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青秀區:産業扶貧挑起脫貧攻堅"大梁"

發佈時間: 2019-03-28 |來源: 南寧新聞網—南寧日報 |作者: 李 靜 黃 琛 吳慧金 |責任編輯: 劉靜
  譚伯願在肉牛養殖場務工。 記者劉增璇  攝

  田野牧歌肉牛産業示範區基地。 記者劉增璇  攝

  “很開心,這些原來只能燒掉的甘蔗尾葉,賣給四野牧業公司後,一年能多掙上1000多元呢。”3月21日上午,在青秀區劉圩鎮田野牧歌肉牛産業示範區基地,剛領到800多元甘蔗尾葉結算款的譚村村民譚伯森笑得合不攏嘴。

  自2015年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入駐以來,劉圩鎮的農民不僅可以發展肉牛養殖,還能將農作物廢棄秸稈銷售給四野牧業公司實現增收。公司以每噸150元至450元的價格將秸稈收購後加工成飼料,迴圈利用,變廢為寶。

  青秀區把扶持産業發展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加大貧困村産業培育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發展貧困村特色産業。在劉圩鎮,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進駐後,周邊6個行政村參與到肉牛養殖産業中,其中3個貧困村通過這一産業成功脫貧摘帽。

  産業發展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在這裡打工,不但有固定工資收入,而且離家近,方便照顧家庭。”譚村村民李桂連在田野牧歌肉牛産業示範區基地從事保潔工作,月工資1800元。

  譚伯願在四野牧業公司餵養肉牛,每個月有3000元收入,比起之前在家務農,現在的收入更高更穩定,“在這裡打工還能學到養牛技術,這對我們來説最為重要。”

  青秀區田野牧歌肉牛産業示範區核心區以劉圩鎮譚村為主中心,拓展輻射周邊鄉鎮,主要開展肉牛繁育養殖、肉品深加工銷售、牧草種植、非糧秸稈飼料及有機肥生産銷售等,延伸産業為休閒旅遊。

  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是田野牧歌肉牛産業示範區的龍頭企業。公司董事長伍關宗介紹,雜交肉牛不僅品質好,産肉率也比本地傳統牛高約17%,主要銷往珠三角城市西餐廳。“企業效益好,在這裡打工的村民收入自然也高。”伍關宗説。

  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生態肉牛産業化經營模式,形成企業、合作社與農戶利益共用機制。近年來,劉圩鎮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增收途徑拓展,不僅有土地租賃收入、委託經營分紅、入股分紅,還有就業收入、秸稈回收收入等。

  “以前農閒時常有人聚在村裏小賣部打牌,現在不一樣了,小賣部成了資訊中心,大家聚在一起交流資訊。”譚村黨支部書記譚啟盛説,家門口有了致富機會,許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也回來了。他們有的當焊工、有的開挖掘機、有的跑運輸,高峰期有100多人在示範區工作。

  打造完整産業鏈帶動農戶致富

  在劉圩鎮譚村,山坡上種植著1米多高的牧草,穿過牧草地,就是田野牧歌肉牛産業示範區的現代化牛舍。

  田野牧歌肉牛産業示範區圍繞“種養迴圈”經營理念,建成全迴圈的生態養殖鏈條,構建了農戶主動收集、企業統一收購、政府監督管理的發展模式,使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減少化肥污染,帶動周邊農戶致富。

  目前,示範區每天從農戶手上收購秸稈約30噸,每年産生效益600萬元,周邊村民主動把玉米稈、稻草、甘蔗葉、百香果皮等運過來銷售。

  劉圩鎮的肉牛養殖帶動産業扶貧,形成了完整的肉牛産業鏈:牧草種植合作社、有機肥企業、肉品加工企業等近20家企業相繼入駐,讓村民的就業“有得選”且“有優選”。

  肉牛産業的發展,示範帶動周邊6個行政村(包括劉圩鎮譚村、那裏村、麓陽村、那床村、那度村,伶俐鎮那樟村)融入其中,其中3個貧困村(劉圩鎮那床村、那度村,伶俐鎮那樟村)通過這一産業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一條肉牛産業鏈,給村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和宜居的環境,村裏的基礎設施實現提檔升級:周邊村莊樹木環繞,一座座獨棟小樓掩映在綠樹紅花之中……目前,劉圩鎮的肉牛屠宰加工基地正在籌劃建設中,將為周邊村民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

  下一步,當地將發展農牧休閒旅遊業,同時在農戶中培育善於標準化養殖的帶頭人,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記者 李 靜 通訊員 黃 琛 吳慧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