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中國—東盟的展覽會——東博會完善博中有專的辦展模式
中國—東盟博覽會裏到底有什麼?面對這個問題,官員們也許會説東博會裏有政治互信,有國家外交;企業家們可能會説東博會裏有招商引資、有項目推薦;採購商們會説東博會裏有一站式批量採購的平臺;老百姓們會説東博會裏有你可能沒見過的東盟進口商品。
這就是東博會,在豐富的內涵中,又有著專而特的服務,“博”是它的使命,“專”是它的動力。14載的積澱,讓東博會形成了“博中有專”動態平衡的辦展模式,在浩若繁星的各類展會中,展現著它熠熠奪目的光芒。
為何“博”中還要有“專”?
那是2004年的元旦,電視裏播放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先期成果“早期收穫計劃”開始實施的消息。大多數電視機前的人們,尚未深知自貿區建設會帶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就像他們還不太清楚,同年11月首次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會成長為一個怎樣的展覽會。
東博會應該辦成什麼樣兒?教科書裏沒有答案。但從東博會服務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定位中、11國共辦的機制中,以及東博會作為展覽會的性質中,我們不難找到答案。
一方面,中國—東盟自貿區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雙向投資等建設內容,這就要求東博會得成為一個包含所有建設內容的“萬花筒”;另一方面,作為政府主辦的展會,東博會應該成為服務國家政治、外交乃至區域全方位交流合作的紐帶。正是這些與生俱來的使命,決定了東博會必須擔當多重角色,在展會內容、服務範圍上做好“博”的文章。
中國—東盟自貿區降稅所涵蓋的商品種類繁多,作為服務自貿區建設的東博會,其商品展示因而成其“博”;而展覽的市場性質,要求展會盡可能做到專業化,這樣更有利於聚集同行業更多的專業買家與賣家,從而優化配對,促成交易,適應市場發展需求的東博會因而成其“專”。博中有專,專中見博,東博會走出了一條前所未有有的辦展之路。
從2004年首屆東博會舉辦,到2017年第14屆東博會,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從只有室內展位2063個,到現如今室內外展位擴大到6600個,東博會展覽的場所有了巨大的改變,但展位的供應一直沒法滿足越來越火爆的參展商的需求。如何在有限的展覽面積中,盡可能多地包含各方感興趣的合作內容,又能滿足展商與專業觀眾的良好體驗?如何實現“博”與“專”的動態平衡?這考驗著博覽人的智慧。
“博”與“專”的動態平衡
“薩瓦迪卡!”“新早!”如果你在東博會的展館內遇到外國朋友用泰語或越南語跟你説“你好”,也不必驚訝,畢竟東博會是中國國內少有的國際展位比例佔到總展位數約40%的展覽會。在處理貨物貿易進出口關係上,以進口為特色,做東盟商品進入中國的橋梁,只是東博會“博中有專”辦展模式的一個縮影。
在展覽內容上,首屆東博會中國商品展區就有111類展品,經過不斷優化,東博會精簡出機械設備、電子電器、建築材料、農産品食品、輕工産品這5大類中國—東盟貿易需求最迫切的展品,進行重點展示。在促進雙向投資方面,東博會側重引領中國企業“走出去”,通過舉辦東盟國家領導人與中國企業CEO圓桌對話會,園區、國別專場推介等活動,為中國企業打開了了解東盟市場的一扇窗。考慮到先進適用技術和旅遊是中國與東盟在服務貿易合作上的突破口,東博會專選二者作為服務貿易合作的切入點,與此同時,也不忘通過舉辦金融、海關、物流、衛生等論壇,以推動雙邊服務貿易多元化發展。甚至在展區指南上,東博會也突破展區的空間限制,按照專業品類標示其分佈的位置,方便專業買家一站式採購。
在展會內容、服務範圍上足夠延展,又在重點合作領域、重點服務對象上足夠深入,達到“寬度”與“深度”的完美融合。在全局中有重點,在“專業”中有“博覽”,這便是東博會“博”與“專”動態平衡的智慧之道。
“博”得掌聲,“專”有實效
還沒來得及過上2017年的國際勞動節,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宣傳推介部的小陳就已經“飛”到了汶萊斯裏巴加灣,去為5月4日舉辦的東博會汶萊展做最後的準備。這是東博會首次在汶萊舉辦海外巡展,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出席開幕式,汶萊王儲穆赫塔迪•比拉殿下將進行巡館,小陳得在第一時間將現場的圖文傳回國內,各項流程都得確保萬無一失。孟夏時節的斯裏巴加灣,帶著海風拂面的愜意,但“小陳們”無暇享受,依舊在展館內外忙碌著。
東博會有多少天?對於博覽人而言,東博會是週一到週日,是春夏和秋冬。也正是無數博覽人夜以繼日的努力,造就了14年來東博會的迅速成長。從2004年兩千余個展位,到如今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東博會具備了舉辦國際大型展覽的硬體條件,由此也支撐起東博會專業軟實力的提升。2009年以來,農業展、輕工展先後從東博會主展中分設出來,為東博會積累了舉辦專業展的經驗。隨之而來的是林木、文化、旅遊、動漫、汽配,越來越多的專業展應運而生,一批批專業採購商也應邀組團而來。其中,連續舉辦了7年的林木展,已成為推動中國—東盟林業産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而在2014年東博會高官會上,與會東盟國家高官建議東博會到東盟國家舉辦巡展,以惠及更多東盟企業和普通民眾。而這一建議與東博會秘書處對未來的發展思考不謀而合。第二年,東博會正式走出國門,而小陳去的汶萊,正是東博會海外巡展的第四站。
從一個主展,到多個專業展,再到多國海外巡展,東博會“一主多專,巡展並行”的辦展格局在夯實東博會架構的同時,也收穫了諸多經貿實效。在2016年舉辦的東博會越南展上,澳藍(福建)實業有限公司與5家越南採購商現場達成了總額300多萬美元的合作意向;青島金葉(源澤)食品有限公司和越南採購商達成了金額100萬美元的合作意向。“客戶至上”,確保經貿成效,成為東博會無論承擔多麼重的繁重任務都始終清醒、堅定遵從的內在準則。
“舉辦專業展和東盟巡展是東博會延伸展會價值鏈的一個舉措,也是東博會升級發展、打造‘一主多專、巡展並行’辦展格局的成果。今後,東博會將繼續舉辦系列專業展,同時每年在越南和擔任主題國的東盟國家分別舉辦一次巡展,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做出我們的貢獻。”東博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説。
14年的成長,東博會用“博中有專“的辦展模式告訴大家東博會應該有的樣子,那就是最適合中國—東盟的展覽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