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旅遊持續升溫 溫州非遺項目正在進入市場

時間:2024-06-11 16:33:12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潘圓

溫州是著名的“百工之鄉”,百工出百匠,工匠又往往與鄉村密不可分。

早些年,溫州泰順石雕大師集體回鄉,造就了泰順石的輝煌。如今,一個個手藝人在鄉村建起工作室,那鄉野,儼然成為工匠施展才華的大舞臺。

“活字”生香

東源村裏浸潤墨香

東源村 圖源:瑞安發佈

從文瑞高速瑞安平陽坑出口下來,兩分鐘就到達平陽坑鎮東源村,這裡有傳承了800餘年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木活字印刷術。

“啪!”燈光打開,站在直播鏡頭前,50歲的王法萬像年輕主播一樣輕鬆自如:舉起一個木活字刻板,木板表面雕刻著一艘栩栩如生的龍舟,以及有龍年美好寓意的詩詞……

鄉村工匠王法萬所演示的,正是東源木活字印刷術,這項技藝有刻字、檢字、排版、刷墨等20道工序,和元朝農學家王禎《農書》中的記載如出一轍,堪稱印刷術的活化石。刻、印用字是老宋体,橫細豎粗,字形方正古雅,在宣紙上印刷顯得美觀大氣,刻印、裝訂做工都十分考究。

王法萬是最早將手工活字雕刻藝術帶到網上銷售的人之一,2012年就開設了名為“東源王氏木活字”的淘寶店舖,他與工作室團隊設計産出了各種與木活字相關的産品:個性化的姓氏小木塊、寓意美好的中國結、書寫著詩詞的挂畫……現在,這家12年淘寶老店,共有售賣不同款式的木活字産品66種。

除此以外,他還借著名人擴大木活字的知名度,創辦東源木活字印刷文化研究院,打造木活字研學館,推出“雲家譜”……讓古老的木活字重獲青春。

依託木活字印刷術這一世界非遺品牌,東源村聯動遊客服務中心、木活字展示館、東梨宿集等主體,構建研學、旅遊、非遺衍生品研發等吃住遊為一體的共富産業鏈。東源還打造溫州首批三星級共富工坊“東梨守藝”,村集體以土地資源入股,預計每年可增收20余萬元。成立手工互助社,為70余位村民提供非遺手工技藝培訓,並聘任村民參與研學管理,每人每日可增收150余元。今年,東源村獲評瑞安市唯一一個“浙江省自然保護地融合發展鎮(村)”。 

匠人云集

鳴山村變身“非遺村”

鳴山村 圖源:溫州發佈

鄉村工匠鄭巨雙在平陽縣昆陽鎮鳴山村找到了他的終身事業,他開創“溫州文人瓷”,把平陽蛋畫和古陶瓷相結合,將詩、書、畫、印、瓷五種傳統藝術融為一體。

2017年鄭巨雙將工作室搬進鳴山村,現在工作室聚集20余位新老手藝人。年紀最長的是82歲的老先生張德景,他是平陽蛋畫廠第一批老師傅,最年輕的是2003年出生的曾愉愉,老師們對她的評價是“筆觸純真有趣”。工作室每年可産出幾千件“溫州文人瓷”作品。同時,鄭巨雙注意到近年來手工藝術品市場日漸萎縮,僅僅依靠“出作品”已經難以維持一個手藝人的生計,必須另謀出路。他的選擇是“做産品”,其中非遺冰箱貼成了他的第一個切入口。今年5月,從設計到出貨,僅僅用時7天,首批“元青花”系列冰箱貼已出貨幾千件。在他的工作室,記者看到“泰順石雕”系列和“平陽十景”系列冰箱貼已初具雛形。而抖音直播也成了工作室最主要的銷售方式,目前年銷售額已超2000萬元。

在鄭巨雙眼中,一個鄉村的振興和一門手藝的傳承道理相通,核心都是“人才梯隊的培養”。如今,工作室培養了七八位年輕手藝人,還走出了浙江省青年工匠方海哨。他説:“我幫助別人,別人也幫助我,我做好銷售,這才是真正的共富。”

曾經,鳴山村以“古樹多、古宅多、名人多”而聞名。如今,隨著鄭巨雙等一批手藝人的入駐,文化底蘊濃厚的鳴山村“活”了起來,成為遠近聞名的“非遺村”,平陽黃湯、平陽九蒸九曬薑茶在內的26家代表性傳承工作室相繼入駐。

鳴山村圍繞“千年古村·詩畫鳴山”這一主題,大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鳴山村創新性地開出非遺夜市,每逢週五,沿河及主街會設置近百個攤位,平陽蛋畫、木偶戲、太平鈿剪紙、糖畫製作等各種非遺項目雲集,更有錢倉“黃隆泰”老字號糕點等一批名小吃。據統計,“非遺夜市”日均遊客量3000余人,週末或節假日更達6000余人。遊客的增多,也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