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力,鹿城七都為自由職業人員打造發展新磁場

時間:2024-04-19 15:18:33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中欣

隨著慢生活旅遊概念的興起,七都這座濃縮都市休閒新範式的小島再次登上短途遊熱搜。自去年以來,七都多次憑藉庭院集市、油菜花節、慢米節等出圈活動吸引城市旅遊視線,打響了“七都慢”這一文旅特色品牌。

而這一熱門IP的背後,離不開一個“神秘組織”——七都自由職業人員聯盟暨七都商盟。項目策劃、商家聯動、資源共用,七都商盟統籌謀劃遊客流量導入,共創區域文旅品牌……因其卓越的組織建設成效,在成立後的短短2年時間內,已經成為鹿城自由職業人員統戰工作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他們,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成員合影 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資源聯動共建“新”集群

隨著七都大橋等系列交通基建的完工、通車,曾經制約七都文旅發展的交通難題正逐個突破。鍾情于得天獨厚的島中自然風光,越來越多從事于小眾文創、文化藝術、非遺傳承的自由職業人員在此落戶,並形成吃喝玩樂學全要素齊備的文化商圈,讓“週末去七都”逐漸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但問題隨之而來,零散商戶流量有限、景點之間缺乏串聯、品牌缺乏主打特色……過於依賴自然資源的傳統旅遊模式,逐漸成了七都文旅發展的一大瓶頸。

如何讓遊客留下來?“實際上,僅憑單個商家推出的活動力度與創新度,不足以吸引遊客持續打卡七都,在客戶群體維繫上,我們逐漸發現,是時候需要聯合的力量。”因此,普羅旺斯西餐廳主理人陸煥斌發出了組建商盟共同體的建議,並得到了區域內多名自由職業人員的響應。

七都慢市集現場 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七都街道的積極“搭橋”下,根據自由職業人員的個人特長和資源優勢,聯盟內籌備組、宣傳組、資源組、執行組等多個組別相繼建立。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聯盟初步落定了固定化集會商討形式,一場關於七都的文旅“頭腦風暴”也就此展開。

你出場地、我出資源、流量共用,定位美好“慢時光”文旅主題,在統籌商戶資源推出各大活動版塊組成文旅節慶活動的基礎上,街道引導七都商盟推出了手繪自製打卡地圖,標注庭院商戶資訊與特色營業活動,並通過趣味定向、打卡有禮環節設置,有效聯動商家參與,豐富市民在七都的文旅消費體驗感。目前,商盟已經累計推出近1000場活動,為七都引流超過50萬人次。

講好鄉村振興“新”故事

目前,七都商圈聯盟已吸引50余家商戶加入,成立了一支自由職業人員“新”隊伍,與僑胞、鄉賢形成新的集群,共揚七都發展新氣象。

為了鼓勵並引導七都自由職業人員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傳播地方好聲音,七都街道嚴格對照國家級、省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實踐創新基地建設要求,為其打造商盟之家——“七都商盟·同心薈”活動陣地,該陣地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涵蓋農産品展示區、會客廳、直播間等,以“商盟之家”為紐帶,為自由職業人員提供常態化、固定化聯誼交流平臺。

活動陣地 鹿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統戰資源的有效整合,聯盟成員單位之間逐漸産生了“化學反應”,不僅“路人”成“家人”,在解決急難愁盼等問題上,更由“獨奏”變“合唱”。對此,七彩僑都田園綜合體負責人張建南感受頗深。受推廣渠道所限,年前,他所試種的首批“紅美人”農産品遇到了銷售難題,眼看著水果即將過季,聯盟成員及時向他伸出了援手,紛紛通過帶貨宣傳、定向採購等多種形式幫助消納。“有些朋友甚至在自己店裏設立了産品推銷專區,特別感動,真的是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張建南説。

為了推動七都商盟自由職業人員實現自我價值,七都更是充分整合商盟資源優勢,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幫扶助農、夜市經濟籌備等項目,推動鄉村振興,貢獻發展“新”力量。溫州市甌花文化産業有限公司王少少成為前沙村文化村長後,積極牽頭成立“甌花巧姐”服務團隊,通過公益花文化系列活動方式,將花藝培訓、香方、宋韻茶點製作等技能教給村民,採取線下結合網銷方式進行售賣,帶動村民就業獲得增收。“在推廣聯盟旅遊線路的同時,也希望結合前沙村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品牌活動,切實帶動鄉村振興。”王少少説。(鹿城區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