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有點遠,路途有點繞,但滑下來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了。”近日,遊客“可伶可俐”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駕遊玩溫州泰順浙龍峽漂流的感受。
一艘艘漂流筏在群山環抱中沿著滑道逐個而下,紅黃藍綠的小船、蜿蜒刺激的玻璃滑道與鳳垟鄉的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吸引遊客絡繹不絕前來打卡。
浙龍峽漂流是溫州漂流界的“後起之秀”,于2023年夏天正式對外營業,今年6月22日“復漂”。當地正以“黨建領航、資源盤活、鄉賢聚力”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生態潛力,讓小小漂流筏,激起共富“浪花”。
日均客流達2000+人次,“涼資源”做成“熱産業”
下午1點,位於溪源村的浙龍峽漂流遊客服務中心已是人聲鼎沸。遊客們穿戴好防護背心、頭盔,依次排隊等候,在護漂員的引導下換乘巡回巴士前往漂流起點——鳳垟鄉三星村。
坐上漂流筏,落入跌宕起伏的河道中,一場腎上腺素飆升的冒險開始了——一路穿急流、蹚滑道、越險灘,時而平緩悠然,時而飛流直下,伴隨著一聲聲的尖叫吶喊聲,體驗全長4.8公里、落差300米驚險刺激的峽谷漂流。
“去年首漂就玩過一次,今年剛放暑假小朋友吵著還要來”“朋友們一直惦記著,這都來第三次了”……回到遊客中心,不同口音的遊客聊起故地重“漂”,紛紛感慨不虛此行。據統計,今年開漂以來,浙龍峽漂流項目日均接待遊客超2000人次,週末單日最高接待量達3000余人次,往日行人寥寥可數的溪源村沿線一帶如今熱鬧非凡。
在“卷瘋了”的暑期文旅市場,如何把頭回客變成回頭客,持續穩定並擴大客源?在浙龍峽漂流項目運營總監王康看來,訣竅是精準定位、提升服務。
首先是體驗升級,今年浙龍峽漂流新開了1公里長的勇士漂,單項最大落差18米,生態峽谷與1800米的玻璃滑道無縫連接,全程1.5小時至2小時的體驗時長可滿足各類人群需求;其次是服務升級,4.8公里的漂流河道上,足足配備了54名護漂安全員,遊客中心沿途安排了12名交通引導員,全程護航安全,避免交通擁堵。
河道裏的“供需兩旺”,還體現在各個社交平臺上。“點擊左下角直播間下單有優惠,體驗全程漂身高要1.2米以上,這幾天天氣都好……”林起奮被村民們稱為“直播小達人”,他每天在社交平臺上直播賣票,一天銷售額達4萬元,個人提成近3千元。
為加快地方文旅“破圈突圍”,截至目前,浙龍峽漂流累計合作旅遊博主200多名,拍攝發佈宣傳短視頻1.1萬餘個,開設直播賬號13個,電商銷售額達500萬元,帶動網路熱度與口碑節節攀升。
鄉賢織起“文旅版圖”,“山溝溝”化身“香餑餑”
浙龍峽漂流的“走紅”,離不開背後的“操盤手”。鳳垟鄉因山形似鳳飛龍舞而得名,平均海拔596米,開門見山,出門跨澗,堅守著優越的自然生態,如何找到發展的新動能?在“八八戰略”引領下,當地發揮鄉村“生態優勢”,做活“山水文章”。
從何處著手?千頭萬緒中,鳳垟鄉黨委聯合村黨支部成立紅色招商小組,成功招引泰商林敏安回鄉創業,成立旅遊開發公司,投資12.8億元建設旅遊度假區。2021年,林敏安回到了老家鳳垟鄉三星村,發現這裡河道蜿蜒而下,天然落差大,是漂流的理想場所。
由此,該旅遊度假區開始打造漂流路線,率先做起“水文章”。鳳垟鄉為此成立“支部+黨員+村幹部”政策處理專班,跑出了一期項目“10天內政策清零、100天內開工建設、核心區8個月內建成營業”的“加速度”。
作為項目一期工程的浙龍峽漂流,自去年6月營業以來一炮而紅,家門口的“好風景”轉化出村集體經濟的“好收入”。依託“村企協作、聯動發展”模式,以河道流轉租賃形式,村集體參與項目收益分紅,年均增收15.3萬元。
漂流項目同時帶動了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提供了安全員、服務員、交通員等120多個就業崗位,每人平均月增收3000元。“去年開工三個月,收入有一萬多元。”三星村村民林慶偉早年在海外工作,2023年經過培訓後上崗浙龍峽漂流安全員。
為了讓更多村民從漂流熱潮中分得一杯羹,鳳垟鄉在遊客服務中心區域打造共富一條街,開設共富攤位42個,免費為周邊農戶提供水上用品、農産品等售賣場地。夏日炎炎,村民們每天自發搭好攤位,各類農特産品、風味小吃、冷飲、燒烤等特色美食琳瑯滿目,香氣瀰漫在連串的攤位之間,每個攤位暑期平均增收達3萬元。
從去年夏天一直火到今年夏天。如何將“流量”變“留量”,讓遊客不要一“漂”而過?成為鳳垟鄉和林敏安對産業發展的“冷思考”。
“新路建好後,從溪源村的遊客中心到三星村起漂點,就只用七八分鐘了。”據林敏安介紹,今年4月,從58省道文福公路途經溪源村抵達三星村的道路正式動工,屆時,流雲山野旅遊度假區將初步形成內暢外聯的交通網。(冉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