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通道"連接"一帶"與"一路"
“南向通道”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向北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南半島的經濟走廊。“南向通道”的建設,將讓“一帶一路”經中國西部地區形成完整的環線。
廣西作為“南向通道”的重要節點,正借助自身“三大定位”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等金字招牌,努力將“南向通道”打造成為東盟商品進入中國,以及中國內陸商品走向世界的最便捷通道。
銜接“一帶一路”的區域合作發展之“道”
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元年。 當時的人們或許很難想像,榴蓮、火龍果、紅毛丹等東盟水果,7年之後會便宜得像本地水果一樣。越南火龍果的價格從曾經的每公斤30元人民幣,降至今天的幾元錢,“奢侈品”就這樣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便利貿易環境,意味著人們可在本地市場上,購買到質優價廉的舶來品。而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一樣,“南向通道”給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帶來的好處,不僅有助於改善人們的生活面貌,更將有利於推動地區發展,乃至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層面,“南向通道”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進一步可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另一方面,“南向通道”在亞洲內陸接通“渝新歐”和“鄭新歐”,讓中國與中西亞地區甚至歐洲緊密聯繫在一起。
這樣一個貿易通道的成形,將有力推動“一帶”與“一路”的有機銜接,促成中國西北與西南等地區的連通、中西亞與東南亞地區的連接。沿線國家與地區將借由這條大動脈,實現産能、市場等要素共用,共同打造一條極具生命力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東盟經貿關係是低迷的全球貿易中的亮點,雙方貿易額在2016年達到了4522億美元。由“南向通道”帶動互聯互通的完善,區域內部的經貿往來將更上一層樓,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也會因此加快建設的步伐。 “南向通道”的建設,在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上也是利好消息。在過去,中國的西部地區絕大多數貿易通道為東西走向,連接的是中國東部沿海“先富起來”的地區。而“南向通道”由蘭州和西安等西北地區,途徑重慶、貴州等中國中、西部省份,向南借由南寧到達獅城新加坡,將形成中國西部地區首條南北向大動脈,讓西北地區多了一條向南出海大通道,有利於西部地區相互協作、共謀發展。 在“南向通道”為中國西部地區産能“走出去”提供便利的背景下,資本的“血液”有了更多的理由流入中國西部地區,將為這些地區的開放開發提質加速,讓該區域經濟變得更活躍,讓自身成為西部地區的“富裕通道”。
具有突出經濟效益的掘金之“道”
“經廣西出海的這條‘南向通道’,將重塑沿長江運輸至上海繞行大半個中國海岸線到東盟的傳統路線。”2017年8月,中國—新加坡南向通道建設磋商會上,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的這一觀點,贏得了廣西、重慶、貴州、青海等地與會嘉賓的熱烈掌聲。 中國內陸地區與東盟國家彼此商品需求量逐年攀升,商業往來日益頻繁。據統計,重慶對東盟僅2015年進出口貿易額就累計達到約900億人民幣。 2017年5月,重慶鐵路口岸至廣西北部灣港的內外貿同車試運作班列,順利完成了重慶報關轉關至北部灣港並通關放行,以及海船配倉等操作。這標誌著渝桂新“南向通道”已如人們所願,實現了雙向貫通。 這條通道與過去長江航運(經上海至新加坡)的江海聯運通道相比,運距縮短了2150公里,時間成本節約了20天以上,對企業有著難以抵擋的魅力。中國力帆集團副董事長陳衛就表示,未來力帆的摩托車産品可通過“南向通道”實現“向南賣摩托”,以性價比更高的運輸方式,直達東南亞摩托車消費市場。
鐵路運輸的成本優勢,也是“南向通道”商業潛力的另一種體現。以渝桂新“南向通道”為例,從重慶沿鐵路南下至廣西北部灣港,與空運貨物相比可降低80-85%的運輸成本;與公路運輸相比,雖然時間成本基本相當,但運輸費用可以降低約一半。 因此,對具有一定保質期的農副産品,或附加值較高的工業産品等門類的大宗商品而言,“南向通道”是一條可以兼顧運費和效率的便捷貿易通道。
東博會提供的快捷之“道”
2017年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藍天立受邀訪問新加坡,並建議雙方以東博會為平臺,共建“南向通道”;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也在另一重要場合表示,中國要更好發揮東博會平臺作用,建設“一帶一路”。 作為中國和東盟國家共辦的國際性經貿盛會,成功舉辦了13年的東博會,恰好是多方合作共建“南向通道”的極佳合作交流平臺,在“南向通道”作為貿易通道的“成長”過程中,能發揮必要的支援作用。 “南向通道”不僅是縮短彼此距離、節約溝通時間的貿易通道,更是擴大中國內陸與東盟國家乃至區域外的經貿往來、推動區域開放發展的重要渠道,發展意義重大;東博會平臺則通過擴大合作區域,推動雙邊、多邊合作項目落地,有效帶動中國—東盟經貿等多領域合作,促進了大批中國企業“走出去”,與東盟國家開展合作——多年以來的優質服務,已經讓東博會獲得了眾多來自中國河南、四川、甘肅等“南向通道”沿線省份的“老朋友”。
同時,在關係到“一帶一路”建設社會基礎的人文交流領域,頻繁的人員往來也帶來了東博會在教育、藝術等人文領域的豐富交流成果。“南向通道”也有望在這一成果豐碩的合作平臺上,突顯自身帶動人員往來、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 而體量龐大的“南向通道”,在推進過程中也難免遭遇諸如海關、進出口檢驗檢疫、司法、語言、貿易壁壘等方面的具體問題,亟需一個對“成長”過程中“疑難雜症”進行“會診”的平臺。 面對這些難題,已形成完善工作機制和成熟合作渠道的東博會,已經做好了準備! 歷屆東博會的成功舉辦,搭建起了一條經南寧牽線、促進中國與東盟在各領域發展的穩定溝通渠道,即著名的“南寧渠道”。經由“南寧渠道”的研究探討,必要的雙邊和多邊的合作,將在這一平臺上得到有力推動;在“南向通道”推進過程中浮現的各種“病症”,將得到有效的協商解決。 據統計,歷屆東博會共舉辦了177個會議論壇,涵蓋40多個領域,實現了部長級磋商以及專家學者、政商等各界知名人士之間的對話溝通,使各方凝聚共識,共商解決中國—東盟經貿往來增加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建立起了多領域的合作機制。 2017年哈薩克出任東博會特邀合作夥伴,更標誌著東博會將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夥伴們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對接起來。“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頂層設計者將在東博會期間齊聚一堂,共商“南向通道”——這一旨在實現“一帶”與“一路”有機銜接的貿易通道的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