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收穫的季節。溫州市洞頭民間文藝家協會于11月1日召開撤縣設區以來的第一屆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産生了10名理事會成員。
百島洞頭,東海明珠,不僅濱海景觀資源豐富多彩,而且海洋民間文化源遠流長。早在1982年,洞頭就成立了以邱國鷹等為代表的15人“洞頭縣民間文學研究小組”。近40年來,他們為研究海洋民間文學風雨兼程、孜孜不倦,也為溫州民間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老一輩洞頭民協工作者克服長期以來民間文藝原始資源枯竭、經費短缺等諸多困難,發揮個人專長,凝聚集體智慧,積極承擔起了保護和弘揚海島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為促進洞頭的民間藝術做出了突出貢獻。
春華秋實,花團錦簇,如今的洞頭已成為“海洋動物故事”和“媽祖祭奠”兩項國家級非遺的保護單位,同時獲得了“中國七夕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團結奮進,守正創新。近年來,洞頭民協新人新作不斷涌現。陳燦淵被吸收為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故宮博物館客座研究員,相關作品多次獲獎;鄭根霖的綵燈作品《螃蟹燈》、《橫公魚》相繼在浙江省民間文藝“咉山紅”燈彩大賽中獲獎;鄭大志、王和坤、王衛東等人的貝雕作品和調查報告等多次獲得各類大獎;文藝新秀楊松苗創作的《鄉愁半屏》、《一帶一路》等10項古船古木藝術雕刻作品相繼獲得國家級大獎。目前,洞頭有國家級會員4名、省級會員11名,12名會員入選國家省市級非遺傳承人。
大型貝雕作品:《滿園春色》座屏
新當選的洞頭區民協主席柯旭東説,一代又一代洞頭民間文藝家薪火相傳,讓如今的媽祖文化、七夕文化等成為洞頭社會經濟發展的“軟黃金”,他將帶領50多名會員牢記初心使命,築夢藝術瑰寶,努力譜寫洞頭民間文藝事業發展新篇章,讓“中國七夕文化之鄉”再放異彩。(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