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38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來自溫州市實驗小學的楊禮鴻將一台用於家庭皮革珊瑚養殖的缸體設備搬上舞臺,因其科技創意和場景實用,斬獲比賽一等獎並被推薦至全國參賽。憑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厚植科學創新的教育沃土,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像他一樣的鹿城學子將創意玩出了新花樣、新成果,乘夢起航追逐未來。
作為浙江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近年來,溫州市鹿城區以“首位教育、學在鹿城”品牌建設為總引領,率全市之先發佈《溫州市鹿城區中小學科學教育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並啟動科學教育“六大行動”。從創建白鹿少年科創院,到院士專家校園科普行,再到鹿鳴少年科創嘉年華,科技引領下,未來教育足音漸響!
學科跨界融合,提升科學素養
如何讓科學教育從“黑板教學”走向“實戰演練”?作為全國首批人工智慧促進未來教育發展研究實驗區域、溫州市首批智慧教育示範區,2018年,鹿城率全市之先啟動STEAM教育,並涌現出一批“人工智慧+教育”樣板學校。在這場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中,各校形成豐富多彩的科學教育體系,描繪出生動鮮活的科學教育實踐畫卷。
在溫州市實驗中學,創客工坊、AI體驗館、AI學習中心等科學教育空間為學生解鎖更多科學創新技能提供便利。學校將“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問題”放在科學教育首位,從空間、課程、學習方式多個維度建構人工智慧教育,並與之配套了一至九年級完整的課程體系,以此激發科學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內驅力。
作為“科技中學”,溫州市繡山中學與國科溫州研究院、溫州大學元宇宙與人工智慧研究院簽署科技育人項目合作協議,並在人工智慧課程的實踐中開設了基礎普及課程、社團拓展課程、優才培養課程。三階課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綜合“畫像”,不斷推動校園科學教育進步。
讓“科創”花開香滿園。據悉,未來3年,鹿城將建設完善區級科學實踐場所30個,培育市級科學教育示範學校20所以上,舉行科普進校園活動60場以上,推廣家庭實驗室項目100個,進一步強化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學段銜接,完善區域科學教育體系,實現學習實踐跨界融合。
智慧大腦加持,教育加“數”轉型
在鹿城區,一場圍繞人工智慧科技賦能學校科創教育品質提升的探索正如火如荼展開。傍晚時分,隨著課後服務時間的到來,一群學生涌進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校園內的“聲音館”,開啟了他們的科技創新之旅。這個配備了先進人工智慧技術的教學空間,如同一位智慧的“守護者”,對實驗開出率、科創空間利用率、到課率實現了無感知記錄,成為觀察孩子們科學探究的實況窗口。
作為科學實驗員,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的劉建煒老師深感這一創新平臺帶來的便利:“與過去採用的傳統的釘釘群接龍模式相比,這無疑是一大進步。現在各個班級的實驗時間和實驗數據一目了然,既提高了場館的使用效率,也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工作效率。”
無獨有偶,溫州市廣場路小學同樣針對小學階段科學實驗教學的特點,巧妙地運用了實驗登記系統的智慧化升級。他們不僅將常規科學實驗室納入規範管理,還將科創館的使用情況無縫對接至平臺之中。該校沙力老師對此滿懷欣喜:“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我們無需人工干預就能精準掌握功能室的人員流動狀況,這無疑有助於提高學校功能室的使用效率,讓每一寸空間都發揮出最大的教育價值。”
以技術賦能教育轉型正成為鹿城的教育新潮。為了更好破解區域科創教學與管理存在的難點,鹿城區升級原有的區域實驗室管理平臺,通過區域科學實驗教學數據駕駛艙實現一張圖智慧治理。
“借助人工智慧圖形識別技術,我們實現科創教學上課無感記錄,推進科創教學與管理的常態化、規範化、標準化。”鹿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説,“這將促進區域科創教育空間資源的智慧化管理,監測學校科學教育特別是實驗教學的有效有序推進和落實,推動鹿城區科創教育提質增效。”
資源普惠共用,廣播科學之種
前不久,溫州市蒲鞋市小學第十九屆校園教科節開幕式上迎來了一位特別嘉賓,引起了學生陣陣歡呼,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當天,“蒲公英少年”生命科學院正式成立,邀請一批在生命科學領域有一定成就和造詣的專家學者加盟,為學校後續生命科學課程的開展注入了強大的智力支援。李校堃院士開展的《傳承科學家精神做健康中國追夢人》專題講座,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了科學的種子。
科教不止在城間。在鹿城,每一抔泥土,每一株麥苗,都是科學探索的好機會。2024溫州市“科技教育鄉村行”首站落地在溫州市上戍小學,通過“流動科學課”開展科普大篷車、科普志願隊伍、優秀科普表演等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打造鄉村科教服務品牌。“借助專業科技教育力量,我們將打造更多場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沉浸式的科普教育活動,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該校校長諸葛獻躍説。
構建大科普發展格局,離不開社會科普教育資源的加入。依託“鹿鳴大科學教育”共建行動,鹿城將培養20所館校結合、院校聯合的科學教育基地學校,迭代升級“社會大課堂”平臺,每年舉行20場以上科普進校園活動。
此外,借助在溫高校的優勢,鹿城3年內至少將引入100位科學教育有關的專家學者進校園,完善社會大課堂平臺,搭建研、展、創“三位一體”的白鹿少年科創平臺。(施晴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