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大秀《壯見之南丹篇》浮出水面 不同藝術碰撞
《壯見之南丹篇》起用80名舞蹈演員。記者李宗文攝
敲起壯鄉皮鼓,跳起各種歡樂的舞蹈,當兩種風格迥異的藝術融合在一個節目裏,一定會産生奇妙的化學反應。2日,民歌大秀《壯見之南丹篇》在南寧市民族藝術基地開排,記者探班已然感受到這個節目的魅力。
民歌大秀《壯見之南丹篇》是“大地飛歌·2017”晚會重點原創節目,也是晚會導演組為民歌藝術節量身打造的IP,旨在讓世界聽見廣西的聲音,也讓廣西聽見世界的聲音,對廣西文化“走出去”做探索和鋪墊。今年“壯見”主打南丹白褲瑤,並融入了第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主題國汶萊的文化特色。
民歌大秀《壯見之南丹篇》在今年的晚會中算是一個大節目,共有80名舞蹈演員,還啟用了20面猴鼓,以及若干個牛角、銅鼓等道具。記者在排練現場看到,演員一會兒敲擊鼓面,一會兒敲擊鼓身,深沉、厚重的鼓聲中,眾人踩著鼓點紛紛起舞,模倣猴子的各種姿態和動作,攀、爬、跳、躍,舞姿柔中有剛,輕重分明,充分體現了瑤族人民的剽悍英武的形象。隨後,在瑤族姑娘的陪伴下,8名汶萊姑娘登場,並跳起該國特色民間舞蹈。《壯見之南丹篇》編導韋金玲則在身邊為演員打節奏,並對演員的走位進行指點。
此次導演組邀請了韋金玲擔任《壯見之南丹篇》編導。韋金玲是廣西藝術學院舞蹈老師,也是研究南丹白褲瑤猴鼓舞的專家。韋金玲介紹,白褲瑤逢年過節都會跳起猴鼓舞,高亢的鼓聲、矯健的舞步,為節日增添了熱烈的氣氛,這個節目還原了白褲瑤過節時整整一天的場景和盛況。“表演一開始,眾人跳起猴鼓舞開門迎客,迎來汶萊的朋友,大家在歡樂的場景中翩翩起舞。就是你們剛才看到的場景。”韋金玲説道,“隨著夜幕的降臨,演員們還會唱起白褲瑤特有的‘細話歌’。瑤族‘細話歌’非常有特點,不像壯族山歌那樣清脆、嘹亮,而是像説悄悄話一樣細細道來,呢呢喃喃、恬靜優雅、風情別致。”
當天,“大地飛歌·2017”晚會執行總導演康莊也來到現場對節目進行審查。康莊告訴記者,民歌大秀《壯見之南丹篇》表現出文化衝突的美感,“猴鼓有氣勢,舞蹈很狂野,汶萊舞蹈則是柔美,(兩者)形成強烈的衝突。我們特地到南丹采風,還請來瑤猴鼓舞的專家,精心打造了這個創意。從目前來到,演員的表現基本達到了導演組的要求,下一步他們還將在細節編排上下功夫,並對表演進行深度加工。我們對這個節目非常有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