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國家的製造業正在崛起,如何保持自身競爭力?
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近日發佈的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預測,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盟國家的製造業正在崛起,這些國家擁有較低的勞動力成本、靈活的製造能力和日益擴大的市場等,使其有望在2020年躋身全球15個最具製造業競爭力的國家。
然而在這個偌大的新興製造業江湖裏,在同時具備成本和勞動力優勢的背景下,如何保持自身製造業競爭力?
東盟國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走差異化路線。
東盟製造業發展各有路徑
對於同樣具有勞動力價格優勢的越南、泰國、菲律賓等東盟國家而言,如何避免同質性優勢帶來的惡性競爭,促進製造業健康成長,差異化無疑是使其從東盟諸國中脫穎而出、獲得長遠發展的最優途徑。
泰國
泰國是汽車製造和裝配産業的發展聚集地。泰國本地有這樣的説法,去林查班港的南榮 A5碼頭,就可以對泰國汽車製造業的潛力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每年,上百萬輛在泰國生産的嶄新汽車整車從這裡運向世界30多個主要港口,再轉机交貨至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巨大的裝船出口量,讓南榮 A5碼頭成為世界第四大、亞洲第一大汽車滾裝出口碼頭。
泰國汽車製造業發展已經有50多年了,近20年來發展得非常成熟,已經實現了汽車完全本地化生産。從曼谷到春武裏府的高速沿線,隨處可見汽車配件工廠,而且每天都有新的汽車配件工廠建立。
泰國上市企業南榮碼頭大眾有限公司總裁黃喜源
數據顯示,2015年泰國乘用汽車生産量191萬輛,商用車76萬輛,全球排名12位,是東盟國家中汽車生産能力最強的國家。比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3國總和還多,而且常年位居東盟國家首位。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
“泰國發達的汽車製造裝配業與其國內發達的公路交通網路不無關係,其中它通過寮國或者越南與中國聯通的公路就有9條之多。泰國基礎設施比較發達,電力充裕,這些都非常有利於發展汽車等製造業。此外,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低也是泰國經濟穩定、吸引外資的一個優勢。”
越南
而對於越南來説,其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便捷的地理位置、快速發展的經濟受到眾多電子廠商的青睞。在外國媒體的報道中,越南正在成為世界新興的電子工業中心,尤其是世界大型手機生産企業的熱寵。現在已知的有:三星在越南的産品生産投資總額達75億美元;LG公司在越南生産手機和其他電器,投資額15億美元;微軟在越南的手機生産工廠投資額3.2億美元。此外,富士康已在越南建了工廠,蘋果公司也于2015年10月底在越南開設分工廠,並欲投資10億美元,在越南建立蘋果在亞洲的研發中心。
除此之外,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也是吸引眾多廠商在越南建廠的重要原因。ANZ Bank亞太區經濟學家格倫·馬奎爾稱:“很多電子産品製造商會尋找低工資的地方生産商品,同時它們也會注重製造地所在國家的國內市場需求情況,而越南似乎具備了所有的有利條件。”據了解,越南網際網路普及率已接近40%,智慧手機用戶約為30%,這一數字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進一步升高。越南的無線網路覆蓋率目前已達到較高水準,年輕一代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使用上也已十分普遍。電子産品及家用電器消費額佔總消費的比例,有望從2016年的7.3%上升到2020年的11.9%。此外,基礎設施改善和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都使得越南成為潛在的電子産品消費市場。
越南電子加工市場崛起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相比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國,越南地處東南亞核心地帶的中南半島,而且毗鄰中國,從産業轉移和産品出口等方面考慮都有較大優勢。而具有同等條件的緬甸、寮國、柬埔寨又缺少與越南競爭的硬體條件。越南也因此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各廠商競相追逐的戰略要地。
菲律賓
在諸多東南亞國家都在致力於發展特色製造業之時,作為勞務輸出大國的菲律賓則在勞動力培養上另辟蹊徑。據調查統計,在菲律賓海外勞務人員中接受過初等教育的佔19.2%、中等教育的佔29.3%、高等教育的佔19%;取得學士學位的佔12.28%,學士以上學位的佔0.88%,人才識字率在95%,90%的菲律賓人能講英語,好的教育增加了菲律賓勞務人員的競爭力。此外,菲律賓政府十分重視對海外勞務人員的技術培訓。在菲律賓,各類面向海外勞務人員的技術培訓學校遍佈全國,培訓內容涉及各主要就業行業。接受過嚴格培訓,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準的菲律賓勞務人員在國際勞務市場上倍受青睞,對其需求有增無減。
而且僅憑著“勞動力成本低、素質高”這一項獨有優勢,就已經吸引了大量西方製造業轉移至菲律賓。2015年菲律賓工業産值9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6%,製造業佔比65%,而其中電子輕工要佔到制封面造業的60%。
除了勞動力、原材料等傳統優勢,一些東南亞國家也通過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扶持製造業。比如,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政府開出了10年100%所得稅豁免、機械和器材的進口稅及銷售稅豁免等獎勵配套措施,以此吸引企業落戶,推進製造業發展。
東盟製造業還有哪些發展可能?
先進的製造業技術是塑造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和材料成本優勢超過發達經濟體,發達經濟體卻在勞動生産率方面佔據先機。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儘管製造成本相對較高,一些發達經濟體依靠成熟的勞動力、良好的投資環境、充裕的研發投入、高品質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治理等,仍然保持著較強的製造業競爭力,而這些方面正是東盟國家未來發展需要改善之處。
馬來西亞雙威大學商學院經濟係教授姚金龍指出,要想提高製造業的水準和品質,東南亞國家不僅需要實現科學和工程人才翻倍,還需要在公共和私人領域大幅加大研發和創新投入,“此外,這些國家還需要吸引來自發達經濟體的投資,並制定政策加快引進先進的製造工藝,從而提速自主科技能力的發展”。
以越南為例,日益繁榮的電子産品製造業雖然推動了越南的經濟,然而大部分外資電子工廠在越南主要進行低附加值的生産和組裝業務,缺少人才、技術以及創新能力等核心競爭力等都是其亟待解決的問題。從長遠發展來看,越南必須向産業鏈上游攀登,並創建更多技術性工作崗位。不斷涌入的外資給予了越南學習外國技術的良好機會,與此同時,給越南提供了改善基礎設施和教育條件的必要資金。如果越南可以抓住這個機會,那麼將催生出新一代的技術工人,繼而將出口更多高附加值的産品。否則,越南也許只會被定位成“大型産品組裝基地”。
另一個應該看到的是“一帶一路”帶來的機會。一方面,中國是東盟主要的出口國和原材料進口國;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建設是推動本國製造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之一。隨著“一帶一路”構想加快推進,東盟國家仍然需要加強同中國的合作。
劉英建議,這種合作可以考慮結合越南、菲律賓、泰國等東盟各國所擁有的製造業比較優勢和中國高端産業的比較優勢。此外,應加強中國與東盟合作機制的升級,提升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結構互補,儘快推動産業內分工和細化産品分工,減少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的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