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頭垟:把溫州人“四千精神”化為“四千實踐”

時間:2021-07-12 15:27:44 來源 : 中國網溫州 作者 : 湯海鵬

金溪鎮坦頭垟 陳勝豪/攝
金溪鎮坦頭垟 陳勝豪/攝

“歷經千辛萬苦,説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上世紀80年代,溫州人吼出了“四千精神”,溫州模式在全國轟動一時,也是溫州永嘉金溪鎮坦頭垟村民在改革開放初期闖市場的生動寫照。據當地原村委會主任鄒文光介紹,原先的坦頭垟人多地少,資源匱乏,家家戶戶都有成員出去“跑碼頭”

每個流落異鄉的人心裏都會想著有衣錦還鄉的那一天。金溪鎮坦頭垟村民曾經是背井離鄉的漂泊江湖客,現如今是鄉村振興的反哺者,這可用“四千旋律”來歸納:“鄉愁千絲萬縷,樂捐千金萬銀,村貌千姿萬態,人們千歡萬喜”。據了解,坦頭垟村鄉賢在公益項目建設捐資蔚然成風,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家的村民個個不輸姿態:凡是拓寬道路整治家園用到的田地,拆除的小屋不需要一分錢補貼。

那座座橋架起一段段鄉愁

金溪鎮坦頭垟 陳勝豪/攝
金溪鎮坦頭垟 陳勝豪/攝

3200人口,擁有近600年曆史的坦頭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村落,西溪猶如一條青龍緩緩向東蜿蜒,把各式洋房分隔在兩岸,三座橋梁卻熱情地伸出雙手和彼岸相擁。村黨總支書記鄒龍激動地説:“之所以鄉村振興如火如荼,是因為全村人的凝心聚力,從改善交通方面就能感覺到一股強大的精氣神在外溢。”

唯一通向對岸公路的石板橋叫樂善橋,顧名思義,這橋是鄉賢們奉獻建造的。該橋寬由三塊石條組成,長由17硐構成,僅夠板車通過。不幸的是,1982年被山洪沖毀,以鄒文光等為首的村幹部立即把公路橋提上日程表。沒有錢怎麼辦?賣掉經過審批的山林計兩萬多元,其他的村民自發集資,最多的出1000元。總造價68000元的坦頭垟大橋當年建成,為75米長,6.5米寬的拱形橋,從此“橋上車馬發,橋南煙樹開”。“多年後危橋拆除,花費135萬重新建成68米長,10.50米寬的預應力橋,90%的資金由村兩委出面籌集,其中鄒朋飛三兄弟捐獻3萬元。”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鄒建家介紹説。

坦頭垟二橋位於村西頭,在原碇步處建起72米長,5米寬的大橋,由大家集資30萬元。村第一黨支部書記鄒月亮説,到2006年時又花60來萬元加寬到10.50米,80%的資金為村西頭鄉賢捐獻。到2018年時,金溪鎮在村東頭有過規劃的惠民大橋破土動工,73米長,15.9米寬,總投資238萬元,誰也想不到的是,全部係在廣州經商的鄒立土、鄒立朋、鄒朋飛三兄弟掏腰包,同時也為隔壁的龍頭村等提供了便利,2018年他們還全資建造了獨山步行道。

那條條路記錄一幕幕鄉戀

金溪鎮坦頭垟 陳勝豪/攝
金溪鎮坦頭垟 陳勝豪/攝

在外的鄉賢如此眷戀故里,在家的鄉親是不是同樣一片赤誠呢?從惠民大橋到中心路有500多米長,5米寬的道路,涉及到不少村民的田地,在政策補償方面讓人為之一驚:不僅沒有一戶反對,而且沒有要一分錢。此前,修建二橋頭到新村100多米的路,村民們不是出地就是出錢。

都説房前屋後環境整治困難,或者寸土寸金。為了徹底解決臟亂差,今年以來,分兩期對300多間小屋共計7000多平方拆除。經過“乾坤大挪移”後,那些礙眼的小屋消失得無影無蹤,巧妙地變身為100多個停車場,加寬的道路,休閒的公共場所,還有美輪美奐的庭院。最讓人感動的是,每塊拆除後的地方,都挂著一張示意圖,曾經一塊塊的歸屬。當記者問起整治的難度如何時,村委會副主任鄒金龍感慨地説,村民們個個像在外的鄉賢,心裏裝著是集體和大局,既沒有半句怨言,更不曾提起補償,看到清清爽爽的村容村貌,大家喜在臉上,樂在心裏。

最近,在惠民大橋附近在建的一個休閒廣場,讓村民可以在此盡情地唱歌跳舞,佔地800多個平方。當時提議時,大家紛紛表態,要錢馬上捐,要地免費給,村幹部不禁感慨:“公益項目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人人都是主人翁,都是參與者。”

那長長廊敘説一樁樁鄉情

金溪鎮坦頭垟 陳勝豪/攝
金溪鎮坦頭垟 陳勝豪/攝

別看坦頭垟在大山深處,青壯年在五湖四海闖蕩,但這裡的人們依然保留著那份少有的純真,耕讀之風濃郁馨暖。獨山在惠民大橋東,呈半島形態,古往今來為當地人們散心休憩地,民國時期,鄉賢鄒以欽賦詩《春日遊獨山》:獨嶼嶙峋參上天,登巔環望各炊煙。消愁樂水適心暢,愛惜山光照眼鮮。賞玩林花人憩醉,興觀春景客情牽。年年慣作遊山客,我亦再來換舊年。

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亭代表一種離分,一種情感寄予,在杭州經商的鄒欣欣在2019年偕其弟出資230萬元興建古香古色的長廊和亭子。其亭名“敬萱”,其廊喚“緬椿”,有聯甚是達意:萱草長春花兒連兩岸,椿庭迎澤醫道濟千家。萱花指母,椿樹指父,此舉是對父母和故園的敬緬,作為兒子或遊子,鄒欣欣拳拳之情全在這飛檐翹角的建築上。當然,也契合鄒氏家訓:孝父母、敬兄長、睦宗族、尚勤儉、務正業、嚴教訓。

晌午時分,輕風徐來,老人們不約而同地聚在長廊談笑風生,三座橋的英姿凈收眼底,各家爭奇鬥艷的庭院可謂賞心悅目,生活的愜意使得他們忍不住去分析那份由衷的歡樂。坦頭垟是個長壽村,光95歲以上的老人近20位,百歲老人也有兩三個,沒事的時候就在這其樂無窮的山水間宣傳子女的孝順,鄉賢的慷慨。

鄒龍説,能得到鄉賢的鼎力支援是歷屆村兩委之幸,而且能為如此識大體的村民服務他感覺到非常自豪。2014年的防洪壩投資400多萬元,此後的三橋景觀壩花費160萬元,2019年的文化禮堂投入260萬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全村在鄉村振興中的奉獻不少於2000萬元。最近正在規劃的一條兩公里的環村公路和一條通向500畝茶園的森林防火道,相信又會颳起一陣陣最美的“反哺風”。山上果園飄香,晚春的枇杷,初夏的楊梅,金秋的板栗是當地的特産,也是在外遊子的牽掛。

“風送荷花幾度香,走過坦頭垟”,這是坦頭垟浪漫的村歌,也是對快樂老家的禮讚。斑馬線、別致庭院、生態停車場……恍如進入城裏的別墅區。太陽猛猛地照在西溪,“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就大寫在長長的壩上,熱情高漲的群眾,不斷蝶變的村莊,加上正在建設的省重點項目215省道安吉至洞頭公路永嘉巽宅至橋下段經過坦頭垟,未來可期,讓人油然而生“我亦再來換舊年”的強烈願望。(湯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