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從溫州來”登上《空中劇院》欄目

時間:2024-01-29 15:34:31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瀟瑜

對於溫州人來説,過去的2023年,提到的最熱的高頻詞無疑是“溫州戲曲”,而“戲從溫州”也是從上海,到北京,再到廣州,唱響了2023。

近日,一台融匯南北劇種、貫穿古今華章的戲曲盛宴——“戲從溫州來”2023南戲經典文化周走進京津冀專場演出,在央視戲曲頻道《空中劇院》欄目和央視頻App同步播出,向全國觀眾展示了“南戲故里”延綿不息的甌曲脈動,突顯了傳統文化的豐富多樣、戲曲百花園的多姿多彩。

演出經典南戲 圖源:溫州晚報

沉浸式演出,向世界遞出溫州戲曲金名片

“戲從溫州來”2023南戲經典文化周走進京津冀專場演出作為“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創辦4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這場專場演出分為《序》《南戲故里》《四時花開》《塘河戲韻》《梅香滿園》《尾聲》六大篇章。其中《南戲故里》篇章匯聚南戲華彩選段,引領觀眾品味“百戲之祖”的獨特風貌;《四時花開》篇章中,各地文藝名家攜多種藝術形式跨界戲曲,演出古老戲曲的時代新韻;《塘河戲韻》匯集溫州民間特色曲調與劇目,展示千年塘河孕育的多彩文化;《梅香滿園》篇章再現傳世經典,展現守正創新的戲曲文化在新時代的新氣象新高度。

這臺精心排演的戲可謂精彩連連,聚集了南北名家,眾多溫籍文藝家攜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共同呈現一台集甌劇、越劇、永昆、京劇、河北梆子、曲劇、評劇、溫州鼓詞、溫州民歌、木偶戲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沉浸式演出,向世界遞出了一張極具溫州辨識度的戲曲文化金名片。

除了演出《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勸夫記》精彩選段,上演了古老戲曲的時代新韻,極具溫州特色的鼓詞、木偶戲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第8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陳忠達一口地地道道的溫州話,帶大家來到《千年商港白鹿城》,用鼓詞新唱講述了溫州各地區人民勤勞致富的故事。“這個鼓詞的詞編寫了好幾次,也改寫了好幾次。起初由外地編劇創作,關於船,他寫的是明珠輪船,我想到的則是有溫州味的舴艋舟,而且詞唱起來缺乏押韻,沒有了鼓詞的原汁原味。於是,我又自己動筆寫,寫吃苦耐勞的溫商,寫‘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説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添足溫州味。”陳忠達邊説邊拿《千年商港白鹿城》的內容展示。

木偶劇《輕舞飛揚》,作品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神話,以提線木偶的方式演繹東方的古典神韻。書生於朦朧中眼見嫦娥起舞邀月,驚艷之下潑墨揮毫,共演一齣唯美的“輕舞飛揚”。“本劇最大的亮點是獨有的中國風,作品靈感取材自上古神話,用‘書生’‘仙女’‘古詩’‘書法’等中國文化獨有的元素呈現唯美的舞臺。表演者用平陽提線木偶的細細絲線,書寫硬朗大氣的軟筆書法,人偶合一,剛柔並濟、一氣呵成,這極其考驗表演者的提線功底和書法功底。”平陽木偶戲保護傳承中心副主任章雲區用突顯提線功底與書法功底,介紹了這個節目。

《荊釵記》演出現場 圖源:溫州晚報

“流起來”,打通傳統與現代

我們以一年的時間為軸,回眸那些鐫刻在時光裏的文化印記。去年開春,隨著溫州“九山書會”錄製的《2023春節戲曲晚會》熱播,九山書會才人集思編撰中國第一部戲本《張協狀元》的歷史場景,在甌越山水間的戲曲舞臺上重現,中華戲韻在溫州喚醒。

為持續擴大春戲晚溢出效應,順勢積極“唱出去”,2023年7月溫州創新啟動“戲從溫州來”南戲文化周活動,系統塑造“南戲故里”文化品牌。該活動,通過戲曲南北融合,讓戲曲文脈“流起來”不斷擦亮溫州“南戲故里”文化金名片。

“戲從溫州來”廣義上講,當今華夏大地傳唱的348個地方戲曲劇種,其血脈中均流淌著南戲的基因。“戲從溫州來”一直停留在學術圈,並未普及到一般民眾,戲曲只有流動起來,南戲經典也能在文化交流互鑒、共鳴共情中“走出去”。只有走出溫州、流動起來,傳統與現代打通,才能得到很好的傳播。 (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