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鄭永年:中國應當承擔世界體系改革中更大責任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6-29  內容來源: 中國網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發言(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中國網6月29日訊 記者孫磊)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于6月28-29日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新格局、新合作、新發展”,中國網現場直播報道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出席主論壇並參與“國際政治格局變化”討論。他認為,中國應當承擔世界體系改革一份更大的責任,因為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體系裏面其中一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因為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在各個國際組織裏面的地位一直在提高,所以中國不要老去抱怨這個世界體系,更不要當這個世界體系的反對派,因為你自己是一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其他小國家應該會有更多的抱怨,更加感覺到不滿。

他同時指出,中國應該當一個改革派,無論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還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都是大國不負責任的結果。最終危機怎麼樣能夠走出來,需要中美這樣的大國合作才能走出來,互相推卸責任,只能使危機一直延續下去。從這個意義上説,今天講中美之間新型的大國關係非常有意義。(完)

以下為文字實錄:

鄭永年: 我想就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講兩個小觀點。第一個觀點,中國的大國責任。我們知道大國在應付世界性的危機,重建世界秩序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這個世界秩序也是大國建立起來的。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後,為什麼到今天為止還沒有走出危機的陰影。我的觀察,就是這些大國互相推卸責任,大家都不想承擔責任的一個結果。從現在來看,現在我們建立起來的世界體系已經出現問題了,從聯合國、世界銀行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不靈了,有很多的問題。G8八國首腦集團剛剛開過完,運作也不靈了。所以我們這個世界體系需要改革,誰來改革?我覺得中國應當承擔一份更大的責任,因為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體系裏面其中一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因為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在各個國際組織裏面的地位一直在提高,所以我覺得中國不要老去抱怨這個世界體系,更不要當這個世界體系的反對派,因為你自己是一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其他小國家應該會有更多的抱怨,更加感覺到不滿。

中國應該當一個改革派,無論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還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都是大國不負責任的結果。最終危機怎麼樣能夠走出來,我認為需要中美這樣的大國合作才能走出來,互相推卸責任,只能使危機一直延續下去。從這個意義上説,今天講中美之間新型的大國關係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鄭永年: 第二個觀點,中國如何通過更大的開放來促進自身的改革與進步。在過去三十多年裏,中國的很多進步都是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昨天李克強總理也強調,中國的開放政策一直是推動中國改革的很大動力,我想到現在為止也是一樣。所以我覺得中國應當加入像TPP也好、IECP也好這樣新型的國際組織和正在形成的國際組織,昨天李克強總理也提到,甚至中國跟歐盟也可以開始談FTA。

對這樣的組織,我覺得中國所應當有的態度,第一,中國不要害怕,因為有些組織開始的時候非常理想,像TPP,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會降低它的理想程度,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準,TPP到今天已經完全不是原來設想的,所以中國不要害怕。第二,中國要意識到任何一個國際組織,尤其是經濟組織沒有中國的參與就不會有效。因為經濟全球化,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如果沒有中國參與的話,這些國際組織沒多大用,所以我覺得中國不要高度互相依賴的情況下,中國不去參與,人家也會來邀請你參與。第三,中國所需要的態度,中國不要害怕失敗,像美國、英國的失敗也有的。中國不要害怕,很多國際事務你要去組織,不要怕失敗,即使失敗了,完全被人家排擠出來了,你這樣大的經濟體也是完全有辦法重新構建你自己的世界。我想中國遠遠不會走到這一步。第四,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對外開放,用外力來推動自己的改革和進步,這個非常重要。因為中國在80年代、90年代,開放是中國改革的動力,在90年代中國加入WTO有一個目標,在這個大目標下中國共産黨動員所有的力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奮鬥,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今天看來,WTO之後的時代,中國國內既得利益就非常大了,改革不動。在這個情況下怎麼樣通過開放,來克服國內既得利益的阻礙,使得中國的改革開放提升到新的一步,像今天討論TPP或者更多的東西更有意義。我覺得中國國內改革開放的使命跟中國在國際層面要重建世界秩序的使命是一致的。謝謝。

專題: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

 

責任編輯: 劉璟
標題圖片