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馬山縣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發佈時間: 2019-03-13 |來源: 南寧新聞網-南寧日報 |作者: 楊盛 覃建松 |責任編輯: 劉靜

運動員在攀岩大賽中攀登。趙志岸 攝

自行車手在弄拉最美賽道上飛馳。 韋惠寶 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擺脫貧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是我們黨和國家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

  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桂黔石漠化治理片區縣,全縣有11個鄉鎮151個行政村(社區)2298個自然屯、56.86萬人口,總面積234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積佔56.7%。2015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23691戶94366人、貧困村75個,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近年來,馬山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在自治區、南寧市的堅強領導下,聚焦重難點,上下合力攻堅補短板打基礎,確保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初的20.22%降至2019年初的5.91%。

馬山風電場風光。趙志岸 攝

  抓黨建促脫貧 把好經濟發展方向標

  “我們要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作用,按照‘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思路,努力讓每一個農村黨組織都成為脫貧攻堅的堅強戰鬥堡壘,讓每一名黨員都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開路先鋒。”南寧市政協副主席、馬山縣委書記唐鹹興説。

  2015年10月以來,馬山縣認真落實中央和廣西的有關要求,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當先鋒 千山萬弄黨旗紅”黨建促脫貧行動,積極把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的根本優勢和內生動力。

  馬山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黨建工作主戰場,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強基、煥能、創優、富村”工程。在支部建設和幫扶力量上,撤並整頓了16個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抓好全縣151個村級“兩委”班子培訓教育提升建設,選派400多名各級扶貧工作隊員(含第一書記)下沉一線,並派出8300多名幹部結對幫扶所有貧困戶。先鋒引領,以“黨旗領航·電商扶貧——我為家鄉代言”“感黨恩·爭脫貧——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等主題活動為載體,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産業增收致富的能力。

  馬山縣還積極對接“千企幫千村”活動,協調落實85家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結對幫扶75個貧困村,其中14個深度貧困村實現了廳級領導挂點聯繫和市屬國企幫扶全覆蓋;用活用好南寧市委、市政府連續3年每年額外給予馬山縣8000萬元的專項財政扶持資金和13條傾斜幫扶措施;獲得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南寧市青秀區、南寧經開區等央企和經濟強區結對幫扶,凝聚了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馬山縣被譽為“中國黑山羊之鄉”,黑山羊養殖遍佈全縣各鄉鎮。 馬山縣供圖

馬山縣大力發展旅遊業,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陸麗紅 攝

  打造“馬山模式” 推動多元化融合發展

  多年來,馬山縣一直探索如何把青山綠水打造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2015年以來,該縣在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中國登山協會和廣西有關方面精心指導、大力支援下,把中央、廣西和南寧加快發展體育、旅遊、文化産業的決策部署與脫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統籌謀劃、統一推進,以“體育旅遊”為杠桿,撬動産業融合“大蛋糕”,創造了行之有效的“體育+旅遊+扶貧”産業融合發展模式,一個個村莊正在蛻變為美麗的“桃花源”。

  2016年以來,馬山縣持續舉辦地方傳統特色節慶活動(中國黑山羊之鄉——馬山文化旅遊美食節、月月生態體育旅遊節),並成功承辦了中國—東盟山地馬拉松賽(馬山站)、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馬山賽段)、中國—東盟山地戶外體育旅遊大會·攀岩大賽和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岩聯賽總決賽等系列重大體育賽事,紮實推進中國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建設,探索形成了“體育+旅遊+扶貧”的馬山模式,成功打造了廣西較有影響力的特色體育旅遊品牌。貧困群眾通過提供賽事節會服務、銷售農特産品、土地流轉和參與旅遊開發等直接獲益,逐步實現增收脫貧。

  馬山縣將體育賽事的“動”與文化旅遊的“魂”及休閒農業的“靜”有機結合起來,一二三産業得到融合發展,進而助推脫貧攻堅和縣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該縣國內旅遊者接待總量已由2014年的151萬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502.65萬人次,年均增長接近40%;參與旅遊發展實現增收脫貧的貧困人口累計超過10000人,佔全部脫貧人口的20%以上。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9.1%。2018年3月,國務院扶貧辦領導在全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工作現場會上對馬山縣創新發展模式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實效給予了充分肯定。近兩年,該縣先後獲評“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

蘇博安置點內,很多搬遷戶已入住新居。覃建松 攝

  瞄準短板發力 打出精準扶貧“組合拳”

  “今年是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即使有再大的壓力、再多的困難、再重的任務,我們也決不能掉隊。”馬山縣縣長張自英認為,強化責任擔當,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保障。

  縱橫當有淩雲筆。一次次會議、一個個方案、一項項部署,馬山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等脫貧標準,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瞄準短板,倒排工期,下足繡花功夫,開出了一副副脫貧的“藥方”。

  持續改善基礎設施。2016年以來,該縣硬化了貧困村通屯道路634公里、實施飲水安全項目487處,確保18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得到保障,群眾出行更加便捷;完成一批公共租賃住房、危房改造項目,解決了5638戶居民住房難問題;進一步實施貧困村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2萬多戶農戶直接受益,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得到全面提升。

  扶貧先扶智。該縣大力實施教育脫貧工程,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就業工作。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基礎設施項目工程95個,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全部接入寬頻網路,村級以上義務教育學校教育雲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全覆蓋,抓好全縣控輟保學工作。

  2018年,馬山縣通過舉辦粵桂幫扶、“春風行動”等扶貧就業專場招聘會,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086人;創建扶貧車間52家,帶動貧困人口就業1622人;定向聘用1028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成員擔任生態護林員;完善綜合性扶貧政策措施和脫貧攻堅保障體系,全縣符合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到100%;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患特殊慢性病門診報銷比例達86.41%,患病住院報銷比例達90.28%。

  經過科學部署、紮實推動,結出了纍纍碩果:2016年至2018年,該縣共有38個貧困村摘帽,70495人脫貧,貧困人口減至2.8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2019年初的5.91%。

加方鄉龍崗村的扶貧車間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覃建松 攝

  齊心協力助脫貧 擼起袖子加油幹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每個人都是參與者,要實現脫貧致富,必須上下齊心。

  “窩在窮山討飯吃”是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貧困戶過去生活的真實寫照。近年來,羊山村以攀岩運動為核心,打造特色體育小鎮,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旅遊扶貧的特色道路。目前,羊山村的鄉村旅遊項目惠及周邊1000余戶農戶,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遊飯”,實現了每戶年均收入3萬元以上。

  在外經商多年的喬利鄉村民蒙有勝,流轉村民零碎土地,建設了馬山喬利果蔬産業示範區,以合作社為龍頭建立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貧困戶有序參與經營,積極推動貧困戶以土地或扶貧資金入股,把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貧困戶變股民。

  在脫貧攻堅戰中,馬山的幹部群眾和農業龍頭企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如今,馬山扶貧産業紮實推進,覆蓋面越來越廣。

  2018年,該縣通過落實産業獎補政策,扶持2.1萬戶貧困家庭發展特色種養,縣級“5+2”特色産業覆蓋率達91.6%。創建46個特色産業扶貧示範園,直接帶動1.22萬貧困人口年每人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縣75個貧困村都建有村民合作社,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1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逐步形成了以黑山羊、裏當雞、金銀花、桑蠶、旱藕等特色産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探索出了多個切實可行的扶貧産業模式。

  搬出舊瓦房,住進新樓房,是許多貧困戶的心願。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政策支援下,馬山縣貧困戶逐步搬出貧瘠大山,在新的環境裏開創新的生活。目前,該縣建成安置房5279套、搬遷入住21300人,完成任務數的100.4%。馬山縣還注重抓好易地扶貧搬遷人員的産業、就業、就學、就醫、社保等搬遷後續服務管理保障工作,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粵桂扶貧協作重點項目馬山電白小學2018年3月開工建設,歷經10個月的建設,于2019年春季學期正式開學,目前該校有6個年級22個班1000名學生就讀。該項目有效解決了搬遷戶子女入學的問題,也創造了馬山縣教育史上建設速度之最。

  “馬山縣將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突出問題導向,狠抓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今年實現整縣脫貧摘帽目標。”唐鹹興的話語擲地有聲。

  (記者楊盛 通訊員覃建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