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永嘉縣後九降村作為“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重要批示發源地,紅色文化一直反哺著該村,使得村裏的紅色産業經濟不斷升溫,環境改善,産業發展,村內還開起了“共富食堂”“共富商店”,成為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新地標”。
打造七大紅色標誌
紅色主題館,吸引了一波波遊客;“秤”雕塑等7大紅色標誌建築,成為了網紅打卡點;背街小巷道路硬化美化;“美麗庭院”點“靚”美麗鄉村……走進後九降村,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動畫卷盡收眼底。這一切的改變歸功於全域環境大整治行動,一改村內往日“臟亂差”的形象,實現“凈、序、美”,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以全域環境大整治為契機,引導黨員幹部深入踐行‘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後九降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建鵬説,一方面帶領村黨員幹部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大提升工作,累計開展10余次,參加人數達100余人,拆除露天坑20座,違章建築3處;另一方面實施黨員“設崗定責”,建立長效機制,將村劃為3個片15個微網格,由村兩委幹部任片長,由黨員擔任網格員,進行常態化管理。雖然環境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該村最終目標是打造紅色美麗村莊,只有黨員幹部進行常態化管理、監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問題反彈,而如何激發村民“自己家園自己建”主人翁精神,才更為重要。為此,村兩委做實做細村容村貌的監督管理,通過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完善基礎設施和優化環境,幹群合力共同推進家鄉建設。“去年6月組建10個入戶宣傳先鋒隊,7個攻堅組,累計解決土地流轉等25個難點,開展全村環境大整治20余次,30天完成“秤”雕塑等7大紅色標誌建築建設和全村紅色美麗景觀打造。”劉建鵬説,讓群眾看到家鄉環境變美,充分激發了村民主人翁意識,約束懲戒不文明行為,推行“門前三包”制度,從制度上求長效,實現村莊清潔常態化,先後榮獲省綠化示範村、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等榮譽稱號。
補齊設施凝聚人氣
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建成紅色美麗村莊的後九降,現在有“一環五點”可供遊客參觀。“一環”即循著習近平總書記在後九降村足跡為環線,“五點”即主題館、思源亭、鄭九萬住址、特色産業路、村辦公樓為關鍵,將感人事跡、生態資源、村莊文化等進行深度融合打造紅色風景。“如今,紅色美麗村莊累計開展招待33次,覆蓋人群達3000余人。”劉建鵬説。隨著環境的改善、紅色旅遊路線的推出,加上紅色美麗村莊的打造,讓村莊集聚了人氣。但後九降村地處偏僻,要實現共同富裕,只有把基礎設施建設好。為此,村班子成員多次開展全村258戶村民入戶走訪,聚民智,排民憂,收集問題意見,圍繞便利出行、安全出行,積極謀劃推進孫山至後九降通村公路建設。“孫山至後九降村有37公里,需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而孫山村民出行都要經過九降村,出行十分不便,該項目建成後,孫山至後九降村9.239公里,約20分鐘車程。同時,預計將解決孫山及周邊村3000余人的出行難問題,排除3處交車易碰點及2處地面開裂下陷等安全隱患,有效解決百姓因出行不便、不安全造成的困擾。”劉建鵬説,目前,已完成設計、預算階段,接下來進行會審和招標。此外還積極謀劃村口至嶺山線2.5公里道路提升項目。除了交通問題外,不管是旱季還是雨季,都會出現飲用水緊張、渾濁等問題,是村民極為關心的大問題。對此,今年年初將飲用水提升作為頭號民生大事,以群眾利益最大為前提,統籌協調、高效推進。“我們利用20余天完成政策處理,4個月完成整體提升,建成後,有效解決全村258戶816人雨季沒水喝、乾旱更沒水喝的尷尬局面,為村民提供最基礎也是最實在的飲水保障。”劉建鵬説。
積極發展共富産業
豬心燉當歸、豆腐菠菜、豬腳蹄、牛腳蹄、高山蔬菜……這是後九降新開張的共同富裕食堂裏的菜品,不同於普通農家樂,這些菜品,是該村“一戶一菜”精心挑選出來的,每戶人家端出自己的拿手菜,遊客點單後,相應的村民再到村食堂燒菜。後九降共同富裕食堂以村集體股份合作社的形式運營,以劉建鵬為首的村兩委幹部作為食堂服務員,盈利所得歸合作社再由村民進行分紅。劉建鵬説,同時,我們推出農産品包裝銷售業務,由村幹部和志願者運營共同富裕商店,至今,累計接待學員、遊客1600余人次,累計營業額達15多萬元,村集體增收8萬多元。據了解,自2002年開始,後九降村已經開始探索共同富裕之道,通過基地建設和農業發展,打響了覆盆子、獼猴桃、蜂蜜等特色産品,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已經從2005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如今的27000多元。“每年覆盆子豐收季節,就能增收上萬元。”後九降村村民陳笑曼説,村民一年的覆盆子收入還是可以的,現在是到府服務統一收取,大大方便了村民。據介紹,目前全村共有200多畝覆盆子,畝産可達4000多元。“2005年之前村裏沒幾個人,2006年開始陸續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從外面回來發展農業,如今每家每戶都有種植。”劉建鵬説,除了種植覆盆子,村裏還種植了60多畝獼猴桃基地,以及600多桶蜂蜜,大大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形成了以農旅綜合體為依託,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的可賞可摘可遊的紅色旅遊路線,使遊客在回顧紅色歷史的路上能夠享受百果採摘的樂趣。(吳南傑 谷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