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快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武為論壇致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外文局局長蔡名照致開幕辭 ·跨文化傳播論壇于2006年8月30-31日在中國 ∙ 北京 ∙ 崑崙飯店舉行
趙啟光:消除中美“文化交流逆差”

    

    美國哈瑞斯民意測驗機構最近調查了美各地1010人對世界18個國家的態度。據其8月31日公佈的調查結果,誤認為中國是“敵人”的比例最高。

    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一是美國一些媒體常常抨擊中國,造成公眾對中國的成見;二是一些美國人認定自己的制度是最完善的,各國都應模倣。因此,在蘇聯分崩離析後,蒸蒸日上而又政治制度不同的中國就成了一些人新選定的“敵人”;三是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在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面前,一些美國製造業工人以為中國會奪他們的飯碗從而對華産生敵意;四是美國公眾對中國文化了解太少。這當中最重要也最有可能改變的是最後一點。

    許多美國人對古代中國的了解止于長城與纏足,對當代中國的了解不過是一張美國電視臺反覆播放十餘年的天安門動亂照片。美國人會中文者更是鳳毛麟角。反之,中國人對美國文化的了解要多得多。米老鼠、唐老鴨、麥當勞、可口可樂、納斯達克、比爾·蓋茨、美國線上、邁克·喬丹……這些象徵美國的詞兒,雖初中生亦可瑯瑯上口。至於語言,中國學生的英語託福成績更是世界數一數二。

    多年來,我們對在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及推廣漢語教學這樣至關重要的領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與我們在經濟領域的成就相比太少了。中國對美文化出口遠遠小于來自美國的文化進口。中國大小電視臺有幾千個,隨便一開就有美國節目或美國影視片,而美國電視臺的中國節目則寥若晨星。與對美貿易順差相反,中國對美文化交流上存在著“鉅額逆差”。“文化交流逆差”或稱“了解逆差”造成了不少美國人對中國誤解叢生。這是長期以來中美關係陰霾不散的主要癥結之一。

    意識形態不同自有歷史淵源,貿易衝突也是經濟利益使然。唯文化之大,可納百川,有寫不盡的文章、畫不完的畫圖。增強對彼此文化、歷史和現狀的了解,是增進感情的基礎,最有可能帶動其他方面的突破性進展。本來對中國的敵意只限于美國某些利益集團,與一般公眾並無多大關係。美國百姓與中國並無過不去之處,何以誤將中國列為頭號敵人?蓋因這裡的人們對中國不了解,猶如一張白紙,正好塗鴉,既然有人天天喊“狼來了”,大家也就姑妄聽之,姑妄信之。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增強人民彼此了解,扭轉“文化交流逆差”當是化解敵意的重要途徑。

    剛剛結束的“中華文化美國行”是中國近年來在美舉辦的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動。在8月24日到9月17日活動期間,中方在紐約、華盛頓、芝加哥等城市以展覽、文藝演出和主題演講的形式,向美國人民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現代藝術以及中國的歷史和現狀。此次活動的目的是,讓沒有機會到中國來的美國人更廣泛、更貼近地了解中國古代和現代文化的發展,讓更多的美國人民了解中國和中國人民,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可以説,這是消除“文化交流逆差”的空前大手筆,對增進兩國人民的了解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消除“文化交流逆差”的關鍵是增強世界對中國的了解,而不是減少中國對世界的了解;談“了解逆差”不表示中國人對外界的了解已經足夠深入和全面。中國不少文化輸入還停留在通俗和表面的層次,我們學習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長處之路還很長。歷史證明,只有文化輸出沒有文化輸入也是不可取的。

    弘揚文化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立國之本。泱泱華夏自古以文化立國,漢唐盛世與古希臘、古羅馬一樣,都不止輸出輸入物質文明,也大量輸出輸入精神文明。在當今資訊時代,文化話語權的運用,將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地球村每一個成員的地位。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某一特定文化的發源地與創始人並不對其具備專有權。文化如滔滔波濤,衝破國界的束縛,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政治經濟地位日趨強盛的中國有信心,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各國人民學習並向世界展示自己燦爛的文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