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橫縣:多舉措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見成效

發佈時間: 2019-02-21 |來源: 南寧新聞網—南寧日報 |作者: 董曉花 陸世學 張愛平 |責任編輯: 劉靜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橫縣通過抓培訓、就業、産業、電商、黨建、扶貧等關鍵環節,持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造血”力度,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為2018年16個村2655戶9838人如期脫貧摘帽打下了堅實基礎。

  抓培訓到位 提升“造血”能力

  為提升貧困群眾特色勞務技能,向用工企業輸送合格勞動力,橫縣加強崗前技能培訓、勞動權利保護等服務。

  採取“培訓+招聘+崗位”模式,在各鄉(鎮)、村針對貧困戶開設烹飪、維修、茉莉香包製作、月嫂等多項實用技能培訓,其中544人通過育嬰員培訓考核並獲得人社部門發放的《職業資格證書》。

  舉辦各類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班125期,現場培訓指導266場次,發放資料3.7萬份,培訓農戶3萬多人次,提供諮詢服務5000多人次,組織5000多人次收看收聽種養殖技能網路大講堂講座,在縣電視臺開設《農村科技新視界》欄目。

  全縣選派32名貧困村科技特派員,圍繞“3+1”産業項目,採取集中培訓、現場答疑解惑等方式,重點在貧困村舉辦培訓102場,培訓農戶6031人次,發放科普資料2850份。

  抓就業轉移到位 激發“造血”功能

  為提高貧困勞動力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橫縣建立勞務輸出對接平臺,開展勞務協作,促進全縣貧困村優質勞動力轉移就業。

  通過舉辦各類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會、技能培訓、網上發佈招聘資訊及進村入戶動員等方式,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458人,扶持獨立創業109人;創建扶貧車間20家,吸納貧困勞動力121人,本地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2人。

  優先聘請390多名貧困勞動力到新開發的鄉村保潔員、護林員、清運員等多個公益性崗位轉移就業,每月按時發放300—1500元不等的崗位補貼。

  積極鼓勵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承接、領辦、創辦扶貧産業項目,吸納貧困人口參與産業項目務工就業。目前68名創業致富帶頭人成立的公司、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1825戶2966人,戶均增收5470元。

  抓特色産業到位 加快“造血”步伐

  加大扶貧産業資金投入。2018年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發放獎補資金1174.4375萬元,扶持9634戶貧困戶發展優質稻14514.1畝,養殖家禽17.71萬羽,種植中藥材443.2畝等,持續激活“造血”能力,助推貧困戶脫貧摘帽;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650萬元,建設31個貧困村産業扶貧示範園,發展肉鴨、澳寒羊、田螺等14個養殖項目,三紅蜜柚、吳茱萸、百香果等15個種植項目及2個桑蠶種養項目,覆蓋帶動貧困戶2980戶11533人,實現所有貧困村集體經濟達到3萬元以上。

  進一步推進“公司+農戶+基地”合作,拉大增強扶貧産業鏈。促成廣西立盛繭絲綢有限公司與南鄉鎮大沙村、平馬鎮大茶村,廣西春之森茶業有限公司與那陽鎮政華村開展深度合作,如南鄉鎮大沙村(2017年脫貧村)村民合作社與廣西立盛繭絲綢有限公司合作,在大沙村投資600萬元建設標準化桑園310畝,修建標準化小蠶室1間300平方米,修建大蠶飼養廠房5棟5000平方米,發展養蠶大戶73戶,年育蠶種1500張,飼養大蠶1500張,實現産值約310萬元(畝産1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

  搭建農副産品展銷平臺。組織56個貧困村與42家企事業單位舉辦産銷對接會,促成産銷對接。組織開展橫縣“青春助力脫貧攻堅”特色産品義賣展銷愛心扶貧銷售公益活動,銷售額11000余元,籌集愛心扶貧助學金3300多元。

  抓電商扶貧到位 創新“造血”模式

  通過搭建黨建電商服務體系、開展黨建電商大培訓、建立電商創業孵化基地、組織電商創業大賽、創建電商扶貧創業示範基地和農村電商服務網點,以“黨建+電商+産業+扶貧”模式,搭建農産品收購、銷售等服務平臺,拓寬扶貧農産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實現穩定增收。據統計,2018年該縣培訓22批次,培訓人員3900人次,建立創業孵化基地1個,組織電商大賽1次,創建扶貧創業示範基地40個。通過電商扶貧,帶動30個貧困村1540名貧困人口就業,幫助貧困戶銷售扶貧産品收入達185.1萬元,實現貧困戶增收92.9萬元,同比增加23.8萬元。群眾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展,滿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