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寧新聞縣區開發區五象新區節慶活動東盟經濟暢遊綠城

 

南寧描繪壯鄉振興畫卷

發佈時間: 2018-03-20 |來源: 《瞭望》新聞週刊 |作者: 覃星星 胡佳麗 |責任編輯: 劉靜

●編者按

  《瞭望》新聞週刊2018年第12期刊發了《南寧描繪壯鄉振興畫卷》,文章從産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等三個方面,講述我市通過不斷推進農村産業發展,努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準,多措並舉逐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展現我市鄉村振興的畫卷。

  近年來,作為壯鄉廣西首府,南寧市不斷推進農村産業發展,努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準,多措並舉逐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採訪中,《瞭望》新聞週刊記者了解到,如今南寧市的農村産業逐漸成型,人居環境日趨優美,村民的生態文明意識不斷增強,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産業富民”多點開花

  走進廣西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三甲屯,一幢幢白墻灰瓦的壯鄉特色新居依山傍水,一座座形狀各異的石山點綴左右……“2015年3月,我們三甲屯就開始建設生態綜合示範村。”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時,羊山村村幹部黃啟彥介紹,2017年5月,在三甲屯舉辦的中國—東盟山地戶外旅遊大會開幕式暨攀岩精英挑戰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25名攀岩愛好者參與,由此拉開了這個小村莊體育産業發展的序幕。

  讓黃啟彥沒想到的是,過去看了幾十年的“山窩窩”,竟會變成如今脫貧致富的“金窩窩”。對當地群眾來説,家門口的懸崖峭壁曾經是阻礙經濟發展的“攔路石”。隨著該縣“體育+旅遊”模式的持續升溫和全國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的“落戶”,昔日的“攔路石”變身為幫助大家脫貧致富的“金銀山”。目前,當地已開發攀岩路線201條,登山步道、攀岩營地等逐步建成,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體驗。

  “馬山縣的體育産業‘溢出效應’正逐步顯現,我們正加大力度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不斷深化生態産業扶貧內涵,吸引更多農民參與其中。”馬山縣委副書記韋佳説。

  羊山村三甲屯的蛻變只是壯鄉首府南寧依靠“産業富民”政策力促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産業富民”正在南寧市“多點開花”。

  在南寧市江南區,當地以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擴面提質為抓手,創建和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5個,核心區建設面積超過6770畝,引入43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參與示範區建設,流轉土地面積達9870畝,經營總收入1.72億元。

  在隆安縣,當地積極調整種養業結構,大力培育發展特色農業優勢産業,突出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目前,建成無公害農産品基地7個,擁有無公害農産品9個,綠色食品2個。打造了“綠水江”香蕉、“叮噹雞”、“桂西牛”、“西秀山”香米、“桂族”火龍果等著名農産品品牌。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從南寧市農委了解到,為更好推進産業富民和進一步增強農村自我造血能力,南寧市2017年統籌推進宜居鄉村活動全面開展,緊緊圍繞“五個一”目標,狠抓“十項進村行動”,有力推進産業富民專項活動,努力促進農村産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南寧市農業委員會副調研員劉懷德説,目前南寧市已制定村級經濟發展計劃1384個,打造現代農業生産示範基地1358個,培育帶動農戶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81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697個,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1150個。

  預計到今年底,南寧市農村産業結構將得到優化升級,“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産業格局初步形成,産業對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打通服務惠民“最後一公里”

  為滿足農民群眾多樣化公共服務需求,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南寧市努力打通服務惠民“最後一公里”,提升農村基層服務水準,讓基層群眾在村裏就能享受到他們渴望的就業、社保、教育、衛生等服務。

  在馬山縣喬利鄉三樂村的綜合服務中心,打算前往廣東務工的村民唐亮正登錄就業服務資訊系統瀏覽招聘資訊。《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在綜合服務中心看到,該服務中心開通了就業、社保網路專線,並統一設置法律援助、民政保障、教育資助、衛生健康、就業社保五個服務窗口,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辦理醫保繳費等各項事務。

  和三樂村一樣,越來越多村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夏雙喜告訴本刊記者,截至2017年底,南寧市1383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社保就業窗口和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共配備村級協管員5856人,設置窗口總數4668個,為村民減少了舟車勞頓之苦。

  不僅如此,部分村級綜合服務中心還根據各個時期的工作重點,為村民提供到府服務,打通服務惠民“最後一公里”。

  在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下江村,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根據群眾最關心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養老等業務,主動將“服務”送上家門,努力照顧行動不方便的老年人以及有特殊情況的群眾。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從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3.52萬人,參保率94.75%;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84.65萬人,參保率98.95%;為65.74萬名符合條件的老人發放基本養老待遇,發放率100%。

  此外,在就業、教育、衛生、文體、法律等方面,服務惠民也全面展開。據悉,截至去年底,南寧市共有432名律師和307名基層法律工作者深入各縣、區(開發區)開展法律服務工作,村級法律顧問已經覆蓋全市1381個行政村,排查矛盾糾紛2.24萬次,調解成功率97%。

  2017年以來,南寧市結合各縣、區(開發區)基礎情況,共確定了興寧區十里花卉長廊、西鄉塘“美麗南方”等5個示範片區、11個示範鄉鎮、51個示範村作為全市“服務惠民”專項活動示範點,讓“服務惠民”工作不斷深入,讓廣大基層群眾享受到更多的便捷服務,真正做到群眾辦事足不出村。

  “基礎便民”助力鄉村展新顏

  基礎設施跟不上,鄉村振興便無從談起。2017年以來,南寧市多措並舉,積極推進“基礎便民”行動,各地從“改廚改廁”著手,推動農村人居環境逐步改善,讓村民生産生活更便捷。

  在南寧市橫縣校椅鎮六鳳村委會嶺腳村,73套壯族傳統民居統一進行了修繕。利用環山抱水的地勢,全村整體規劃種植大片竹林和花卉,打造環村竹林自行車騎行道和賞花步道,並在房前屋後閒地上建起小菜園、小花園、小魚塘。嶄新的面貌不止體現于村子的外觀,村民房屋內部也是煥然一新。

  村民王聲金對自家廚廁進行了“大刀闊斧”式改造。廚房改裝大理石櫥櫃和抽油煙機,衛生間也經過升級改造有了便捷的沖水設施,地面和墻體貼上了瓷磚,一改此前“臟亂差”的廚廁面貌。去年改造完成後,王聲金的廚房和廁所皆被評定為“小康型”,由此領取了相應補貼。

  與嶺腳村村民一樣,西鄉塘區壇洛鎮武康村美松坡的村民也是“基礎便民”活動的受益者。截至目前,城區政府投入約40萬元,完成村內改廚改廁共30戶,並新增太陽能公共照明20座,坡內相繼建設一批“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茶園”等“四小”項目,進一步美化鄉村環境;通過實施建設公共照明、巷道硬化、市政排水管網、微果園、微菜園等項目,群眾基本生活設施得到改善,住房安全和能源利用進一步提升。

  採訪中,南寧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副調研員朱芳飛告訴《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去年全市農村廁所改造完工106493戶、完工率103%,農村廚房改造完工105128戶、完工率102%,提前超額完成年度改造任務。

  同時,南寧市還在農村公共照明試點建設、鄉土特色示範建設、農村道路通行水準提升工程等方面積極發力,並取得良好效果。在隆安縣,當地實施的2個農村公路隱患整治項目均已完工。實施脫貧摘帽貧困村集中居住20戶以上通屯級道路建設總任務為56.9公里,共31條,目前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

  在農村危房改造方面,截至去年12月10日,南寧市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已開工7406戶,開工率為103.42%,已竣工7188戶,竣工率100.83%。

  鄉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建設是“基礎便民”的重要一環。在南寧市青秀區,當地投入780萬元,引入社會化服務方式,通過招標確定廣西超大運輸公司作為業主單位負責城區4個鎮及仙葫開發區農村垃圾清運工作,又投入500多萬元對各鎮(開發區)垃圾池進行維修。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從南寧市“美麗南寧”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南寧市新建102個農村生活污水整治項目,全面完成34個鄉鎮和89個村級垃圾處理中心建設任務,以及12個鄉鎮片區和邊遠鄉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項目,促使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努力描繪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下一步,南寧市將以“廁所革命”為引領,適當增加農村公廁改造內容,繼續突出無害化改造目標,做到治理工作無死角,保持改造工作不放鬆,力爭全面消除農戶無廁所和使用非衛生廁所的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