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嗨遊溫州 | 追尋紅色記憶

時間:2022-05-04 13:00:00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中欣

溫州,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土地。紅十三軍舊址、中共浙江省一大舊址、海霞故鄉洞頭……每一個紅色景區都在訴説一個紅色故事,每一個火紅的故事都在彰顯同一種紅色的精神。

一腔熱血致青春!當勞動節假期遇上“五四青年節”,不如趁著這個特殊的日子,出發開啟一段追尋紅色記憶的旅程吧!看看散落在蒼山秀水中的革命舊跡,聆聽那一段崢嶸歲月。

平陽縣 ·“紅動浙南”尋根之旅

特色簡介

中共浙江省一大紀念園

中共浙江省一大紀念園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浙江省“一大”紀念園位於平陽縣鳳臥鎮鳳林村等地,由中共浙江省“一大”會址、中共浙江省“一大”陳列館等組成,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舊址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平陽縣鳳臥的冠尖和馬頭崗勝利召開,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浙江黨組織召開的唯一一次全省黨代表大會。

如今,一條長長的紅色遊步道,穿過田野,一路串起鳳臥的紅色歷史記憶。

中共浙江省一大會址

中共浙江省一大會址(冠尖)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掩映在層疊的林木後,省一大冠尖、馬頭崗會址基本保存著原汁原味,呈現出革命老區厚重歷史的獨特魅力。

中共浙江省一大陳列館

中共浙江省一大陳列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省一大陳列館背靠冠尖山,採用現代科技手段,結合VR、聲光電、三維成像、雕塑、圖文等技術,將一幅幅革命歷史場景真實再現,現場能切實感受到革命的艱辛與不易。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由下而上呈階梯式設計,主要建築有紅旗觀光通道、紅旗廣場、《紅旗飄飄》主題柱陣、五百將士出征浮雕墻、紀念碑建築群、閩浙邊抗日救亡幹部學校舊址、粟裕將軍部分骨灰敬撒處、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陳列館等,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舊址群之一,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北上抗日出征門

北上抗日出征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1938年3月18日,活躍在浙南和閩浙邊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遊擊總隊後,即由粟裕率領,在此告別父老鄉親遠征北上抗日。1996年,當地修建了“北上抗日出征門”以紀念這段歷史。門楣上的“北上抗日出征門”7個大字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題寫。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主碑是2根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外貼黑色花崗岩塊的長方形砌體。碑形為雙肢合一、向上有力的長方體,象徵著紅軍挺進師與浙南革命力量並肩戰鬥。主碑周圍佈置1組高低不同的6根立柱,象徵紅軍挺進師活動過的地區革命力量蓬勃發展。主碑後面的碑林,上刻中央和省、市領導及各界名人題詞。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陳列館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陳列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陳列館于2011年7月1日開館。館內以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軍史為主線,依託浙南遊擊根據地的歷史,不僅展出了歷史照片、槍械、軍服、手稿等有關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歷史文物,並運用了360度幻影成像等多种先進多媒體技術,生動展現了當年老一輩革命家在當地戰鬥、生活的場景。

閩浙邊抗日救亡幹部學校

閩浙邊抗日救亡幹部學校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1938年1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在山門小學(原疇溪小學)創辦了“抗日救亡幹部學校”,紅軍挺進師、閩浙邊臨時省委組織部長粟裕兼任校長。抗日幹校是當年南方八省十四個革命根據地唯一一所“抗大”式幹部學校。

粟裕將軍骨灰敬撒處

粟裕將軍骨灰敬撒處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1984年2月5日,粟裕將軍在北京逝世。遵其遺願,將部分骨灰敬撒在他當年辛勤工作過的閩浙邊抗日救亡幹部學校舊址(今平陽縣山門鎮山門小學校園)。平陽縣人民政府在抗日救亡幹部學校舊址桂花林中,建立了一座青石紀念碑,碑上鐫刻著“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灑於此”十二個大字。

中共浙江臨時省委第一次會議舊址

中共浙江臨時省委第一次會議舊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浙江臨時省委第一次會議舊址位於鳳臥鎮玉青岩村。1938年5月初,劉英隨同曾山去南昌東南分局請示後回到平陽。5月7日,在玉青岩村召開會議,根據東南分局的指示,決定撤銷閩浙邊臨時省委和浙江省工委,成立中共浙江省臨時省委,劉英任省委書記。1994年,中共平陽縣委在玉青岩村建立了紀念亭。

工農紅軍挺進師及閩浙邊臨時省委駐地

工農紅軍挺進師及閩浙邊臨時省委駐地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工農紅軍挺進師及閩浙邊臨時省委駐地位於鳳臥鎮鳳林村六份內古屋。該屋始建於清中期,為二層合院式木構建築,包括外廳及中廳共20間,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現原狀保持較完整的有劉英、粟裕辦公室、軍政幹部訓練班教室等。

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駐大屯舊址

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駐大屯舊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駐大屯舊址位於山門鎮大屯村。早在1935年,大屯村就有紅軍挺進師活動的蹤跡。1938年1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從鳳臥鳳林村遷駐這裡。大屯村是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在浙南駐紮最久的地方,當年省委許多重要的會議都在這裡召開。

鄭明德紀念館

鄭明德紀念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鄭明德紀念館位於鳳臥鎮鳳林村。鄭明德,1925年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裏,她的父親鄭海嘯時任中共平陽縣委書記;她的家在平陽鳳臥的鳳林村,是浙南最老的遊擊根據地之一。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劉英常住在她家,給她講革命故事,在她幼時的心中播撒下了革命的種子。

1940年7月16日,鄭明德在作戰轉移時不幸中彈被捕。面對敵人的酷刑,鄭明德堅貞不屈,英勇就義。那年鄭明德才十六歲,儘管生命短暫,但“浙南劉胡蘭”的英勇事跡卻永遠在人民中間傳頌。

紅軍挺進師北上抗日誓師大會舊址

紅軍挺進師北上抗日誓師大會舊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紅軍挺進師北上抗日誓師大會舊址位於鳳臥鎮吳潭橋水尾宮,為3間木結構平房,佔地面積約60平方米。1937年冬,劉英、粟裕部隊在山門經過6個月集訓整編後,奉命開赴抗日前線。1938年3月18日,駐各地部隊到吳潭橋水尾宮集合,並召開北上抗日誓師大會。部隊于當天下午由粟裕同志率領北上,經溫州、麗水等地,到達皖南岩寺大貢頭,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第三營。

鄭海嘯故居

鄭海嘯故居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鄭海嘯故居位於“浙南西柏坡”,現平陽縣鳳臥鎮鳳林村。鄭海嘯原名鄭志權,參加革命後,曾用化名俠山、小覺等,由於家境貧寒,他僅讀過兩年私塾,但曾練習拳棒,身體堅實。鄭海嘯在群眾中威信很高,人們都親昵地稱他為老海。1927年,馬頭崗村組織農會,老海被推選為農會主席,帶領馬頭崗農民進行了“二五”減租鬥爭,取得了勝利。

鳳臥周圍山高林密,群眾基礎又好,逐漸成為了中共平陽縣委和浙南特委的遊擊根據地,在建設遊擊根據地的過程中,鄭海嘯配合劉英等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36年10月,鄭海嘯被任命為中共平陽縣委書記;1937年3月任浙南特委常委兼瑞平縣委(次年5月後復稱平陽縣委)書記,直至1949年5月。而後,鄭海嘯歷任溫州專員公署第一任專員、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浙江省政協常委等職,于1987年在杭州逝世。

平陽地下黨活動地鰲峰小學遺址

平陽地下黨活動地鰲峰小學遺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平陽地下黨活動地鰲峰小學遺址,位於平陽縣麻步鎮新橋村麻步鎮中學內。該遺址始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有前後殿、廂房與戲臺,原面積500多平方米。現殘存後殿5間。1991年6月,鰲峰小學原址改建為麻步鎮中學。平陽縣人民政府在原址鄰近處,按鰲峰小學原貌興建了革命紀念室。紀念室佔地770平方米,室內陳列有鰲峰小學革命示意圖,葉廷鵬、吳毓等先烈遺照,朱德、楊得志給曾在鰲峰小學任教的朱程的親筆信複印件,陳阜、黃先河等革命先輩的回憶錄等。平陽地下黨活動地鰲峰小學遺址是平陽縣文物保護單位、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浙江全境解放紀念碑

浙江全境解放紀念碑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浙江全境解放紀念碑位於平陽縣南麂鎮。1955年2月26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國民黨軍在浙江佔據的最後一個島嶼——平陽縣南麂島。以此為標誌,浙江全境獲得解放。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浙江全境解放紀念碑”于2013年正式揭幕。紀念碑高4米、寬幅有1.8米、碑座為高0.8米的矩形,碑身造型為一支火炬,寓意為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象徵著追尋革命前輩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的信念。

鹿城區·紅色足跡溯源之旅

特色簡介

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

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位於風景秀麗的江心嶼,係古庭院建築,佔地1880平方米,是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溫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展廳分黨的創建與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4部分15個專題,共展出圖片300多幅,並運用場景復原、半景畫、幻影成像、懸浮成像等現代展陳手段,生動展現浙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輝煌歷史。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建於江心嶼之上的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于1956年建立,如今已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也是溫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紀念館由瞻仰廣場、紀念碑、陳列館三個部分組成。紅十三軍和挺進師兩個紀念碑聳立在同一個碑座上,碑座兩側分別為反映紅十三軍《風起雲湧》和挺進師《勝利轉移》革命英雄形象的浮雕。陳列館為二層歇山頂倣古建築,展廳內展出了謝文錦、劉英、金貫真等120名浙南革命烈士的事跡、史料、遺物等。

新四軍駐溫州通訊處舊址

新四軍駐溫州通訊處舊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新四軍駐溫州通訊處舊址位於市區九柏園頭,建立於1938年3月,建立後,宣傳我黨的抗日救國方針,輸送抗戰兵員、接轉黨的幹部和進步青年,同時掩護中共浙江省委機關開展工作,成為浙江省委的主要交通聯絡站。

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紀念碑亭

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紀念碑亭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溫州獨立支部在1924年12月成立,這是浙南地區最早建立的中共組織。2007年,中共溫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當年支部成立遺址附近建立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紀念亭,亭內上方懸挂著“溫獨支”碑文,供市民遊客瞻仰。

翠微山烈士陵園

翠微山烈士陵園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溫州市翠微山烈士陵園位於鹿城區翠微山,是我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弘揚革命烈士豐功偉績的重要基地。巍峨的翠微山烈士紀念碑矗立在悼念廣場的中央,高30米,主體採用火炬和旗幟為造型,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來自毛澤東手跡。

甌海區·溫州和平解放勝利之旅

特色簡介

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會地址

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會地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浙南一大會址位於甌海區仙岩街道漁潭村靈佑宮,靈佑宮初建於清乾隆年間。1992年2月,政府在該宮南側興建了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會紀念館,2009年重修。該館為一座倣古建築,佔地200多平方米,上下兩層,分中共浙南一大展廳、紅十三軍展廳和溫州獨立支部三個展廳,展出實物和圖文。

甌海廉政教育基地

甌海廉政教育基地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甌海區廉政教育基地2019年被列為市級廉政教育基地,分為序廳和主展廳兩大部分。主展廳分“教育篇”“懲治篇”“正氣篇”共三個篇章,並有“弧幕”“電子翻書”“反腐利劍”“雙屏互動——反腐十年”“禮與拷”“缺席的愛”“聽脈辨心”“算好人生七筆賬”“微電影播放”等聲光電技術場景,強化震懾效果。

溫州和平解放談判舊址

溫州和平解放談判舊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郭溪景德寺是溫州和平解放談判舊址,1949年5月1日和5月4日,浙南遊擊縱隊代表與當時國民黨守軍二〇〇師師長第五區(溫州)專員兼保安司令葉芳的代表,總共9人在該寺進行談判,簽訂了“關於葉芳將軍率部反正起義協定”以及“浙南遊擊縱隊5月6日進駐溫州城的有關協議”,使溫州避免了一場戰火。1949年5月7日,溫州獲得和平解放。

1999年,作為浙南革命鬥爭史的紀念之地的景德寺被列為溫州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免費向市民開放。寺記憶體有溫州早期黨組織革命活動及溫州和平解放相關史料。

郭溪燎原社

郭溪燎原社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甌海郭溪燎原社是中國農村改革的源頭,燎原社全稱“燎原生産合作社”,比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包産到戶”試驗還早22年。

澤雅革命老區(馬鞍岩革命交通驛站)

澤雅革命老區(馬鞍岩革命交通驛站)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澤雅山區地處偏僻,山高林密,革命鬥爭時期曾是浙南地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在革命鬥爭年代,中國共産黨在澤雅紙山先後建立了近30個革命交通站,馬鞍岩交通站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處。

樂清市·革命歷史緬懷之旅

特色簡介

中共樂清支部成立地舊址(長春樓)

中共樂清支部成立地舊址(長春樓)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樂清支部成立地舊址長春樓,乃地團人葉楚衡于1887年在八華橋西所建的四間二層木構樓房,開設布店,店名長春,故得名。

修繕後入門如同原先的佈局一般,在二樓相近的位置,築了林去病三人會談的塑像。樓裏還有革命烈士林去病的全身像,還將長春樓之前的建築構件妥善保存展示,並陳列著中共樂清黨組織建立時期、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的歷史資料。

永樂人民抗日自衛遊擊總隊紀念館

永樂人民抗日自衛遊擊總隊紀念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永樂人民抗日自衛遊擊總隊紀念館位於樂清市嶺底鄉澤基村。永樂人民抗日自衛遊擊總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在浙南開展武裝抗日的主要部隊,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括蒼支隊發展壯大的基礎,為浙南和括蒼地區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共樂清縣委誕生紀念館

中共樂清縣委誕生紀念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樂清縣委誕生紀念館,位於樂清市雁蕩鎮樸頭村,主樓是一座二層五間倣古建築,副樓為二層四間倣古建築,主樓和副樓呈“7”字型交錯排列。入館後,便見紅色主題的門廳,右側是樸頭村的村史陳列室。

雁蕩山革命烈士陵園

雁蕩山革命烈士陵園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雁蕩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雁蕩山景區三折瀑景點附近,背靠獅子山,青石門額刻有粟裕將軍題寫的“雁蕩山烈士墓”6個大字。13米高的紀念碑屹立在烈士陵園正中,碑身為花崗岩石,碑座嵌有6塊青石,上刻《雁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志》。

瑞安市·“國旗緣板寮情”紅色尋跡之旅

特色簡介

國旗教育館

國旗教育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1949年,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圖案,在2992幅圖案中脫穎而出,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作為國旗設計者的故鄉,瑞安對國旗有著特殊的感情,建有曾聯松廣場、國旗園。2019年9月于瑞安西山建成國旗教育館。展館共有4層,以“天圓地方、天瑞地安、鼎盛中華、紅旗飄揚”為設計主題,分序廳、尾廳、附屬廳和4個主題廳——國旗誕生廳、國旗知識廳、國旗榮耀廳、瑞安發展廳。

其中,“鎮館之寶”——編號2019-0046國旗,曾在2019年5月10日至5月12日于天安門廣場國旗桿懸挂使用。這是北京市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瑞安的。

瑞安烈士陵園

瑞安烈士陵園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瑞安烈士陵園主體建築有烈士墓、烈士紀念碑和陳列館。北首建有烈士碑廊,用黑色花崗岩石鐫刻著碑記和英烈名單。東側是陳列館,展出瑞安人民革命史。

五雲山革命根據地

五雲山革命根據地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五雲山革命根據地由於其南連北接的地理優勢,迅速成為浙南重要的革命據點之一。1938年至1949年的十餘年間,五雲山革命根據地與國民政府軍發生了幾十次圍剿與反圍剿鬥爭,涌現出黃志韶、蘇尚鏡、金興弟、陳賢慶、謝冬梅等革命先烈。

五雲山革命紀念館于2018年4月27日舉行開館儀式,是一個功能完善、設施先進的紅色文化基地。

永嘉縣·紅十三軍尋根之旅

特色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紅十三軍軍部舊址位於永嘉縣五尺鄉,為胡氏四房宗祠。1930年5月,浙南紅軍遊擊隊正式組建為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長胡公冕,政委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傑,軍部即設於此,並以附近山區為根據地。紅十三軍直屬中央軍委領導,是當時編入正式序列的全國十四支紅軍之一,目前,紅十三軍軍部舊址是國家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也是溫州市黨性教育基地。

紅十三軍教育基地

紅十三軍教育基地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紅十三軍紅色教育基地位於岩頭鎮五尺村隔岸降山頭山東麓,北側現為紅十三軍軍部舊址。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于1930年5月經當時的中共中央軍委批准,按全國紅軍序列在永嘉組建,歸當時中央軍委統一領導的全國十四支紅軍之一。

2019年經全面擴建,基地現包括紅軍廣場、紅十三軍紀念碑、紅十三軍紀念館、紅十三軍軍部舊址、紅軍歷史教育館五部分。

麗水街(十三軍“岩頭事件”舊址東宗祠堂)


麗水街(十三軍“岩頭事件”舊址東宗祠堂)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紅軍第十三軍“岩頭事件”舊址(東宗祠堂)位於永嘉縣岩頭鎮岩頭村。東宗祠堂又稱金氏宗祠,在岩頭村的東面,坐南朝北,前是村道和荷花塘,西面是秀麗的麗水街。1932年5月,國民黨地方當局在永嘉岩頭東宗祠堂誘捕殺害了包括雷高升等在內的20多名紅軍骨幹,標誌著紅十三軍主力部隊的解體。

嶼北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亭)

嶼北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亭)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亭位於永嘉縣岩坦鎮嶼北村,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亭于1985年建成。著名書法家任政書寫碑名:“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曾任中共甌北縣委書記、永樂人民抗日自衛遊擊總隊政委的胡景瑊撰寫了碑記。

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亭于1985年5月被公佈為永嘉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文成縣·紅色足跡溯源之旅

特色簡介

鰲裏村周定紀念館

鰲裏村周定紀念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周定紀念館位於西坑畬族鎮鰲裏村,其生動展現了周定烈士為救國捐軀革命事跡,周定同志是溫州市目前登記在烈士名錄唯一一位參加南昌起義的中國共産黨黨員,其組建了青田縣(現部分區域屬文成)第一個黨支部,後在領導浙東暴動當中不幸犧牲。

讓川村(毛主席像章紀念館)

讓川村(毛主席像章紀念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毛主席像章紀念館位於西坑畬族鎮讓川村。其中館內實物收藏數量創造吉尼斯紀錄,毛澤東像章品種之多,構思之巧,內涵之豐富、寓意之深刻、藝術之精湛令參觀者大為震撼。

劉英紀念館

劉英紀念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劉英紀念館位於文成縣珊溪鎮東首的百萬山上,劉英紀念館的整體佈局和各室內陳列的文物、實物、圖片、文字、畫冊等資料,按照“尊重歷史、體現特點”的原則,完全圍繞“凸顯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旅遊聖地”這個主題展開。

坦歧革命老村

坦歧革命老村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坦歧革命老村位於珊溪鎮,在浙南三年遊擊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坦歧村是瑞青泰縣委和青景麗(中心)縣委的主要活動地區,劉英、粟裕、龍躍等領導同志在珊溪一帶活動時期曾多次來到該村並對革命工作做過多次指示。該村保留了浙南第一黨小組舊址(中共瑞泰邊聯絡站舊址),坦歧烈士陳列館展示著該村13位烈士的生平事跡、照片及實物。

泰順縣·革命根據地紅色之旅

特色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位於泗溪鎮九峰白柯塆自然村,紀念館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內有珍貴圖片資料和文物400多件。紀念館中珍藏著峰文戰鬥中使用的“貢銃”、電臺、槍支、革命鬥爭中作出過貢獻的英雄圖像、戰鬥場景模擬......一幅幅圖片、一段段史料、一件件實物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回到那段戰火連天的歲月。

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舊址

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舊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舊址位於泰順縣泗溪鎮半崗村白柯灣自然村。紀念館內設展廳、多功能廳和休息廳。其中展廳分為圖片和實物展廳,共有400多幅(件)圖片和實物對外展出。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舊址,2005年被命名為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命名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舊址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舊址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舊址位於泰順縣東部彭溪鎮雙溪口村小南山自然村盧氏老厝,為十一間木結構平房,極其清雅別致。1935年9月,由劉英、粟裕率領的紅軍挺進師從浙西南轉戰至浙南後,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著手開闢遊擊根據地。次年3月于泰順小南山建立中共浙南特別區委員會。浙南特委的成立,重新掀起革命高潮,使浙南地區成為我黨在南方的一個戰略支點。

蒼南縣·紅色歲月緬懷之旅

特色簡介

蒼南革命烈士陵園

蒼南革命烈士陵園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蒼南革命烈士陵園依山而建,主要設施包括烈士墓、烈士紀念館、陵園大門等建築和陵園綠地。烈士墓位於烈士紀念館西側,墓室表面的每塊花崗岩上刻著一位烈士的簡歷。

烈士紀念館、紀念亭和長廊等倣古建築錯落有致分佈。紀念館內分4個大廳,通過300多張照片、畫面及100多件革命文物,展示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40位蒼南籍著名烈士的照片、生平事跡和769位烈士英名錄。

朱程烈士故居

朱程烈士故居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朱程出生於1910年,畢業于黃埔軍校,先後任冀魯豫軍區第五分區司令員兼任華北民軍第一旅旅長等要職,犧牲于抗日戰場。楊德志將軍親筆題詞稱其為“鐵軍將才”,中央電視臺“永遠豐碑——抗戰英雄譜”曾播出其烈士事跡。2015年其女朱廟生以英烈子女身份出席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儀式。

朱程故居位於礬山鎮內山村,內有朱程銅像、物品陳列室、廣場、碑坊、紀念亭、朱德與彭德懷親筆信箋以及烈士遺物,2012年9月被命名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王國楨烈士故居

王國楨烈士故居 圖源: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王國楨烈士故居坐落于蒼南縣馬站鎮西門外村西郊上南垅,是他的出生地和早期地下革命活動之地。故居內設陳列室,全面展示了王國楨烈士的生平事跡,包括他的求學、生活、革命工作等方面的歷史資料和珍貴相片。2008年1月,王國楨烈士故居被命名為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12月,王國楨烈士故居被授予溫州市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2015年12月,王國楨烈士故居被命名為溫州市黨史教育基地。

五一假期,快來這些紅色旅遊勝地,追憶往昔的崢嶸歲月吧!

溫馨提示:市民遊客出遊,請事先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同時自覺做好個人防護!(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