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副總”頻頻與企業簽署産學研合作項目協議,助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國各地理工院校專家組團深入溫州企業,“科技副總”對接會開到了車間一線……
今年以來,溫州市選派356位科研人員到502家民營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持續發力,凝練企業創新發展需求,聯動多方資源為企業開展技術攻關、人才引育等“增值服務”,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
在項目上融合推動124項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副總”是溫州市聚焦企業高端人才招引難、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幫助企業建立柔性引才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一項創新性舉措。
日前,浙江滬新不銹鋼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祥清與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王丙旭簽訂《企業“科技副總”合作協議書》,共同研發“厚壁無縫鋼管淬火回火熱處理工藝設計”項目。
“必須是機械工程和金屬材料專業,並在機械製造、金屬材料和材料成型等領域從事相關科研工作五年以上,王丙旭就是‘科技副總’最佳人選。”鄭祥清興奮地介紹説,去年企業研發的“厚壁無縫鋼管淬火回火熱處理工藝設計”項目遇到技術瓶頸,在浙江理工大學平陽研究院牽線搭橋下,經過與王丙旭多次交流,項目研發取得新進展。
“我的研究方向和企業新産品新工藝研發高度契合,研究成果能夠與生産相結合。”簽約後王丙旭多次來公司開展技術指導,他發現公司管理層非常關注本行業“卡脖子”問題以及新産品和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並且非常重視産學研合作。
他表示,接下來要實實在在地幫助企業解決技術更新、工藝優化和産品換代等難題,形成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新産品。目前,正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制定人才隊伍培養方案,助企完善研發團隊,加快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夯實企業自主創新基礎。
一個個“科技副總”人才與企業“雙向奔赴”,在項目攻關中奏響産創融合“共鳴曲”。據悉,上半年“科技副總”推動任職企業獲批市級及以上科研項目68項、建成市級及以上企業研發機構343家,累計向民營企業轉化科技成果124項。
在企業中融匯打造科技賦能企業新模式
壯大“科技副總”隊伍,溫州加快集結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帶動更多科研人員深入企業車間破解技術難題。
日前,一場理工院校“溫州行”暨重點企業“科技副總”對接會(電氣産業)專場活動在樂清市舉辦。特別邀請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等院校專家來溫交流,分享電氣産業前沿研究內容及技術成果。申恒電氣等樂清市電氣企業就“高低壓成套開關櫃的精密製造”等技術問題與專家們展開熱烈討論。結合企業“科技副總”需求,理工院校專家分別深入昌德成電子、美碩電氣等企業,針對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出可操作性建議,受到企業歡迎。
此次活動是溫州市搭建“科技副總”需求對接平臺,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匯聚的縮影。自今年4月以來,溫州市理工院校“溫州行”暨重點企業“科技副總”對接會活動輪番登場,聚焦“5+5+N”産業培育,組織20多家市內外高校有關專家加入“科技副總”隊伍,拓寬企業引才用才渠道。目前,溫州市累計排摸企業有效需求700余項,儲備“科技副總”人選550余名,其中超80%為副教授及以上職稱。已成功選派356位科研人員到502家民營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其中市外科研人員佔比超30%。推動引進溫州E類及以上人才122名,帶動300多名團隊研究人員和高校學生到企業工作或實習。
溫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以“科技副總”為紐帶,深化“副總+技術聯合攻關”“副總+拓展創新資源”“副總+完善創新體系”等服務模式,進一步促進高校和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合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融合新機制,打造企業出題、政府搭橋、人才解題的科技賦能新模式。
在育新中融通匯聚資源護航“科技副總”
“科技副總”堅持在“融”上做文章,在“新”上下功夫。
近日,全市“科技副總”綜合素養能力提升培訓啟動。溫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分期集中培訓、入企參觀等方式開展常態化培訓,加強對“科技副總”、“科技副總”派出單位和派駐企業開展專業知識、服務技能的更新培訓,不斷提高“科技副總”在政策宣傳、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綜合素養能力,強化“科技副總”隊伍建設,服務新質生産力培育。
溫州市科技局統籌推動“科技副總”選派工作走深走實,健全過程管理、工作評價和長效運作機制,強化政策激勵,推動更多“科技副總”服務企業。溫州市每年安排專項經費,以科技計劃項目形式予以支援。在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技術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試點共建“科技副總”激勵機制,明確將助企服務成效納入個人年度考核或者職稱評聘。
目前,溫州市各縣(市、區)政府制定出臺“科技副總”支援政策和管理辦法,安排專項工作經費用於“科技副總”的生活補貼、工作經費等,如樂清市政府每年為“科技副總”提供5萬元經費補貼,保障“科技副總”有效發揮作用。
據悉,通過3年時間,溫州將實現億元以上製造業企業“科技副總”動態全覆蓋,並逐漸向創新條件好的規上億元以下企業延伸。(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