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活躍了一個暑假的“神獸”正陸續返回校園,重新接受新學期的洗禮。不知大家有沒發現,溫州的校園正在悄悄地發生一些改變,學校變美了,變得更有文化味了。那麼,什麼是校園文化?如果説校園是一個生態系統,基礎設施保證了學校具備教學育人的基本功能,那麼校園文化就是充盈在整個系統之中,並與之融為一體的內在生命力。
校園文化是一種傳統、風氣和氛圍,是一種行事的準則,雖然無聲無息,卻能對每一個置身其中的學生和教師産生深刻影響塑造著人的思維方式、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文化對師生的影響遠非一位校長或教師個體所能比擬的。
日前,溫州市教育局印發《溫州市中小學(幼兒園)“品質校園”文化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學年-2025學年)》(以下簡稱《方案》),開全國先河,提出“品質校園”這一概念,既延續了部、省級提出的校園文化概念,又深挖校園文化內涵,承接了國家提出的“品質城市”的一定概念,賦予校園文化新的內容和生態。
溫州市的校園文化“品質建設”將從哪切入?具體工作會如何開展?針對現實的困難,《方案》又將如何“見招拆招”?仔細翻閱文件,這三大問題的答案就藏在其中。
整體規劃,搭建校園文化框架
文化源自內心的堅守和持之以恒的耕耘,短時間內是無法被刻意創造出來的,校園文化更是如此。為校園文化做好頂層設計,就是為遠航的船隻確立行進方向。
頂層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挖掘學校歷史、梳理學校文脈,需要謀劃學校未來、描繪發展願景,需要前瞻性的規劃、穩定性的執行,需要一張藍圖畫到底。
現下的學校往往因為歷史的原因、領導層的變化等,缺少整體規劃:教學樓不夠了就新建一棟教學樓,明年缺少一個宿舍就新建一棟宿舍樓,缺文化場館了就單獨騰出一間教室重新改建……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校建築佈局缺規劃,風格不統一。
低、小、散的校園文化建設“零部件”在時間軸上拉開長長的距離,中心立意難以統一,因此各項目之間更是難做到整齊劃一、相互融合。對在這樣的校園中生活、學習的學生來説,校園文化是虛無的,零敲碎打的,難以達到浸潤、育人的目的。
“品質校園”文化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方案》強調:各地各校應強化頂層設計意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系統研究,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等四個方面開展提升行動。
在《方案》中,第一個關鍵詞就是“整體規劃”,再循序漸進的分步實施,形成特色,最終形成溫州全市校園文化發展的新生態。
溫州市實驗中學集新校區,是今年剛剛建成,秋季全新開放的校區。在做整體規劃時,學校就提出了“以生為本”、“以人為本”的目標,圍繞怎麼創、怎麼玩、怎麼學,做好頂層設計。學校厚植“中山書院”之根,提出“傳統書院、未來學校”理念,迭代前行;學校建設科創樓,機械傘、花朵矩陣、模擬駕駛艙,前沿技術讓人耳目一新,卻又留下許多空白之處,為瞬息萬變的未來科技入場留下更多的空間,也為未來學生開設項目基地留下更多可能;“校園是一座散落的圖書館”,“教室之外有客廳,學校有家的概念”,“學校是我為人人的勞動場”。所有頂層設計都指向五育並舉核心素養,指向學生主體、學生立場。好的頂層設計,能讓校園像生命一樣有機成長,成為學生終身的精神家園。
三措並舉,夯實品質校園底氣
在“品質校園”創建過程中,溫州市教育局出臺了系列措施,加大行政層面的支援力度,確保學校有想法、行政有支援、方案能落地、創建有底氣。
廣聘專家夯實專業底氣。“為了打造真正有品質的校園文化,我們組建了一支全面的校園文化建設專家顧問團,並正在謀劃成立溫州校園文化研究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專家顧問來自各行各業:有研究溫州學的,幫助挖掘學校歷史文脈和精神源頭;有著名設計師和美學專家,將美育融入校園方方寸寸;還有資訊化和人工智慧專家,指導檢驗校園數字建設成果……
這支顧問團將和教育局相關處室聯手,全方位指導學校提升校園文化,包括但不限于開展分類指導、過程指導、定期召開講座和調研專題、定點分類入校指導等等,在頂層設計階段就加入指導,促使頂層設計完善可操作。
安排專項夯實經費底氣。資金上的底氣同樣充足,未來三年,溫州市將加大“品質校園”創建經費投入。《方案》明確提出,對確定的創建學校“予以一定的項目配套經費支援。並要求“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在年度經費統籌安排上對“品質校園”創建學校予以支援,優先考慮專項經費,從撥款角度解決校園文化項目建設“零敲碎打”的現況。
面向各校各園,《方案》要求積極發動校內外資源,多渠道、多途徑籌措建設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比如溫州八高,與浙江金溫鐵道開發有限公司合作,以接受捐贈的形式,在校園內安設了一段退役的金溫鐵路鐵軌,軌道長30米,挨著學校的“懷瑾樓”,懷瑾樓是為了紀念南懷瑾先生,而南懷瑾先生正是金溫鐵路的“催生者”。這個校企攜手打造的實踐性教育基地,完美詮釋了溫州人的“四千精神”,達到了文化育人的目的,同時又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
厚植根基,參透校園方寸土壤
學校建築、學習活動場所和設施設備,既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形式。要根據學校的辦學特點、地域特點和時代特點打造環境系統,展現辦學理念,達到環境浸潤育人功效。
由於文化形成過程相當脆弱,因此一個具有穩定狀態的學校文化的確立必然是長期的、反覆的。因此,打造“品質校園”必然要拉長戰線,厚植根基。
瑞安中學有著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早在2005年,學校就將校園內的歷史建築探花樓改造為校史館,陳列了700多幅珍貴的學校歷史照片和200多件歷史實物,珍藏學校歷年獲得的榮譽獎牌、獎盃和校友贈送的書畫,這些史料都生動具體地再現了瑞中的發展歷史,積極地發揮著校史資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校園內的一幅圖片、一尊雕像、一塊牌匾都有學校獨一無二的“印記”,每一條路、一棟樓、一處花園,應該都蘊含著瑞中對教育獨有的解讀,他們潛移默化地浸潤了一屆又一屆的瑞中學子,為他們身上打上特有的瑞中烙印。
學校還打造了“校友高品質共同體”,推動學生從淺表學習走向群體性探究,借用全國校友群體資源反哺學校,譜寫家鄉的詩和遠方,通過厚植根基,文化浸潤,達到讓學校枝繁葉茂之效。
《方案》提到,從2023年9月開始,每年以方案論證、現場答辯等方式確定創建學校名單,三年將共有600所中小學(幼兒園)加入創建學校行列。當每年創建期滿,全市將從創建校中分別評出“溫州市品質校園”窗口校50、100、150所,並授予稱號。
學校一經入選創建學校,將沿著“綠色泛在的學習空間”“以人為本的生活空間”“智慧多元的數藝空間”三大方向開展改造,讓校園的每一處設計以實現功能性為前提,滿足師生高品質學習、生活需求。
《方案》中將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列在“重要任務”之首,要求新時代校園文化建設要在精神文化上下功夫,“打造尋根立本的理念系統”“打造規範統一的標識系統”“打造正面高效的宣教系統”,發揮校園文化正確的引領作用。
就像每個人身上的氣質不盡相同,校園文化也是有“風骨”的。精神文化就是風骨,他是學校文化的“根”,是學校的“基因”,從這個“根”上長出來的東西,才有文化的歸屬感。
通過三年努力,溫州“品質校園”文化提升行動將滲透至溫州全市的方寸土壤之間,滋養每所校園的“根”,長出精神文化的“骨”。(王麗 鄒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