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之夏

時間:2022-07-22 10:44:15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落櫻

圖源:甌江文藝       

榕樹是溫州的市樹,在我心中,溫州就是一座“榕城”。榕城人説:吃了重午粽,棉襖慢慢送。意思是端午過後,天氣還會忽冷忽熱。雖然節氣上早已過了立夏,但溫度被淅淅瀝瀝的梅雨暫時降服,還不算是真正入夏。及至雨勢從豐沛纏綿到斷續難繼,突有一日,天放晴,氣溫直線上蹦,人們才意識到早已越過夏至的門檻,盛夏的大幕緊鑼密鼓地拉開了。

江南之夏,酷烈暑濕相襲,對於不熟悉它的人而言,常有種種不適應之苦夏症狀。軟懶無力,胃納不佳,心氣耗損,如此暑濕,何以解之?
       勞動人民的智慧總是源於生活,因地制宜。在榕城,夏日伏茶便是其一。每年立夏之後,在榕城的大街小巷,伏茶點就成了這個城市一道道獨特的存在。一排數個帶水龍頭的圓柱茶桶,平鋪半桌的幾十個小茶杯。或因地置於亭臺之下,或創造空間搭棚設攤。中醫養生,知道夏日吃冰吹涼反而傷身,唯有滾燙之水沖泡開各色清熱解暑的草藥才真正宜人。菊花清熱,金銀花去火,夏枯草潤胃解毒,若是脾胃比較弱,有茯苓健脾,藿香解濕。根據不同的體質和需要,伏茶也衍生出了不少種類,俱有醫生配方,且是免費供應。
圖源:甌江文藝

味蕾這種東西也是欺生的,第一次喝伏茶的外鄉客,大多受不了它的藥味,一旦日常,則入口生津,消渴去煩,連滋味也覺層次豐厚,不嘩眾取寵。就像我第一次吃甌柑,哪有本地人説的清甜水潤,分明是又苦又澀。但是好生奇怪,吃過幾回後,那滋味倒是生根了,在一縷微苦中居然生出甜津津來。夏日滋味,原是口苦而不苦夏呀。

其實比起有名的幾個火爐城市,榕城的夏天並不難熬。作為山水城市,就連市中心也是有山有水,亭臺橋梁相連,即便烈日炙烤街市,路面白光灼眼,愛美的女士將自己包裹成“木乃伊”,仍有那橋下流水,清泠泠蜿蜒于城市中,消融些許熱氣。單單一條人民路,橫貫東西,就串著六七個帶山的公園。一個城市東島嶼西田園南濕地北山水,鐘靈毓秀,得天獨厚。夏日裏濃蔭蔽日,密葉如傘,更兼榴花開,小荷翻,蟬聲唱,夏日之美,豈能一併被暑熱打敗?更何況常有傍晚之陣雨爽利傾澆,雨後,清涼夜色則是夏日最美之時。公園裏,常有夜走群夜跑群,白日裏或可宅室避開高溫,晚飯後,則開啟了運動之旅。當然,偶或陣雨不至,夜空必是烏雲密布,那當真是又悶又熱透不過氣來。好在這樣的夜晚少之又少,更多時候,月色破烏雲,清風透紗窗,梔子余香,曇花忽現,即便城中深巷,也會突如闖進一片從哪處池塘來的蛙聲,靈秀之城的夏夜仍然有其迷人的一面。

圖源:甌江文藝

榕城人形容熱,常用的程度副詞其實是個嘆詞“兮”,也許是古語尾留,這“兮”字跟楚辭漢詩中的一個讀法,比如“大風起兮雲飛揚”中的“兮”,必定是拖著節拍讀的。但在榕城話的用法中卻不是一個語氣助詞,而是程度副詞,“熱兮”,很熱;“熱兮熱”,比很熱還要熱。“燙兮”,已經白熱化了;“燙兮燙”,熱得可以脫層皮了。除此,他們還喜歡用貶義或説不太吉利的名詞比如“死人”“短命”“棺材”來表示程度副詞。比如:今天天氣真是“死人熱”。

圖源:甌江文藝

榕城話自成系統,初接觸的人會覺得古奧難懂,如聽天書。但久處城中,耳畔常浸淫左右,慢慢便體會到其中妙處。那是老來無事端著茶水掇凳巷口閒坐時來往熟人的親切招呼;是一村一榕配製中,榕樹下一溜兒乘涼客們的閒話家常;是古戲臺上定期表演的非遺節目中咿呀有韻的甌劇腔調……語言,咀嚼有味,是一個城市的風韻。

榕城語鏗鏘爽切,榕城人也果敢硬氣,生命力頑強如夏日之草木,蔥籠蒼翠,更似榕樹,垂枝落地生根,獨木成林,他們的不等不靠不要的自強不息最得我心。這也是我一直對這個城市眷戀不已的原因之一。及至今日,我已經見識了榕城二十余個夏天的模樣。對一方地域而言,無論是從口入的美食,打眼看的美景,聽在耳的方言,接觸過的人,都有一個相知相識相愛的過程。城市包容,接納四方來客。客隨主便,落地生根,遂將異鄉變成了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