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2022年浙江省改革突破獎名單公佈,溫州9個項目上榜,獲獎數居全省第二。這些改革硬核成果中,構建“古系列”保護利用新模式摘得金獎,甌海區的涉公合同全生命週期監管改革、溫州醫科大學的中小學生近視防控模式改革獲得銅獎。
放眼甌越,“古系列”資源量大面廣,擁有古廊橋、古碼頭遺跡等26類18512處,然而這些古跡都面臨著保護窘境。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已有1000多處“古系列”不同程度受損,防火、防洪、防蟲、防盜、防災任務繁重。面對“古系列”保護這道嚴峻考題,溫州以數改破冰,順勢推進“古系列”保護利用機制綜合改革,用“雲端守衛”守護先民創造的燦爛文明。
溫州的“古系列”保護利用新模式之所以在百餘項改革成果中脫穎而出,憑的是一個“新”字——
上線新應用,變“人巡物防”為“天看雲算”。新亮相的“古系列保護·雲端守衛”應用縱向貫通市縣鄉村四級,橫向多跨10余個部門,率先打造了一張全市“古系列”數據資源分佈導覽圖,強化對文物周邊工程項目建設管控。應用引入AI分析、物聯感知、3D建模等前沿技術,將全市千處“古系列”資源納入數字化保護網,可全天候智慧監測重要點位安全隱患,及時預警、高效處置。在貫通基層網格智治體系後,“古系列”保護主體更從以往的1個部門100名在編文保員,拓展至覆蓋全市的10萬餘名專兼職網格員,每月巡查記錄就有3000余條。
建立新制度,破除傳統“單打獨鬥”式保護模式。從出臺《溫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9項管理制度,到制定“古系列”資源排摸清單等10張責任清單,再到頒布實施我國首部廊橋保護專項法規《溫州市泰順廊橋保護條例》,溫州在建章立制中努力解決古文物資源保護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逐步實現文物資源保護從“事後管”到“全程管”、從“分散管”到“聯動管”、從“粗放式”到“精準化”的轉變。
打造新模式,近2000件珍貴文物“走上”雲端。隨著數字化辦展模式的鋪開,甌海塘河博物館群等54家精品特色民辦博物館應運而生,民辦博物館培育發展煥發勃勃生機。備受矚目的塘河青燈市集全國美學大會等文化品牌活動再掀熱潮,讓沉睡中的文物更好地活下來、活起來。
獲得銅獎的涉公合同全生命週期監管改革、中小學生近視防控模式改革同樣緊扣發展所需,聚焦群眾所盼。“一屏掌控”下,涉公合同管理更加高效,比如工程工期縮短,政府性投資項目工期平均縮短11%;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提升,去年已節省建設資金約12.3億元。
中小學生近視防控模式改革最大亮點是開發了全國首個集“篩、防、控、診、治”于一體的學生視力健康管理資訊平臺,精密智控全市學生的寶貴眼睛。
此外,溫州市還有6個項目獲浙江省改革突破獎提名獎,包括惠企利民政策直達快享改革、樂清市的執法鑒定數字協同改革、文成縣的海外華僑服務整合改革、泰順縣的“共富大搬遷”促進城鄉一體化改革等。(葉凝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