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龍港市“市管社區” 探索縣域治理新模式

時間:2022-09-13 16:28:03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董敢

池長峰/攝

溫州龍港市堅持以“市管社區”體制高效運作為導向,做強社區自治功能、做優大部制運作機制、做好數字化賦能,全面推進“市管社區”全域整體智治改革,著力破解“鄉鎮斷層”“條塊分割”“人少事多”等系列問題,探索出新型體制下的縣域治理新模式。

深化扁平化改革

構建社區直管新模式

龍港市不設鄉鎮街道,既有“縣鄉一體”的天然優勢,又存在“鄉鎮斷層”鄉鎮職能難以落地的短板。因此,龍港市堅持“一個層級抓到底”,構建高效扁平“市直管社區”新模式。

強化黨建統領,織密組織體系。構建以社區聯合黨委為統領,以社區黨組織為主體,駐社區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物業管理公司等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黨建聯盟,整合區域內黨建資源。堅持把支部建在網格上,推動組織體系向下延伸,在每個網格設立一個黨支部或黨小組,目前全市設置了366個網格黨支部,200個黨小組。在科學劃定網格基礎上,全市組建3328個微網格,形成黨建統領“社區—網格—微網格(樓棟長)”治理體系。

創新虛擬編制,推動力量下沉。建立機關部門下沉力量虛擬編制管理,把市委基層治理委員會、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217個編制,用於派遣式基層治理專員,根據社區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情況等,由市委組織部進行動態調配,組建26個社區聯合黨委分片下沉駐點社區開展治理服務。

優化網格設置,夯實治理底座。優化網格組織設置,以300~500戶為標準劃分社區網格,構建469個網格。針對彩虹智慧創業園、黃河産業園等重點區域設置15個專屬網格,派遣相關市直部門人員入駐,提高治理精準度。每個網格按“1+3+N”模式,全市共配備484名網格長、484名專職網格員、162名兼職網格員、103名網格指導員,推動基層黨員幹部、樓道(棟)長、志願者等1203名人員組成治理團隊。

深化大部制改革

探索社區服務新機制

龍港市適應“市管社區”扁平化治理,重塑大部制職能和運作機制,做優大部制直接服務社區功能。

開展“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省級試點,將分散的1146項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集中劃轉至行政審批局。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在各社區設置“甌e辦”自助終端設備,全面提高政務服務就近辦,打造以政務客廳為中心的“東南西北中”5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形成龍港市域“15分鐘辦事圈”。

開展“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深入探索大部制改革框架下的縣域整合綜合執法模式,構建“1支綜合執法隊伍+2支專業執法隊伍”執法體系,將執法隊伍從14支整合成3支,綜合行政執法領域從9個增至31個,執法事項從318項拓展到2681項。構建執法監管聯動平臺,探索推行“綜合查一次”場景應用,率先在縣級層面構建跨領域、跨部門執法事項最集中的執法管理體系。

開展“一張清單轉職能”改革。按照“社區有需要、政府可轉移、社會力量可承接”原則,梳理形成有關社區服務的政府職能轉移事項154項,目前已轉移環保管家、安全管家等85個事項,共有18家社會組織、67家企事業單位、7家院校承接,打造縣域“多方參與共治”的龍港模式。

開展“一套機制強服務”改革。建立市領導、市直部門聯繫社區責任捆綁機制,每個市領導和市直部門都聯繫若干個社區,直接協助社區抓好重大改革、重點項目、環境整治等事項,市領導和部門年度考核與社區掛鉤。

深化數字化改革

注入社區治理新動能

龍港市以數字化賦能,推動“市管社區”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打造簡約高效、整合聯動的整體智治示範城市。

建立社會治理(城市運作中心)指揮平臺。統籌“大綜治”“大治安”“大應急”指揮調度,將綜合執法平臺、12345投訴平臺等全方位整合,銜接浙江省數字化改革1612體系與基層治理141體系,建成“多中心多平臺合一”的綜合性協同指揮平臺,實現各類重大事件跟蹤閉環處理,實現“一網智治”。

建立“市管社區”協同應用平臺。充分整合專職網格員採集、物聯感知設備採集等多渠道資訊數據來源,實現90%以上社區治理和民生事項就地解決;梳理形成社區牽頭處置的基層治理“一件事”,實現數字化流轉閉環處置。打通與“基層治理平臺”的數據共用、聯動指揮,對於社區層面無法處置的事項,提交“基層治理平臺”由相關職能部門處理。

建立扁平化基層黨建智管平臺。創新提出社區運作指數和活躍指數兩大指標,動態監測社區運作情況,分析研判社區治理中的亮點、痛點和堵點,推動“你説我做”等應用場景落地,通過“群眾吹哨、社區(部門)報到”機制,引導居民利用資訊平臺參與治理,優化接訴、派單、辦理、考評等全流程環節,在回應群眾訴求中提升服務治理精細化水準,以數字化助推“市管社區”扁平化治理迭代升級。(董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