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總理以溫州“四千”精神鼓勵民營企業家

時間:2023-03-14 14:43:56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許雅晶

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記者會上回答“如何提振民企信心,支援民企發展”時,用溫州“四千”精神鼓勵廣大民營企業家。

“四千”精神永遠需要

當記者提問“中國還需要採取哪些措施提振民企的信心、支援民企的發展”時,李強希望民營企業家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説到這裡,我不由想起當年江浙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時,創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説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雖然現在創業的模式、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時那樣一種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是永遠需要的。”

李強是浙江溫州瑞安人,曾擔任溫州市委書記。

溫州被認為是中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我長期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工作,經常有機會與民營企業家交流,對他們發展中的期盼和顧慮還是比較了解的。”李強説。

李強口中的“四千”精神,正是當年溫州人闖市場的生動寫照。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題為《溫州33萬人從事家庭工業》的長篇報道,並配發評論員文章《溫州的啟示》,首次提出“溫州模式”並概括了走千山萬水、吃千辛萬苦、想千方百計、説千言萬語的“四千”精神。

“四千”精神橫空出世、響徹全國。在它引領下,家家辦廠、戶戶經商的溫州人將足跡印在了全國各地,無數溫州人走上致富之路,將“溫州精神”傳遍祖國大地。

“四千”精神備受推崇

作為“溫州精神”的代名詞,李強多次在重要場合公開提及“四千”精神。2004年9月23日,李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四千”精神。他説,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溫州人精神經歷了“四千”精神(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方百計)和“四自”精神(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

李強表示:“溫州最大的財富是溫州人的精神,溫州最大的資源就是溫州人,他們支撐著這個城市的活力。”

2014年4月3日,時任浙江省省長的李強赴溫州調研經濟工作。他指出:“只要‘溫州精神’在,溫州人經濟的優勢在,不斷深化改革、大膽探索,就能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四千”精神不僅是溫州人闖市場的生動寫照,也成了浙江人民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習近平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曾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發表《不畏艱難向前走》一文,將“四千”精神視作浙商精神的一部分,充分肯定了“四千”精神對浙商成長的巨大作用。

他寫道:浙江之所以能夠由一個陸域資源小省發展成為經濟大省,正是由於以浙商為代表的浙江人民走遍千山萬水、説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正是由於歷屆黨委、政府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大力支援,放手發展。

“四千”精神永不過時

在許多溫州民營企業家眼中,“走千山萬水、吃千辛萬苦、想千方百計、説千言萬語”短短幾個字背後是無數溫州創業故事的積累和沉澱。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對此感觸頗深。“‘四千’精神,我是親身經歷者。”他説,1977年,他還是個16歲的小夥子,懷著改變命運、致富親友的夢想,第一次走出溫州,尋覓商機。

“其中歷經種種坎坷和艱難,正如‘四千’精神概括的那樣,吃千辛萬苦,想千方百計。那時候跟我一樣奔走在全國各地的溫州年輕人,號稱‘十萬供銷大軍’。這批人實際上也是‘地瓜經濟’的早期先行者,在外開闊了眼界、積攢了資金和人脈,後來又回到家鄉投資辦廠,成就了溫州作為民營經濟的發展高地。”

全國政協常委、浙商總會會長、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也有同樣感受,在他看來,“四千”精神是溫州人艱苦創業的寫照。

他説,溫州人創業之初幾乎都是白手起家,面臨的艱難險阻可想而知。“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是幾乎每個溫州商人跑市場都曾有過的經歷。

“當時溫州到上海坐船是24小時,遇到不好的天氣,浪就很大還很危險。公路破破爛爛,堵車的話,20多個小時還到不了杭州,正是這樣的惡劣環境下,百萬溫州人在全國跑市場,靠著勤勞與創業精神改變了生活。”

時至今日,民營經濟的發展水準已經天翻地覆,但以“四千”精神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胡成中表示:“過去我們為了致富而奮鬥,今天我們更要為産業振興、國家強盛、民族復興而奮鬥。黨和國家把我們當‘自己人’,這份溫暖將一直激勵我們堅守主業、做強實業,為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貢獻。”(許雅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