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良慶區那馬鎮“雙培雙帶”催生脫貧攻堅新動力

發佈時間: 2018-11-30 |來源: 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 |作者: 何璨汐 周思羽 羅方傑 |責任編輯: 劉靜

那馬鎮壇板坡黨支部書記黃飛達是村裏的“種養能人”,他經營“實體店+電商平臺”特産店,開設網站、註冊微信公眾號直銷“土貨”,成立龜鱉養殖公司、帶動農戶加入養殖行列,使龜鱉産業成為那馬鎮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和增收點。黃飛達積極發揮黨員帶頭作用,發展産業帶領全村致富是那馬鎮實施“雙培雙帶”工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那馬鎮注重創新農村黨建載體,全面推行“雙培雙帶”模式,發展更多黨員幹部成為致富能手,重點培養一批能夠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複合型人才,並將致富能手發展成黨員,為黨員隊伍建設積蓄力量。

  培養更多黨員成致富能手

  近年來,那馬鎮把基層黨建與經濟建設有機結合,積極培育産業發展的個體力量,全面推行“黨員能人模範帶、黨員定責傳幫帶、黨員示範産業帶”的“雙培雙帶”模式,發展更多黨員幹部成為致富能手,重點培養一批能夠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複合型人才,掌握致富技能併發展支柱産業。

  “黨員幹部要帶頭髮展産業,要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黃飛達説。黃飛達已有12年黨齡,貧困群眾能夠脫貧致富一直是他的心願。2016年,他在壇板坡開設了“鄉野人家土特産”展賣店,以“實體店+電商平臺”相結合的方式經營,今年線上銷售額達20余萬元。同年6月,黃飛達利用自身公司和養殖基地的資源優勢,開設自銷網站,並註冊了微信公眾號,在網上直銷村民的“土貨”。經過兩年多運營,不僅自家養殖基地主打的“蟲草土雞”産銷兩旺供不應求,壇板村民的農産品和手工品也借助這一平臺打開了市場。

  除了網上直銷“土貨”,黃飛達還成立了龜鱉養殖公司,同時在良慶區水産畜牧局和那馬鎮農業服務中心的技術指導下,掌握了最適合自身條件的養殖技術,帶動當地20多家農戶加入到龜鱉養殖的行業,為養殖戶生産結構轉型注入了潤滑劑,也使龜鱉産業成為那馬鎮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和增收點。

  將致富帶頭人發展成黨員

  同時,那馬鎮把實用人才中思想覺悟高、群眾基礎好的致富能手發展成黨員、村幹部,黨員帶領群眾共同發展,黨組織帶領致富能手不斷進步,形成了黨建與發展互動共促的良好局面。

  那僚村村民黃名強早年因打工導致左手截肢,身殘志堅的他在那馬鎮黨委政府的鼓勵引導下,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找到了“致富路”。黃名強引進柑橘改良品種沃柑,經過一年多的摸索,他逐漸掌握了種植管理技術,並在自己的柑橘園裏做起了沃柑育苗,僅一年的時間育苗基地收益30多萬元。

  生活好起來的黃名強沒有忘記黨和群眾對他的關愛。他成立了農業合作社,採取“育苗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産業,擴大種植面積,給周邊貧困村民和有一定勞動力的殘疾村民提供就業機會,並帶動他們一起種植柑橘。除了創建沃柑種植技術交流群,悉心傳授種植技術,他還免費幫忙修剪、嫁接橘樹,無償送優質柑橘樹苗給經濟困難村民。黃名強表示,他將竭盡所能帶領更多困難群眾抱團發展,研究更多適合當地種植的柑橘新品種,創立自己的柑橘品牌,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共同推動那僚村柑橘産業的發展。如今,他即將成為一名正式黨員。

  “雙培雙帶”助力脫貧攻堅

  為破解黨建與經濟出現“兩張皮”問題,近年來,那馬鎮把有致富能力、帶動能力強、願意加入黨組織的農村能人作為積極分子重點培養,凝聚一批興業創業人才,為黨員隊伍建設積蓄力量,培育了貧困村致富帶頭人3人,鼓勵和引導其帶動102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涌現出了“80後”黨員致富帶頭人黃飛達和殘疾致富能人黃名強、産業帶富先鋒黃華龍等“雙培雙帶”典型人物。

  “在農村産業經濟發展中,致富帶頭人的話語權、帶動力和影響力都很高,因此我們很看重致富能人的培養,以個體細胞的全面活化,增強全鎮經濟發展生命力。另外,我們還外聘專家舉辦培訓班,創造條件組織黨員外地學習考察,增強黨員的致富本領,帶領群眾脫貧摘帽。”那馬鎮黨委書記蔣寶寧表示,“雙培雙帶”工程的有效實施,推動了黨建和脫貧攻堅雙促雙贏,也為那馬鎮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記者 何璨汐 通訊員 周思羽 羅方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