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首頁 往期回顧 視頻中國

漆器:層層髹涂的匠心

  紅墻金瓦、漢白玉橋,肅穆莊嚴,這大概是故宮留給人的第一印象。而在這紅墻之內,更有一抹紅色,雖居深宮,卻擋不住的光彩照人,這便是古老的漆器。



  漆器是將漆樹的汁液提煉成色漆,髹(xiu)涂在器物胎骨上雕制而成的。在胎體上塗抹大漆的工藝稱之為“髹”,髹漆是一件十分繁複、非常考驗耐心的技藝。每一層的髹涂都見功夫,而每層髹涂之間的等待又考驗著匠人的耐心。在此過程中,漆器藝人還會運用多種技法對表面進行裝飾。漆層在潮濕條件下乾燥、打磨,固化後表面非常堅硬,有耐酸、耐鹼、耐磨的特性。漆器的製作不是一件一鼓作氣、旦夕可成的事情,它需要匠人默默地沉浸在時間長河裏,一次次地髹涂,一次次地等待。那是快節奏的現代人難以理解的工匠精神。



  説到漆器的技法,更是多種多樣,有描金、斑漆、螺鈿、百寶嵌等等。令人驚嘆的是,漆器經過上百次的打磨,可拋光到與瓷器相媲美。自新石器時代起源,發展至宋元,漆器製造已至爐火純青之境。彼時,一項新技法——雕漆工藝逐漸純熟,工匠們以刀代筆創造了這門偉大的技藝,他們在器物上反覆髹涂幾十層乃至上百層漆,陰幹後再雕刻人物樓臺花草。乾隆年間的雕漆作品可謂是此工藝的集大成者,雕漆重刻工而輕磨工,例如,故宮藏品《剔紅山水人物流觴圖扁圓盒》《剔紅蘭亭寶盒》等,紋飾繁縟,精工纖巧,並向屏風、寶座、傢具等大件發展。


  腐朽,是所有木器的宿命,留存百年已屬少有,傳承千載更是罕見。而人類先民對漆的發現和運用,打破了這一自然規律,現今發現最早的漆器,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漆器最早因防腐而做,卻最終發展成一種獨特的器物。在今天的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萬七千余件漆器文物,跨越千年,每一件都散發著濃郁的時代與地域特色。見證了歷史更疊,讓這些漆器文物也沾染了許多的靈氣。幸運的是,人們越來越注重對文物的保護,幾代匠人堅守在此,用傳統的方法對這些文物進行修繕與保護,將傳統技藝之美傳遞下去,守護好這層層髹涂的匠心和留給世界的財富。


策劃:劉璟       後期:劉璟

出品人:王曉輝
總監製:薛立勝
監    制:戴 凡
製片人:楊 丹
主    編:宋若冰
編    導:劉璟 吳婧 白玥 孫磊 高志偉 佟明月
出    品: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首頁新聞財經訪談體育娛樂旅遊文化專題原創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liuyy@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