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博物館裏探訪古今 “慢”遊對話千年文明

發佈時間: 2024-05-30 |來源: 南寧日報 |作者: 莫嵐遠 |責任編輯: 李鑫

 

敘説——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在南寧博物館展出,來自古代敘利亞地區波瀾壯闊的文明畫卷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了解。記者 潘浩 攝

今年“五一”假期,市民遊客在南寧博物館選購文創産品。記者 陳麒元 攝

一器一物濃縮文化,方寸之間透視文明。今年以來,“文博熱”不斷升溫,文博場館成為遊客熱門打卡地。南寧市各類文博場館接待量也屢創新高,成為全市文旅市場引流新力量。

文博遊成旅遊“新寵”

“我不在博物館看展覽,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這是一位博物館逛展愛好者對自己業餘生活的描述,更是當下人們追求高品質精神生活的生動寫照。

“我每到一個地方都去當地博物館參觀,有時得知哪有精彩的展覽,也會約上朋友跨城觀展。”今年“五一”假期,南寧市民孔晶晶和朋友走進湖南省博物館,探尋文物背後的歷史。“逛展很過癮,當歷史書裏的文物呈現在眼前時,真的很震撼,那是一次與古人隔著時光長河的對話。”孔晶晶説。

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遊客博物館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104%,幾乎每10個訂景區門票的人中就有一人是預訂博物館門票的。北京、開封、西安、成都、瀋陽、南京等地成為國內文博遊熱門目的地,越來越多的人願為博物館或一個展覽奔赴一座城。

既能收穫知識,又能與志同道合的好友討論交流,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精美的文物照片,帶回特色文創産品……種種“利好”讓許多年輕人愛上了逛博物館的“看展式社交”。

“通過一件件文物,我可以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和工藝水準,也能和身邊的朋友一起交流,增進友誼。”孔晶晶説。

文博展覽備受青睞

在我市各類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博場館,除了原有固定展覽,每年也會推出不少精彩特展,為廣大市民帶來一場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

2023年,廣西圖書館舉辦的“珠還合浦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廣西巡展受到觀眾熱捧,累計觀展人數近10萬人次。

近期,南寧市博物館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共同主辦“敘説——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展覽匯聚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阿勒頗博物館、代爾祖爾博物館等8家國外博物館和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97件(套)精美文物。南寧市博物館宣傳教育與資訊部主任夏麗娜介紹,自5月18日開展以來,展覽吸引大批遊客,博物館推出的集讚有禮活動更是受到觀眾熱捧,在網上形成討論熱潮。“能在家門口欣賞敘利亞古代文物,真是讓人興奮,希望今後有更多更精彩的展覽來到南寧。”市民趙嘉寧説。

文物保護和修復工作是對傳統技藝的保護,也是傳統技藝的再現和傳承。“天工潤無聲——廣西民族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展”令人大開眼界,展覽展示了10餘年來廣西民族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成果,讓觀眾加深了對館藏文物和文物保護工作的了解和認識。

令人期待的“國寶沉浮:圓明園獸首暨回流文物特展”將於6月8日在廣西博物館開展。這是廣西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回流文物特展,分為“聚首盛世”“吉金耀採”“妙相重光”三大部分,涵蓋七大圓明園獸首、商周青銅器和魏晉南北朝時期青州地區佛教造像在內的84件珍貴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件。展覽開票訊息發佈後,不少市民踴躍購票,期待滿滿,許多廣西區外的觀眾也計劃到南寧觀展。

“博物館熱”促進文旅融合

在南寧,豐富多彩的展覽讓觀眾流連忘返,人們在古與今、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感受文化的力量和藝術的魅力。如今,觀眾不僅看展越來越“專業”,也希望能有更強的互動參與感。因此,各大展覽都會專門設計研學手冊,讓觀眾通過“展覽+手冊+答題”的方式提升觀展體驗。

此外,有品位有內涵的文創産品,也是吸引遊客打卡各類展覽和博物館的動力之一。其中,筆電、蓋章本、日曆、立體冰箱貼、玩偶、背包、挂飾等都是備受遊客歡迎的文創産品。

如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積極拓展線上線下、館內館外聯動,利用抖音等平臺推動文博知識傳播、帶動博物館人氣、促進城市文旅發展。

“今年南寧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我們將圍繞博物館的定位和使命,不斷豐富博物館的展陳,推出更多的精品展、特色展。同時,在教育、研究、文物收藏等方面做出努力,用更好的方式講述文物故事,吸引更多外地遊客來南寧觀展。”南寧市博物館副館長覃忠説。

“文博遊作為旅遊新亮點,也是旅遊發展的新動向。增加服務供給、完善保障措施等一系列舉措體現了博物館在呵護觀眾熱情方面的用心與誠意。”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認為,不僅要不斷創新傳播手段,注重對文博活動的網路宣傳,還要做好公眾服務供給,搭建反饋和解決問題的渠道,讓各地遊客在南寧旅遊時感受到人文關懷、優質服務。

(記者 莫嵐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