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與泰順縣彭溪鎮月湖中心小學教共體送教活動

時間:2022-03-31 15:33:42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林碧

圖源: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為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貢獻教育力量。3月29日、3月30日,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與泰順縣彭溪鎮月湖中心小學跨地區教共體結對幫扶簽約儀式及送教活動在泰順縣彭溪鎮月湖中心小學順利舉行。

結對儀式

3月29日下午,泰順縣彭溪鎮月湖小學校長謝善時表達了對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徐立臻一行的歡迎與感謝。他希望通過此次結對,多汲取先進經驗,進一步提高月湖小學的辦學品質與水準,在兩校的共同努力下,開出友誼之花,結出豐碩成果。

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徐立臻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史和教育理念。學校堅守“保持冷靜、努力前行”的學校精神,立足常態課堂與班級,依託基礎學科,以學習中心、運動中心、藝術和生活中心為場景,建構跨學科課程,重構育人空間,探索項目化學習、五育融合等學習方式和育人模式的轉變,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徐立臻校長提出,希望通過結對幫扶活動,架起兩地溝通協作的橋梁,努力實現兩校資源共用、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合作目標。

隨後,彭溪鎮分管教育副鎮長謝秋霞指出,彭溪鎮向來重視教育發展,兩校結對既是“鹿泰”山海協作的延伸,也是創建共同富裕本質要求。彭溪鎮將繼續努力,結合商會、鄉賢等社會力量,不斷推動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幫扶困難學生就學、加大獎學獎教力度。同時,依託本地紅色文化紀念館、玉塔畬族風情園、西關梔子賞花基地等優勢資源,無條件提供各項服務,全力支援轄內教育事業發展。

會後,兩校現場簽訂了跨地區教共體結對幫扶協議,這意味著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和泰順縣彭溪鎮月湖中心小學跨區域教共體正式建立。

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在泰順縣彭溪鎮月湖中心小學設立了林碧語文名師工作室和程鵬數學名師工作室,併為名師工作室授牌。

泰順縣彭溪鎮月湖中心小學9位年輕教師與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教師簽訂了師徒“傳幫帶”協議。今後,兩校將線上上線下全方位開展師徒教研活動,立足常規課堂教學,通過師徒互相聽課,跟蹤指導,努力提高年輕教師的課堂教學水準與教研能力。

送教活動

結對儀式後,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骨幹教師張雪秀老師為月湖的小朋友送來一節數學課《小數的意義》。本節課中借助學生花錢的經驗,從元角分出發,借助1角得出十分之一元可以用0.1元表示,逐漸抽象出0.1的含義,把1個物體平均分成10份,10份中的1份就是0.1。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同樣如此。關注學生遷移、推理能力的培養,看似學習到三位小數,實際四位小數、五位小數……學生也能自己類推。

同時徐立臻校長還做了《山海協作·共創未來》的講座,分享了項目化學習的成功經驗,並期待能通過資源共用,力爭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跨地區教共體經驗做法,兩校能合作完成主題項目化學習。

圖源: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3月30日早上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的四位老師為月湖小學送來四節課。第一節由董怡紋執教《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董老師通過幾個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事例的具體寫作順序,鍛鍊學生概括事例的能力。同時通過關鍵詞語品讀人物形象,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科學家給自己帶來的啟發。董老師帶著孩子詳細解讀了第一個事例,讓孩子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研讀第二第三個事例,將在第一個事例中學習到的學習方法具體運用到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第二節課由陳笑蘇老師帶來科學課《點亮小燈泡》,在教學過程中,陳老師從學科素養的培養出發,以實驗探究為主線,站在學生認知的角度注重每個教學流程的銜接。學生分小組展開實驗探究,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發現原理,掌握知識併發現科學的樂趣。

第三節課由林碧老師帶來語文課《小蝦》,林老師帶領學生通過對文本中不同動詞的重復使用和節奏感,讓學生揣摩小蝦的心理活動,課堂中的學生如文中小蝦般生動有趣,並通過自己的朗讀來充分體會這樣的情趣,聽課老師也被感染互動起來。

會後,兩校的老師針對以上三節課做了精彩點評。

下午第一節由厲燕老師執教數學課《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在基本技能的教學中,不僅使學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式和步驟,還使學生理解程式和步驟的道理。通過對整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明白了分數內部知識之間的聯繫,同時了解了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的實質及它們之間的關聯,體會到局部知識與整體知識的關係,最終深刻理解算理。

課後林碧老師帶來精彩的講座《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三步作業”的設計與使用》,林老師的“三步作業”設計以預學作業為導向,以輔學作業為支架,以拓學作業為載體,融入、優化、拓展了教學活動。雙減背景下,教師要立足學情,關注閱讀要素的落實,基於單元整組設計,牢牢把握語文要素,以“三步作業”帶動課堂,優化課堂,讓學與教悄悄發生改變,真正實現“輕負高質”!

此次活動為今後兩校更好地貫徹落實跨地區教共體工作,加強兩校之間的聯繫與溝通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林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