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産業鏈看長三角産業集群協同發力

時間:2024-06-04 16:04:40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中欣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第六年。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以“一張網”“一盤棋”的格局,將這片35.8萬平方公里的熱土,打造成發展活力強勁的增長極。眼下,長三角區域GDP已邁上30萬億元新臺階,傳統、新興、未來産業集群如何分工協同、共同發力?我們從一條産業鏈説起。

在杭州濱江區浙江清大視光科技有限公司視光研發中心,軟體工程師正在和蘇州硬體研發人員遠端測試新款白內障篩查儀。作為國內眼科醫療器械頭部企業,公司每台設備,七成以上配件來自長三角。

産業鏈遍佈長三角,這是企業的底氣所在。清大視光此前只從事軟體開發,乘著長三角一體化東風,他們與蘇州、上海等地企業合作,一款新産品,僅用三個多月,就能面市。

軟體研發在杭州、硬體開發在蘇州、關鍵配件上海産、整機生産在溫州,一條穩定安全的醫械産業鏈已在清大視光初步形成。

眼下,長三角區域內已相繼建起了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等9個産業鏈聯盟,浙江關鍵核心技術(産品)斷鏈斷供風險點,有2/3左右可在長三角實現備份。

在産業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的同時,各地也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協同突破。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浙江中心,上海威藍汽車負責人張旭每週都要來一次。此前,企業從事氫能源車研發,但一直缺乏足夠實地測試的科研平臺。

通過技術創新中心的對接,張旭和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科創團隊正在開展4.5噸級氫燃料電池新能源冷鏈物流車的開發測試;同時,針對氫能源動力裝置的可靠性問題,位於常州的國家級檢測平臺也迅速介入,共同完成相關驗證。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綠色出行研究中心專家楊祖勇説:“汽車數字化和新能源汽車涉及的學科比較多,整個長三角地區,氫燃料的開發環境十分友好,可以完成整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開發過程。”

跨區域整合科技創新力量,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已搭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446家,開展技術需求合作736項。與此同時,之江實驗室已成為浦江國家實驗室核心支撐,領銜建設國家智慧計算研究院;西湖大學正積極承擔合肥實驗室的相關戰略任務,“核心+基地+網路”的國家實驗室體系正加速形成。(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