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微漾,輕拂著水面零星飄落的桂花,湖光山色間桂香濃郁。漫步岸邊,一陣陣清新而甜蜜的香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金秋時節,溫州一批特色突出的濱水點位迎來如織遊人,帶動多元業態沿河湖畔蓬勃生長。碧水悠悠間,一幅水共富的繁榮畫卷正徐徐展開。
溫州河網密布,是樂水天堂,山水海構成其水文化的基底。立足於當地資源稟賦,溫州市大興“水”文章,以河湖長制抓手,推進全域建設幸福河湖,積極挖掘水資源,深入推動水旅融合。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標準美麗河湖86條、水上碧道886.651公里、高品質水美鄉村75個、共富親水IP48個,城鄉居民15分鐘親水圈覆蓋率達到89.7%,水域從美麗到幸福迭代升級。
以煥活水經濟發展動能為目標,溫州積極構建多樣化水旅消費場景,依託于美麗河湖、水美鄉村等建設成果,探索“水+觀光旅遊”、“水+運動休閒”的融合發展,匯聚起多樣業態,著力拓寬從水生態資源到富民經濟優勢的轉化路徑。
河湖生態價值轉化 繪起共富圖景
在蒼南西端,一座村落以水為名,因水而興。晨間山嵐行霧秀水蒸騰,江南水鄉之境躍然浮現,流水潺潺,省級美麗河湖莒溪穿村而過,這裡便是橋墩鎮矴步頭村。
溫州蒼南縣矴步頭村町野自然營地。圖源:蒼南發佈
為發展水岸經濟,在蒼南縣水利局牽頭下,矴步頭村打造集水景觀遊憩、水文化體驗、休閒露營等功能為一體的濱水活力岸線,招引“幕野”“小森”“町野”等濱河露營産業,2023年為村集體經濟帶來30多萬元收入,濱河營地産值超200萬元,輻射帶動周邊經營場所發展、村民就業60人,變“沉睡資源”為“增收活水”。
泰順縣廊橋文化園。包日宇/攝
無獨有偶,一座座佇立在山澗溪谷之上的木拱廊橋,已然成為泰順的文化符號。那些曾靠廊橋出行的鄉村,如今靠廊橋溪水發展、致富,走出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共富路。“下橋村建成了水美鄉村、廊橋文化園,串聯沿岸綠道、親水節點及配套休閒設施,圍繞‘姐妹橋’發展旅遊業”,下橋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這幾年下橋村每年吸引遊客150萬左右人次,帶動周邊村民開出10余家民宿和眾多農家樂餐館,以水為脈,以旅為媒,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水旅融出好前景 盤活資源助創收
節假日期間,來陽桐河畔、溫瑞塘河畔、“奇雲漂飄”漂流主題樂園等地打卡遊玩的旅客絡繹不絕,他們在享節慶歡愉、賞山水意趣的同時,也為當地旅遊帶來“引流效應”。而這背後,是當地做深做足水旅融合文章,走出了一條高效益的水經濟發展之路。
溫州甌海區溫瑞塘河畔梧田老街節慶活動。圖源:梧田老街
在溫州市甌海區,今年國慶假期,市級美麗河湖陽桐河畔“溫州大麓青年音樂節”累計吸引10萬餘人打卡,帶動周邊酒店住宿及餐飲消費大幅增長;溫瑞塘河畔梧田老街開展水鄉古風週年節慶系列活動,假期總客流量超60萬人次,年度旅遊綜合收入超4億元;三垟濕地FUN肆玩秋日市集、泛湖觀鳥、水上漿板等活動,吸引遊客7.1萬人次,以親水旅遊新形式打造了成功的水旅樣板。
在大山深處的桃花源--瑞安市芳莊鄉,清谷幽幽,這裡的漂流主題樂園“奇雲漂飄”,暑期旺季單日遊客能達上千人,眾多遊客在這樂享清涼。作為飛雲江金潮港上游的一條主要支流,這裡一度垃圾成堆,對沿線村莊影響頗深。對此,瑞安市水利局下定決心,推進三十二溪小流域綜合治理與發展規劃,一改臟亂差舊貌,治出泱泱秀水,芳莊鄉的“水”文章才得以做起來。而後,新瑤村、周垟崗村以及其他6個行政村紛紛入股,去年分紅共超130萬元,涵蓋約80萬元門票收入分紅和約50萬元村民工資收入,芳莊鄉自此開啟向“綠富美”的變身之旅。據了解,今年1-9月,該景區客流量突破4萬人次,帶動門票收入共600余萬元。“可以説這條水道打開了山區芳莊鄉的旅遊發展突破口,也激起了集體致富的浪花。”芳莊鄉經辦負責人介紹説。
運動與賽事齊發力 點燃水經濟新“引擎”
浙江省青少年皮划艇錦標賽、“百宸杯”競技龍舟比賽、自行車賽與馬拉松賽等省、市級賽事……樂清積極借助水上運動與碧道賽事的“熱效應”,把“賽事流量”變成“文旅增量”。
樂清市半馬風情跑道清和公園段。葉碎妹/攝
樂清以“水利+”理念為引領,探索濱水開放模式,打造水上運動線路。其在大荊流域現有網紅堰壩群、天然游泳池的基礎上,完善濱水綠道、驛站、露營等服務配套,植入石門潭SHOW、仙溪竹筏靜漂等共富業態,舉辦浙江省青少年皮划艇錦標賽、“百宸杯”競技龍舟比賽,結合濱水綠道策劃自行車賽與馬拉松賽等省、市級賽事,週期性舉辦水上運動特色療休養等活動,打造雁蕩山“一山一水”濱水運動IP,為水資源價值轉化進一步聚勢賦能。樂清中心城區已建設11條濱水綠道,將打造總體水系超70公里的濱水綠道網路,形成城區溫度活力兼具的水岸帶。其中半馬風情跑道繞河成環,串綠為網,一年一度的半程馬拉松賽吸引眾多人流,隨著樂清水旅融合半馬精品健身線路效益釋放,當地經濟發展再添強勁動力。
“在水生態價值轉化上,下一步重點是促成“客流量”變為“客留量”,同時達到“吸睛”和“吸金”效果。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結合當地水資源與地域特色,深入推動水與文化、旅遊、體育等融合發展,把溫州水生態建設成果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水生態優勢。”溫州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説。(崔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