅柿網紅村,建設柿子主題公園,把百年柿樹園與柿子文化、體驗、教育融為一體;開展研學活動,集中展示柿子科普、柿子文化和柿子景觀攝影作品;開展以柿子文化為主題的手工藝培訓,推動柿子酒、柿子醋、柿子酵素等加工品的開發;開發柿子主題的書畫藝術,建設柿子鄉村博物館等。

納入鄉村振興規劃。圍繞新消費方式,逐步形成“住在民宿、吃在農家、打卡柿子、欣賞崑曲”的多元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産品體系,通過産業融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通過柿子舞等文藝表演、農特産品展銷等活動,增加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歸屬感,促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描繪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柿子紅了”美麗畫卷。(永嘉縣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