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聚焦先進典型 這些南寧人值得我們點讚

發佈時間: 2019-07-16 |來源: 南寧雲-南寧日報 |作者: 李靜 阮曉瑩 楊靜 |責任編輯: 劉靜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

愛國之志,中華魂魄;奮鬥之行,時代強音。本報推出“愛國情奮鬥者”系列報道,聚焦我市不同行業和不同歷史時期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以及在平凡崗位上做出非凡業績的普通人。弘揚新時代追夢新征程,展現追夢人砥礪堅韌的意志毅力和幹事創業的責任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把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為了通車夢早日實現

【點讚人物】廣西貴隆高速項目部

廣西貴隆高速項目部全體人員。(項目部供圖)

【點讚事跡】2019年7月10日,歷時3年建設的貴隆高速正式通車,作為自治區“縣縣通高速公路”大會戰的重要一環,貴隆高速加快了南寧“1小時經濟圈”建設,打通了多城阻隔,這條全長228公里的高速公路,凝聚了廣西貴隆高速項目部全體工作人員的辛勤汗水。

年輕人就要在困難中不斷磨煉自己

很多人都會有刻板印象,認為幹工程的越老越持重,但在這裡恰恰相反,這個團隊很年輕,平均年齡只有25歲,周柏林帶領這個團隊已經連續兩年包攬3個“先進集體”榮譽,他個人每年也榮獲了“先進個人”“優秀員工”“優秀黨員”“優秀項目經理”等稱號。

周柏林今年33歲,是最年輕的項目技術管理人員之一,目前擔任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總承包分公司廣西貴隆高速公路C07標項目經理和公司交安綠化事業部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主持貴隆高速賓陽段80公里的交安綠化房建工程施工。

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他就是個普通的技術員。那時候由於項目人員少,任務重,周柏林一個人就要肩負起現場技術管理、進度管理、品質管理、內業資料管理等工作,經常加班到深夜。

“怎樣才能不斷提高效率、提升水準?”周柏林一直在思考,通過與同事交流經驗,走到一線,不斷學習,他的業務水準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那一年他獲得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先進個人”稱號,也是從那一年開始,幾乎每一年公司評優,周柏林都榜上有名。

如今的貴隆高速,全長228公里,賓陽段長80公里。周柏林帶領的團隊雖然進場時間晚,但卻不斷克服了里程長、出圖晚、設計缺陷多、工作面提供不及時等困難,不僅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務,還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並獲得了多個獎勵。

小到護欄的螺栓,大到房建的設備,周柏林都要求嚴格遵照指標,甚至高於指標,因為路是鋪下的碑,碑是聳立的路。周柏林相信,未來這條無名的“豐碑”一定會記住這些年輕的臉龐。

他們就是一群與路為伴的人

與土建項目相比,交安綠化房建項目具有施工週期短、工程量大的特點。李再江所在的貴隆高速C07標等到土建工程施工基本完成時,才具備工作麵條件,此時距離整個工程結束只有不到7個月時間。

2018年10月,李再江到貴隆高速C07標任總工程師,貴隆高速的建設剛好趕上國家實行高速公路建設新規範。面對工期短、技術標準高等新的挑戰,李再江組織項目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嚴格落實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力行解決施工技術難題。雖然時間很緊,可是在管理上,李再江從不馬虎,決不許出現違規作業和品質通病,在他的嚴格要求下,項目順利通過交工驗收。

“我們築路工就是一群與路為伴的人。”李再江調侃説,整個中交的男人都“嫁”給了高速公路。而這樣的事例在這個團隊中還有很多很多。也正是因為有了像李再江這樣的優秀職工,才能成就一支關鍵時刻拉得起、衝得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鐵軍”隊伍,中交路建交安綠化房建事業才會蒸蒸日上。

既要高品質建設,也要注意開源節流

“90後”青年張翔宇,經公司統一調配至廣西貴隆高速C07標任合約部部長。當時正處於項目建設重要時期,收費站、服務區房建主體結構、邊坡綠化工程等主要分部工程緊張而有序地進行,交安工程、景觀綠化施工隊陸續進場施工,各類主要物資的招標採購工作也同步開展。

項目合約部部長除要處理好項目日常合約工作外,更要輔助項目經理把控好項目成本大關,做到以收定支、開源節流,規避項目經營過程中的一切風險。“我們既要高品質建設,也要注意開源節流。”在項目合約部全體人員共同努力下,項目每月按時計量,每月産值計量率均超過公司要求的85%,同時按月給各施工隊進行結算,並及時支付工程款,保證了項目部及各施工隊伍的資金流轉,為項目建設搶工期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轉眼間,張翔宇進入中交路建工作已經4年,張翔宇覺得,作為一名“90後”,能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奉獻青春和智慧,這不僅是一名中交人的驕傲,更是作為新青年的自豪。(記者李靜通訊員黃韻琪覃慶東阮春媛)

大愛無言靜待花開

【點讚人物】南寧市福建路小學特教班班主任周家龍

【點讚事跡】周家龍在南寧市福建路小學擔任特教班班主任,至今已有21年。他既做學生的良師,更做學生的慈父,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殘障兒童,先後被評為南寧市、江南區“創先爭優”優秀共産黨員,今年“七一”期間又被中共南寧市江南區委員會命名為“五星級”共産黨員。

周家龍對學生進行細緻的指導和幫助。 (福建路小學供圖)

用愛滋潤孩子們的心田

特教班的每一個孩子都很特殊,他們是殘障兒童。周家龍沒有絲毫嫌棄,細心地關愛他們,耐心地教育他們,使他們不斷取得進步、突破自己。

每逢節日來臨,周家龍就組織全班同學開展慶祝活動,精心設計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內容,用自己的工資購買學生愛吃的零食,和他們一起做遊戲,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周家龍用愛的甘露滋潤孩子們的心田,他和孩子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每次家長來接孩子,孩子們總是依依不捨,不願離開老師。

特教班家長們看到自己孩子的變化和成長,無不充滿了喜悅和感激,他們經常拉著周家龍的手説:“周老師,您讓我們家又看到了希望!我們的孩子遇到您這樣的老師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周家龍主動聯繫“安琪之家”(腦癱康復機構)到校為孩子們服務,並通過學校聯繫到廣西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利用其智力、資金、人才、資訊等優勢,搭建互幫互助平臺,開展以“關注殘疾智障兒童”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推動愛心教育新模式發展,促進了殘障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扶助孩子們走出低谷

僅用心關愛還遠遠不夠,培養殘障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是今後他們能立足社會的重中之重。雖然培養過程困難重重,舉步維艱,但周家龍始終堅持對他們進行細緻的指導和幫助,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失誤、失敗,他一次又一次地教,手把手地練,始終沒有放棄。

韋同學由於腦癱造成肢體殘疾,走路異常艱難,即使有人陪同,上廁所還時不時發生大小便拉在褲子的情況。這種時候,周家龍就親自為他換洗衣物、沖洗身體,並針對性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訓練計劃。經過數以萬次計的訓練,韋同學終於從顫顫巍巍地邁出第一步,到後來可以獨自走上五樓圖書室借閱圖書。

雷同學8歲入學,自閉症加上天生智力缺陷,智力永遠停留在4歲階段,而且內分泌失調,體型巨大,生活無法自理。周家龍花了一年時間教會他進出教室、脫鞋、穿鞋,又用了兩年時間讓他懂得洗抹布、擦窗。誰也不敢相信,這個孩子到臨近畢業時已經能在籃球場上運球,放學也能自己回家了。在周老師的努力下,班上的殘障兒童逐漸走出生命的低谷,努力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共促孩子們健康成長

愛的付出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周家龍教過的學生,都掌握了力所能及的知識。通過教育訓練,孩子們具備了基本的日常自理能力,有的掌握了簡單的勞動技能,有的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甚至有的因表現突出找到了工作。粟志偉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他在周家龍的精心培訓下,挖掘了體育特長,曾多次參加全國特奧會、全區殘疾人運動會,先後捧回了8塊金銀牌。畢業後他在南寧市群眾藝術館球館找到了穩定的工作。

由於周家龍的辛勤付出,福建路小學特教班被評為南寧市優秀班級,周家龍老師也獲得了南寧市“我最喜愛的老師”、南寧市優秀教師、江南區優秀班主任、江南區優秀共産黨員、江南區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花開不語,大愛無言。21年來,周家龍以平凡教育崗位中的不平凡事跡,詮釋著一個普通共産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他用無私的愛,讓每一個殘障孩子走出校門後,自立於社會,做生活的強者,擁有尊嚴、幸福和快樂。(記者阮曉瑩通訊員郭超前)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樹立鄉村文化自信

【點讚人物】南寧市壯族嘹啰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蘇蘭育

蘇蘭育(左一)在家中為歌友授課。 (覃捷攝)

【點讚事跡】蘇蘭育入選“第六批南寧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為壯族嘹啰山歌代表性傳承人。他堅持唱嘹啰山歌,一唱就是60年,對他而言,嘹啰山歌情懷早已融入骨血、深入靈魂。他不僅自己唱嘹啰山歌,還努力把嘹啰山歌唱得更響亮、更動聽,傳唱得更久遠,讓更多人感受嘹啰山歌的獨特魅力。

癡迷嘹啰源於熱愛

什麼是嘹啰山歌?嘹啰山歌起源於邕江南岸,曾是壯族未婚男女傳情的一種載體,現多傳唱於壯族社會生産、生活、交往娛樂、婚喪嫁娶等場合,在歌唱中,因首、中、尾部都出現“嘹”與“啰”的襯詞,嘹啰山歌由此得名。

蘇蘭育是邕寧區新江鎮那了村人,10歲那年,蘇蘭育跟著村裏的第一位“嘹啰歌師”學習唱歌,一唱就是60年。現年70歲的蘇蘭育精神抖擻,耳聰目明,嘹啰山歌張口便來,唱腔渾厚高亢,是當地有名的嘹啰歌王。

蘇蘭育癡迷嘹啰山歌,雖然只有小學文化,為了能夠創作歌詞,他閱讀了許多關於文化、音率、漢字方面的書籍。在唱腔方面他更是有過人之處,嘹啰山歌的聲調平仄都很有講究,因為歌詞的平仄需要與唱腔相協調,他不僅自己作詞,而且是即興作詞,平仄聲調能夠完全協調吻合,大家都很喜歡聽他唱歌。今年壯族“三月三”,他帶領的嘹啰山歌隊在自治區第十一屆廣西歌王“靈水歌圩”武鳴“三月三”盛會上榮獲優勝獎。

盡心竭力弘揚文化

蘇蘭育的嘹啰山歌隊共有8名隊員,他們既是隊員,也是他的學生,來自新江鎮各村屯,甚至有來自那馬鎮的,大家聚在這裡是為了同一份熱愛——嘹啰山歌。“跟著蘇蘭育老師學唱歌已經有10年的時間,因為我自己喜歡唱歌,也熱愛表演,更希望能把這份壯鄉的藝術傳承下去。”來自那馬鎮的農民潘翠英説。

每次山歌隊員到蘇蘭育家裏做客,席間總少不了交流嘹啰山歌,隊員高歌一曲,蘇蘭育也回應一曲,氣氛一下子就被帶動起來了。

蘇蘭育不僅定期給自己的學生授課,還建立了微信群,在網路上教學生唱歌。2017年,蘇蘭育入選“第六批南寧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為壯族嘹啰山歌代表性傳承人。

今年3月8日,是那了村一年一度的“還花炮”的日子,也是那了村本地的重要民俗節日之一。當天,蘇蘭育牽頭組織了一場“嘹啰山歌”交流大會,有新江鎮、那樓鎮、江西鎮、吳圩鎮、大唐鎮、南曉鎮等10多個鄉鎮的40多支嘹啰山歌隊前來會歌。大家以比賽、上臺展示的方式一展歌喉,比賽前10名的山歌隊以及上臺展示的歌手都獲得了獎勵。為使“嘹啰山歌”交流大會順利舉行,蘇蘭育不但積極向那了村委及城區文化館爭取到了活動資金,向山歌愛好者以及村裏鄉賢籌集部分資金,還自掏腰包做經費。活動以歌傳情,以歌會友,讓更多人感受到壯族嘹啰山歌的獨特魅力。

老歌新唱傳承有望

一曲《不忘初心跟黨走》,唱出對黨的忠誠,對政策的讚美;一曲《全民致富奔小康》,唱出了農民富起來、産業旺起來、生活好起來的好光景;一曲《山清水秀百花香》,唱出了鄉村環境的優美、村民的幸福感……這些山歌都是蘇蘭育自己創作的,60年來他創作了多少首山歌,自己也記不清了。嘹啰山歌不再僅限于談情説愛、婚喪嫁娶,更成為宣傳黨的好政策,歌頌美好生活的新載體。

壯族嘹啰山歌這項古老的藝術一度瀕臨失傳,但近年來隨著大家對傳統文化的逐漸重視,嘹啰山歌又煥發了新生機。蘇蘭育的山歌隊經常接到演出邀請,他也經常自費到邕寧區、良慶區各鄉鎮進行嘹啰山歌教學,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歡迎。

雖然已經70歲了,蘇蘭育對嘹啰山歌的傳承還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能夠爭取更多的支援,成立歌會,召集周邊鄉鎮的嘹啰山歌愛好者一起進行創作,組織更多的愛好者學習傳唱。目前,邕寧壯族嘹啰山歌傳承培訓基地在邕寧區新江鎮團陽小學掛牌,嘹啰山歌傳承的星星之火有了燎原的希望。(記者楊靜通訊員覃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