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機轟鳴、新品種落地、新農藝見效……如今,溫州鹿城的農戶們在新質生産力的加持下,成功從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變為“一人能管百畝田”。在這過程中,鹿城經歷了哪些重大變革?日前,鹿城區現代種業創新中心正式對外開放,春耕“新把式”在該中心內齊亮相,向訪客展開一幅鹿城現代化大農業的“數智春耕圖”。
據介紹,鹿城區現代種業創新中心整體分為歷史沿革、育芯沃土、核芯賦能、種芯育秀、欣芯向榮等五大板塊,分別展示了鹿城農業發展的歷史淵源、農業科技發展等內容,連結鹿城農業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縱覽展廳內部,“芯”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字,這與鹿城對種芯的重視相呼應。溫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佈局,導致農業土地資源先天不足,但根據本地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溫州成功留存了如花椰菜、水稻等地方特色種質資源,這也為鹿城農業育種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鹿城引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專業育種科技人才隊伍,佈局建設了國家水稻原種繁育基地、浙南作物育種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研究平臺,成功將藤橋打造為溫州國家農業科技園核心區,協同開展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新技術研發、新成果轉化等,如今已有50余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均被放置於中心入口處特別設置的種子種苗展示墻內。”鹿城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不僅要源頭有“芯”,更要落地有“智”。鹿城區現代種業創新中心創新打造的數字駕駛艙便是數智賦能農業的具象化體現。“數字駕駛艙以盤活全區農業産業資源為切入點,搭建全區農業大數據資源目錄體系,推動數據實現從‘分散’到‘集中’、由‘看’到‘用’的蛻變迭代,後續我們計劃接入多部門業務數據,構建智慧分析決策的體系框架,為逐步實現涉農資訊一鍵感知、惠農資源一網統籌、為農服務一鏈辦理提供強力支撐。”溫州科技職業學院蔬菜研究所科研人員張聖美介紹。
除了農業文化、農業科技的展示以外,現場還設置了番茄VR體驗、萬物生長時空互動隧道等豐富的互動體驗項目。“通過創新農業科普方式,可以讓前來研學的少年兒童在遊戲中認識農業、了解農時、熟知農事、體驗農技,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入融合,從而激發廣大青少年探索農業奧秘和農業科技的興趣。”現場工作人員表示。(鹿城區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