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網際網路+"思維助力脫貧攻堅 土貨搭電商快車找銷路

發佈時間: 2018-11-30 |來源: 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 |作者: 彭媛媛 蘇科華 |責任編輯: 劉靜

武鳴沃柑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資料圖片)

興寧區三塘鎮那筆村無花果基地工作人員打包無花果,準備通過網際網路途徑對外銷售(資料圖片)

  農民田間地頭出産的“土貨”通過一根網線的串聯,與供應商、消費者、大宗商貿批發等關係直接對接,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在給農民增收的同時,也解決長期困擾和制約農村發展的“最後一公里”瓶頸問題。

  近年來,利用“網際網路+”助力貧困村的發展,已成為打響脫貧攻堅戰役的解決方案之一。如何搭乘電子商務這趟快車,南寧“網際網路+”扶貧工程各縣區開發區都有著自己的新亮點。

  截至今年8月,南寧“網際網路+”扶貧工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計劃項目數623個,累計完工578個;計劃投資895.2萬元,完成投資851萬元。這將大大有效提升全市貧困村農村電子商務覆蓋率,讓更多的貧困村鎮搭乘電商快車走上致富之路。

  武鳴區“壯鄉網圩”産業聯盟力量大

  “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不僅僅是資訊萬變的資訊,科技技術力量更帶來多種多樣服務平臺。武鳴區深化“黨旗領航·電商扶貧”行動,探索打造獨具壯鄉特色的電商服務平臺、電商服務體系和電商扶貧産業,整合培訓、平臺、産品、物流、品牌等資源,實施“五位一體”項目建設,初步形成了“壯鄉網圩”産業園電商扶貧模式。

  “壯鄉網圩”産業聯盟是由本土電商企業、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戶、貧困村等260多個市場主體加入而形成。“壯鄉網圩”電商平臺,在城區範圍內打造“産供銷一體化”和“跨地域、O2O(線上線下)、聯盟式”發展的“黨旗領航·電商扶貧”壯鄉網圩産業園,打造“品牌扶貧”産業基地,助力打造了“武鳴沃柑”“武鳴火龍果”“府城古法紅糖”等一批“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特色品牌,促進武鳴農産品的標準化、品牌化、電商化發展。

  同時,依託城區兩新組織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壯鄉網圩”已建成武鳴電商協會、電商運營中心、電商物流中心、産品設計包裝中心、電商創客孵化中心“一會四中心”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武鳴電商産業鏈互動聯合協會社會化服務體系,開設“第一書記産業園”“壯鄉網圩武鳴特産O2O展銷中心”,並完善13個鎮、219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網路,引導電商企業不斷提升“壯鄉網圩”電商服務平臺。

  服務貧困村百姓促銷售的同時,武鳴區還推進實施“農村創客培育計劃”。例如,依託“壯鄉網圩”平臺,2016年以來對貧困村幹部、返鄉創業青年、種養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農村電商從業人員進行5期電子商務培訓,培訓電商骨幹460人次;建成沃柑産業聯合會,吸引560多個種植經營戶成為會員,樹立23家電商行業領航企業、基地,引導打造“壯鄉網圩”“大方農場”“南方果倉”等6支農村電商領軍團隊。

  那筆村無花果搭乘電商快車找銷路

  有的村鎮是建電商平臺幫助村民找到銷售出路,有的則是“線上線下”一網打盡的多模式結合的電商快消模式。

  在興寧區三塘鎮那筆村,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委村幹調查了解到,廣西種植無花果的比較少,甚至有不少市民不認識和沒吃過無花果。他們從中看到了商機,引進農業公司合作,成立南寧市長壽仙無花果種植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貧苦戶+農戶”模式,種植無花果100畝。

  2016年,那筆村無花果畝産量200斤,2017年畝産量300斤,2018年畝産量500斤,産量逐年提高。有了産量,如何解決銷路産生經濟效益?在那筆村第一書記黃曉敏看來,只有搭乘電商快車才最有效解決銷路。為此,他們在集思廣益之下採取了多種銷售模式。

  例如,尋找固定渠道與當地連鎖超市合作,與海吉星批發商合作,每日銷售無花果400斤;與南寧市15家水果超市合作,由超市通過微信接單,無花果合作社定期送貨,平均每日銷售量200斤。

  為了保證配送品質,那筆村申請了自治區供銷社及自治區財政廳地頭冷庫項目,獲批22萬元補助建設了地頭冷庫,用於儲存無花果,確保無花果新鮮度。同時,通過“第一書記”牽線,與南寧郵政快遞洽談,保證産品及時派送,節約人力、物力。對區外的訂單,則洽談順豐快遞合作,保證果品優質快速到達顧客手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電商銷售,無花果銷售收入大大增加,2017年那筆村委入股46.87萬元,固定分紅8%,分紅收入2.6萬元,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為了提高貧困戶産業覆蓋率,增加年均純收入,那筆村計劃今年底讓貧困戶39戶116人參與種植無花果,預計每人年均純收入增加144元。人口多的貧困戶最多可以增收600元,大大提高收入。

  此外,電商快車還帶來了就業崗位。那筆村每日固定聘請村民10人進行無花果打包發貨工作,切實提高村民收入。

  邕寧區農村淘寶去年成交超2000萬元

  南寧很多貧困村有著豐富的農産品、優良的旅遊和民俗文化資源,只是一直面臨著“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困境。那麼,問題出在哪?南寧不缺産品,不缺大農業,缺的是渠道、是品牌。

  改變困境契機源於2016年,在橫縣召開的全區縣域電子商務發展大會。會上,自治區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縣域電商建設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南寧市的西鄉塘區、邕寧區、橫縣位列其中。

  從此,南寧各縣區的農村興起一個扶貧熱詞——“農村淘寶”,招募農村淘寶店主成了網紅招募。而這個“淘寶”能淘到什麼寶?

  簡而言之,即通過利用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平臺,發揮電子商務優勢,突破物流和資訊流瓶頸,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産品進城”雙向流動,推動廣西本土企業走出去,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在這場“農村淘寶”項目的建設中,邕寧區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服務中心於2017年1月正式運營,菜鳥物流進駐邕寧區農村淘寶服務中心。從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邕寧區“農村淘寶”項目建成電商服務站51個,其中全職村級服務站27個,村淘服務分站24個,各鄉鎮均有覆蓋,服務站覆蓋率達36.5%。

  最終,“農村淘寶”將實現鄉鎮有電子商務工作站,村有電子商務服務點,村民通過電子商務就能購買生産生活資料,也能讓當地企業在淘寶平臺上銷售特色産品,讓農村生活變得更便捷、更美好。

  據阿里巴巴反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邕寧區農村淘寶項目線上成交額2000多萬元,服務訂單超過30萬單,二段物流累計免費派送超過36萬個包裹進村,平均每天每個村點服務村民32單左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